哀伤并纠结的酸奶
以前,我觉得喝酸奶的人有病。听TC童鞋讲他第一次喝酸奶的经历时,点头如捣蒜,真是找到了知音。
本来对于奶类的东西,我就不是很感冒,(小时爸爸说不喝奶不许上学。于是我捧着一碗奶,边哭边张嘴,把和着眼泪鼻涕的这碗东西灌进肚子里)。
在北京,第一次喝酸奶的人,肯定都是先喝老北京的那种陶罐,上面蒙着一层纸的酸奶,更是有一股不可名状的酸臭味。觉得首都人民简直疯了,居然津津有味地喝这种东西,还一直砸吧嘴。
接受酸奶是在大一吧(充分说明年强人接受能力强)。当时流行的早餐吃法是超市卖的港式面包+伊犁的一排原味酸奶。酸奶酸中有奶(真是废话),面包奶中带甜(又废一句),使得味道百转千回,念念不忘,以至于大概一年的时间,早餐就这一种类型,关键是吃不腻,导致午、晚两饭还有念想。
终于还是有腻的一天。作为山西人,对稀饭(特指小米粥)是一种骨子里割舍不断的喜爱,像那米都塞满骨头缝似的。于是,早餐(或晚餐)就变成了稀饭+面包(还是改不了面包呀),但是这时增加了一种辅助味道,就是老干妈辣酱。因为当时同屋的女生,不是湖南人就是湖北人,两湖人民对辣椒的喜爱不亚于我的稀饭呀(米塞满骨头缝顶多难受,这辣椒塞满骨头缝就有点……妈呀,不敢想了)。不然只能持续这种命运:每次一起出去吃饭,满桌都是辣菜,但是我的面前是有一盘不辣的青菜,显得那么多余跟别扭。为了消除这种地区隔阂,我的胃主动请缨,要求加辣。以至于演变成现在的辣椒高手,关键是那会不但嘴难受、胃难受,肠子也遭罪啊,一直拉肚子。最好感谢我的妈妈,给我了一幅好身板,我终于出师,而且胜于师。
跑远了(每次都跑真烦人),酸奶就这样被我遗弃了,像之前接受它那样突然。每次去超市,我都对它视而不见,并急速飘过。它只能默默地,哀伤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所以说,做什么事情我们一定要掌握主动权)。
算算大概有四五年的时间了,我没有怎么喝过酸奶了(可能中间有那么数的清的几次)。等我最近又开始想喝的时候(别的东西都喝腻了),发现品种繁多,加什么果粒、什么钙、铁啥的,价格也不是几年前的几毛(一排八盒五六块钱)了,而是单盒都要几块钱。酸奶也成VIP了。
再就着酸奶啃面包时,不是百转千回,而是干涩难嚼。对这个经典组合不再有念想了,再次尝试只想找回关于组合它们时那群人的念想。
这酸奶,喝哀伤,不喝也哀伤。真纠结~
本来对于奶类的东西,我就不是很感冒,(小时爸爸说不喝奶不许上学。于是我捧着一碗奶,边哭边张嘴,把和着眼泪鼻涕的这碗东西灌进肚子里)。
在北京,第一次喝酸奶的人,肯定都是先喝老北京的那种陶罐,上面蒙着一层纸的酸奶,更是有一股不可名状的酸臭味。觉得首都人民简直疯了,居然津津有味地喝这种东西,还一直砸吧嘴。
接受酸奶是在大一吧(充分说明年强人接受能力强)。当时流行的早餐吃法是超市卖的港式面包+伊犁的一排原味酸奶。酸奶酸中有奶(真是废话),面包奶中带甜(又废一句),使得味道百转千回,念念不忘,以至于大概一年的时间,早餐就这一种类型,关键是吃不腻,导致午、晚两饭还有念想。
终于还是有腻的一天。作为山西人,对稀饭(特指小米粥)是一种骨子里割舍不断的喜爱,像那米都塞满骨头缝似的。于是,早餐(或晚餐)就变成了稀饭+面包(还是改不了面包呀),但是这时增加了一种辅助味道,就是老干妈辣酱。因为当时同屋的女生,不是湖南人就是湖北人,两湖人民对辣椒的喜爱不亚于我的稀饭呀(米塞满骨头缝顶多难受,这辣椒塞满骨头缝就有点……妈呀,不敢想了)。不然只能持续这种命运:每次一起出去吃饭,满桌都是辣菜,但是我的面前是有一盘不辣的青菜,显得那么多余跟别扭。为了消除这种地区隔阂,我的胃主动请缨,要求加辣。以至于演变成现在的辣椒高手,关键是那会不但嘴难受、胃难受,肠子也遭罪啊,一直拉肚子。最好感谢我的妈妈,给我了一幅好身板,我终于出师,而且胜于师。
跑远了(每次都跑真烦人),酸奶就这样被我遗弃了,像之前接受它那样突然。每次去超市,我都对它视而不见,并急速飘过。它只能默默地,哀伤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所以说,做什么事情我们一定要掌握主动权)。
算算大概有四五年的时间了,我没有怎么喝过酸奶了(可能中间有那么数的清的几次)。等我最近又开始想喝的时候(别的东西都喝腻了),发现品种繁多,加什么果粒、什么钙、铁啥的,价格也不是几年前的几毛(一排八盒五六块钱)了,而是单盒都要几块钱。酸奶也成VIP了。
再就着酸奶啃面包时,不是百转千回,而是干涩难嚼。对这个经典组合不再有念想了,再次尝试只想找回关于组合它们时那群人的念想。
这酸奶,喝哀伤,不喝也哀伤。真纠结~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