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与秀山
在onenote里翻到了一篇挺老的日记,把它复制过来留个记录。
应该是2011年或是2012年写的吧。那时我刚高中毕业,或者在上大一,记不清了。
-----------------------------------------
沈从文在书上写,当白河发大水的时候,乘船溯流而上,就能达到川属的秀山。当然我是从秀山坐车到达洪安的,没来之前,只知边城叫做茶峒,没知茶峒地属洪安。
边城当然已不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那个水运发达,青楼梦好,民风淳朴,靠唱三年半载的山歌来博得女孩子欢欣的边城现在只可能存在于沈从文经久不衰的书中和读者天马行空的梦中。
不过显然边城还是一个可爱的小城,它有些像丽江一样的老楼和小桥流水,却完全没有像丽江那样满满都是钱的味道。它的味道还是属于那顺顺吊脚楼前不太干净的河水,河水里一丝不挂裸泳的小孩,以及那些大半个身体泡在河水中还拿着鱼竿以一种你闻所未闻的奇异姿势钓鱼的汉子。
当然还有岸上晒着太阳排列极其整齐的红辣椒,那东西会让你觉得这里的人有强迫症。还有红辣椒制成的那些火红的酱散发出太阳的味道,乍看上去不太干净,闻着却很香。
提到丽江本不是我的本意,那地方我一次没去过,倒是逛边城的时候在丽江生活过一两周的小璐不自觉两相比较。她的原话是,要是这些水再干净点,边城倒是挺像丽江的。其实边城跟丽江也没什么相像的,丽江旅游业这么发达,艳遇之都、免费阳光已被当地的旅游部门宣传成了一种标签,无论是抱着艳遇还是消费的心态,丽江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也会有些想要体验古香古色的游客会抱怨过度商业化毁了她应有的味道。
那么边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则,这个宁静的小镇,只消花上个半个小时就可轻松游完,一路上也没碰上几个游人,来这里玩的人莫非两种情况,一是看了沈从文的书好奇想来瞅瞅,二是那些喜欢流连深处的背包客不小心误入此地小小驻足罢了。古老的街道,街道两旁不是商业街,而是原住民过着自己悠然自得的生活,有些老人靠编织箩筐的老手艺为生,那些玩意儿不是纪念品,而是卖给原住民的生活工具。我们一行四人有些走累了,就在老人那里借了四张小木椅吹了半小时的风。
整个边城就找到了一个冷饮店可以坐下来喝点东西,我们却没有进去。又在另一个街角发现了一个外观很文艺的冷饮店,当然已经关门大吉了,在这地方商业显然是行不通的。地气很好,不过人气有些欠缺,倒是让它真正远离了现代化。
四人想坐下来打打麻将,逛了好久才找到一个小宾馆,里面刚好有一个麻将桌可供消遣。 其他东西都没有,不过鱼和故事倒是不缺。一路上看到的为数不多的饭馆都是吃鱼的,角角鱼,小小的黑黑的一条条的,肉质很是鲜嫩,据说是白河的特产,58元一斤的价格也不便宜。
翠翠岛自然不具有吸引力,何况还得花不少钱坐游船才能上去。拉拉渡倒是个不错的选则,一元钱一个人,河这边是湖南,河那边就是重庆,我们来回坐了三趟。这应该算是公家的船吧,靠着一根横渡白河的绳子,然后用人力拉扯作为驱动力,挺特别的,有些让我想到翠翠的爷爷。
除了翠翠与二老的爱情故事,这里还有个三不管岛,历史上处于四川、贵州、湖南的交界处,由于管辖权不明,三个省的政府就放任这个地方,于是这里成了强盗匪徒、各地通缉犯的聚集地,杀人越货,拉帮结派是这里的传统,贼人在这里往往能逃脱政府的监管和法律的制裁。不过那已经是过去的故事了,现在的三不管反倒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标签,安静祥和的呆在那里。
归程的火车坐到后半段,无聊之余才想起拿起手机写点东西。这次来秀山和边城玩得很是开心,每天明明很休闲到了晚上却又十分疲惫,随身带了本书用以打发无聊却没有时间打开,只是在回家的火车上才拿出来翻了翻。
突然想起了前天心血来潮,凌晨四点起床一个人去爬山看日出,看完日出回到宾馆时,我的几个朋友还睡得正香。
正如如城市的名字,秀山的山很是秀丽。这边的人喜欢吃粉,街上到处都是各种粉馆,早饭吃午饭吃夜宵也可以吃。冰可以混着各种水果炒着吃,豆腐还可以是米做的,夜市很不错,小吃繁多,感触最深的是晚上的广场能有好几百人排着队列跳坝坝舞。秀山的人显然是热爱生活的,自是一派管你天下洪水滔天,我本悠闲怡然自得的景象。
既然火车快到了,就该停笔了。感谢一路有本地居民小璐和猴子的陪伴,感谢摩尔特地跑来与我共享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