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看了《风味人间》,方能知味人间?
4年之后,陈晓卿带着新作《风味人间》回来了。“山海之间”首播就达到了2亿,豆瓣评分9.4。

这么说来,一定是一部良心的巨制好片了,但显然不是。
想起来,4年前,陈晓卿导演的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国》一出来也是如此,惊艳了所有人的目光,食物有温度、情怀、还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再看风味人间,如出一辙,将平凡的食物强行拉升到人生哲理,吃东西又变成了一种情怀、一种仪式感。

一回新鲜,二而回味,三回…还强赋新意,借美食来煽情,这和当初的舌尖有什么区别?
1.
风味不在人间
说到为什么要拍《风味人间》陈晓卿说了四个字“养家糊口”。
你说有什么信念支撑着我?其实我更想拍社会类的纪录片,更热爱拍特别有诗意的自然界的纪录片,去跟动物打交道。 但是这两类的纪录片,不足够让我养家糊口,所以只能先拍一点让大家先喜欢的,攒点儿钱再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能对这个地球也可以有更大的意义的东西。
陈晓卿很懂观众喜欢什么,就像他在采访中所说的:
这些年最大的变化是创作在“迁就”观众。

话虽如此,但陈晓卿对《风味人间》是用尽心力的,尽心到把食物当成了一件“工艺品”来拍。
他满世界跑,山川湖泊,跋山涉水,也用最先进的设备,用微观镜头细细打磨,镜头里的食物似乎有了呼吸、有生命,会绽放,直到成为一件完美的作品。

知乎上有这样一条问答,作为《风味人生》的剧组一员是何体验:

镜头里的一切都经过了严格与细致的加工,可食物拍出花样,那怎么来体现高度?当然是从立意、人生哲理上下手了。
碾转即未成熟的小麦,曾经是青黄不接时,农民的应急口粮,脱粒、去壳入锅汆炒、风干、碾压,一系列的工序,成为菜品。

平凡的食物,从植物到口中的菜品,它不是食物,而是安全感和幸福感。这种高级的包装,俨然不像是道平常的菜肴,而是快乐的源泉。

在安徽,火腿的制作人工挑选、到腌制,到风干,在光照作用下,渐渐演变成口中的美食。

食物与自然产生的作用力,让人与人有了幸福的饱足感,同时,这样一种静默的力量,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辨认对方,也看清自己。

在这里,平凡食物已经不止是满足人类口腹之欲,它上升到有力量、有温度,有幸福感、能辨识对方、认识自己的层面,看起来煽情,实质上华丽至死的旁白,俗气又拉低节目水准。
对于食物,对于观众真正的幸福,在于直观的味觉体验,当它包装上一层意味,反倒喧宾夺主,不美。

就如电影《饮食男女》第一场朱老爷子做饭一般,镜头之下,视觉传递给味觉,那是直观的好吃,是凡俗之中的烟火气。

而风味人间,这样的“风味”不在人间。
2.
到不了的远方
陈晓卿在笔记中写:
就知道想要吃,只能自己飞去当地,等是等不来的。
有人说,《风味人间》播出后,一定又会多了不少网红打卡地。
会有不少慕名前去的吃货,为了能吃到这“艺术品”一般的美食,费劲心思到达。
但是现在蠢蠢欲动的你真的会去?不,你想去也不一定能到达。
在台湾,最古老最传统的“镖旗鱼”,捕捞手法几近失传。

并且这样不伤害自然的方式,并没那么容易就能捕到鱼,看天时、地利、还需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能看到这样的捕捞方式难,能吃到就更难了。
止步于自然与作息方式前,同样在地球的另一边,西班牙哈武戈生产的伊比丽亚火腿,同样只能让你“忘腿兴叹”。

每只火腿卖到2100美元,约合180美元一斤,堪称世界上最贵的火腿,对于普通人而言,要吃到,太难了。

陈晓卿费尽心思给大家铺了一张巨大的美食网,同时告诉你:
要想吃到它,就该去到本地。
它真实存在,但比起《人生一串》中家门口的烧烤摊、市斤街边触手可及的香味,法国的土豆瀑布、芬兰的大闸蟹,实在太远。

风味或许在人间,但它就像高高在上的白雪,不接地气,又很难到达,观众们瞬时被激发的热血只能留在荧幕里,空留再多的臆想,有用吗?
3.
吃,其实很简单
《风味人生》里传达的:食物是通灵性的,有情感与温度。
但是仔细想一想,其实食物并没有那么多的道理,道理都是人赋予的。

陈晓卿自己是一个吃货,他自己说只要好吃的,我都喜欢。
这时他眼里,只要好吃,就足够,这就是平凡又朴实的“吃”。
而节目里可以拔高的人文情怀,蘑菇、竹笋都加上了一层生活哲学的滤镜,空泛一场道理,与平凡的俗世并不搭。

综艺《街头大胃王》里,在成都、重庆、台湾、日本……世界各地街头巷尾的小吃,那种单纯的食物给人的满足感,没有空洞的人生意义,吃起来又爽又自然。
看到白钟元老师就知道:吃是一种人生的一大乐趣。

食物给予人类的温度,先来源于饱足感,再来源于美、食。承载太多的道理与人生哲学,看似外表精美,但多了,即使美味,加上层层的大道理,再好也食之无味了。
很多人都在夸《风味人生》拍摄方式好,的确,它很精致,但抛开画面,能剩下的就不过是虚浮的道理。
美食与人的关系,不复杂,陈晓卿想要讲出美食与人、与世界的联系,但是纪录片的本源是观察人、了解人、探讨人,绝非是自我添加,强煽情。
不然慢慢又会变成另外一个口碑逐渐下跌的舌尖系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