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婚姻的最佳时机是?
在情侣相处中,关于什么时候应该结婚,似乎对于很多年轻的朋友来说都不能算是一个问题,但是对有些朋友,特别是恐婚的朋友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把他们难住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在很多时候,大家都习惯于用现在已经发生的事实来证明过去做出判断的正确性。例如,有些情侣在相处几年后的激烈争吵中选择分手,他们都会因此庆幸自己没有结婚,因为他们会觉得,巨大的矛盾能在婚前发现实在是一件好事,以免婚后出现的时候还可能再去离婚等等。所以,在婚前确实应该多多的相处,并尽可能把潜在的问题暴露在婚前。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婚前的相处没有任何必要,因为即便是再怎样相处和了解,也不能避免婚后发生矛盾和争吵,矛盾都要靠婚后慢慢解决。所以,持这种观点的朋友往往更倾向于闪婚。只要可以与那个交往一周或一个月的朋友彼此有了爱的感觉就足够了。
以上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今天,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分享给大家,这个案例可能并不特殊,大家在生活中也会常常听说类似的故事。一对结婚三年的夫妻,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双方同意离婚,只是当时恰逢国庆假期,民政局休息,这个离婚的事就被搁置了,等到长假结束,他们离婚的意愿也稍有削弱,加上双方家长的开导,离婚这事最终不了了之。现在,他们的婚姻成功度过了“七年之痒”,也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婚姻进入到第九个年头,虽然平淡的日子里不乏小吵小闹,但总体上看,生活还是和谐幸福的。

那么,我们思考的重点来了。如果在当初选择离婚的那个时点上,他们只是相处,并没有结婚,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认为两个人会果断分手?如果是的话,我们是否也可以认为,由于现在他们过得很幸福,所以是当初那两本结婚证书挽救了他们的幸福生活呢?关于结婚证必要性的讨论有很多很多,往大了说它是社会的稳定器,它能让组成社会的每个小家庭更加稳定,每个家庭稳定了,我们的社会也就稳定了;往小了说它代表了夫妻双方对于另一半的责任和担当,是一个普通人对家的承诺。所以,在之前的提问中,总是认为结婚证书只是几页纸的朋友似乎显得有些片面。

回到题目上,那么我们究竟应该相处多久,情感上要到一个什么程度才比较适合结婚呢?有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呢?关于什么时候可以结婚,实际上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不过,在我个人看来,只要当你觉得你对你的爱人是了解的,跟对方在一起的时候是舒适的、沟通是顺畅的就可以考虑结婚了。这里要特别对那些恐婚朋友说的是,要懂得一点,就是在未来的生活中,其实没有什么是你百分之一百能控制的,所以你关于婚后生活的不确定因素的担心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你应该明白,你能控制的就只有现在,而能够影响未来的也是现在。就像我们平时购买汽车一样,购买的时候当然要精挑细选,但是我们都无法准确预测未来是否会有故障。我们只有通过从跟它在一起的那天起,就学会精心的维护它、保养它,才能让它出故障的几率降到最低,而不要因为担心它在未来可能会出现故障而放弃购买,因噎废食。

当你有一天步入婚姻,你会更加有所感悟,在婚姻中“用心经营”是永远的主题。如果当你对于在两性关系中的“用心经营”感到厌恶时,那么就有必要慎重考虑一下,婚姻这种形式是否真的适合你。
相关阅读: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