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观后记
大学后,历史专业让我远离了任何文学,当然也是因为我的懒惰。我常常自嘲:“我很喜欢这个专业,但是她让本来就无聊的我丢失了最后一丝浪漫。”从来没想到今天会因为萧红和《黄金时代》激发了内心对浪漫的渴求。很幸运,我没有偷懒参加了之前报名的workshop,来看这部电影。
最初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罗大佑先生的《所得一生》,感觉是林夕鲜有摆脱小情小爱的一首歌。第一次听这首歌,有莫名的想哭的冲动。不只是因为铜锣嗓所传达的沧桑,还是因为里面的词戳到泪点。今天有机会看了这部电影,期间经历的观后感受也形成了我对萧红的最初看法,因为我此前对这个女作家一无所知。

简单的介绍之后,电影开始放映,映入眼帘的是萧红(汤唯饰演)的自叙。不得不说,汤唯的演技与气质让人马上就能进入故事。只是自我介绍生卒年却是令人感慨。单从电影上想象,萧红的童年应该很快乐的,善良的祖父,美丽的后花园,与一个天真的少女。但是看完电影后,我觉得萧红缺少了母爱。
“私奔事件”是她家道中落的转折。以前我看不起文青,我觉得他们把对爱情与性的追求等同于耍流氓,纵有再高的才情,都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失。前六十分钟的观影想法中,萧红是这样,萧军更是如此。我这样想并不是宣传一种社会正能量,而是觉得这就好比历史学家的“史家三长”,若没有“史识”,便会被人看不起。可是这一点却成为大多文青的的标志之一,并且像传染病一样悄然无息地蔓延。
所以,毋庸置疑,观影约前一个多小时中,我是极其鄙视电影中的“萧红”的,在我看来,她不止滥情,没有责任感,对男人过度依赖,厚脸皮,而且还是个狠心的母亲。这样的女作家,我欣赏不来。
对萧红的改观,在于她说的“我不了解政治,我对政治不感兴趣,我只想好好写作”。听到她讲的这一句话,眼泪竟然流了下来,这时,我才意识到,(电影里的)萧红无论经历多少,无论爱过多少男人,她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纯粹,自己的本真。在生活上,她的确依靠了男人,但在精神上,她从来没有,一刻都没有。看到她光脚在席子上抽着烟,旁边放着几本书,旁边人来人往,那又怎样,为写作而生,对于写作的热爱,其他她都不在乎。
这一份热爱,我钦佩!
人,始终是鲜活的,也是有缺陷的,所以这部电影塑造的一个女作家不是十全十美,但是我喜欢,所以我写下这些文字,记录最初认识的萧红,或许之后读了她的文字,会有所改观,但不会太多。
此刻,再听罗大佑先生的《只得一生》,又是热泪盈眶,原因为何,只有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