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的苹果》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
文中插画选自梵高最受欢迎的20幅作品,他是我个人最喜欢的画家,也是当之无愧工匠精神的代表。

别让我祈祷能在险恶中得到庇护,
而祈祷可以勇敢地面对险恶;
别让我乞求痛苦止息,
而乞求我的心可以战胜痛苦;
别让我在人生战场上盼望盟友,
而是让我发现自己的力量;
别让我在不安和恐惧中渴望救助,
而祈愿我的坚韧可以赢取自由;
请别让我做一个弱者,
只在成功中感觉到你的仁慈,
但请让我在失意时感到你双手紧握。
——泰戈尔《采果集》
本文标题其实就是这本书在中国的名字,日语书名叫<奇跡のリンゴ>,译为“奇迹的苹果”(或“苹果的奇迹”)。中文名貌似更容易吸引读者,可我还是想遵循原文直译,叫它《奇迹的苹果》。作者石川拓治在众多日本文学大师的光环下着实不算耀眼,国内互联网搜索引擎前几页几乎没有他专门的个人简介。《奇迹的苹果》是其代表作之一,曾高踞日本亚马逊畅销榜63周,讲述的是一位叫木村秋则的果农通过十年的执着和一股傻瓜般的信念,终于栽培出无农药、无化肥的苹果的故事。
先说说木村阿公(我更喜欢大家对他的亲切称呼“木村阿公”)的苹果有多神奇,一般的苹果切开放几个小时就会变色,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氧化,之后开始腐烂。而木村阿公的苹果切开后无论放多久都不会烂,只会因为水分的流失枯萎般越缩越小,最终变成淡红色的果干,散发出甘甜的香气。
木村阿公的苹果目前已是全日本最受欢迎的苹果之一,据说由他种出的苹果做成的果汁,有三分之一被日本某政治人物包下;在东京一家资深的法国餐厅里,有一道菜叫“木村先生的苹果汤”,用的就是木村阿公果园里的苹果,预约用餐起码得等上半年之久。店里的主厨井口久和说:“这种苹果居然不会烂,一定凝聚着种植者的灵魂.......”

这本书最初吸引我是因为它讲述的是工匠精神,是我这种浮躁之人很缺乏的品质。我认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为了把自己的事业或产品做到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成本。相比于当今社会的浮躁,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具备工匠精神人或企业更多注重的是自己的产品和品质本身,而并非在短期内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书中的主人公木村秋则就是这样一个人,确切地说,就像这本书的中文名,木村阿公的行为更像一个“傻瓜”,使他为之疯狂的就是无农药栽培苹果。
如果不使用农药,就无法种植苹果。这对种过苹果的人来说,是常识中的常识。目前食用的苹果品种的原产地是高加索山脉的山麓地带,现代的苹果已经过改良,和以前的苹果完全不同了。据日本研究发现,不使用农药,苹果的收成会减产90%以上。如果苹果树受害严重,收成低于正常值的10%,来年就无法开花,当然不可能结果。也就是说,还要连续两年进行无农药栽培,苹果的收成就几乎等于零。

我们再来看看作者对木村阿公的果园的描述:“最引人注目的是园内恣意生长的杂草,有些已经高过人的胸口”、“蚂蚱唯我独尊地跳来跳去,蜜蜂乱舞,青蛙扯开嗓子高鸣,田鼠和兔子四处奔窜。这哪里像果园,简直是荒芜的野山”、“这座果园一片荒芜,像得了皮肤病掉毛的狗”......
究竟木村阿公是如何种出“奇迹的苹果”的,我觉得有必要简单地复述下他的故事。木村秋则原名三上秋则,出生在日本青森县。与同学美千子结婚,入赘木村家,改名木村秋则。青森以出产苹果闻名,木村家也种植苹果园。只要适当施肥,按照日本各地农协印制的病害防除日历喷洒农药,苹果带来的收入可以让一大家子过得很舒心……
可木村的妻子美千子对农药过敏。中津轻郡的苹果园一般一年要喷洒十三次农药,每次喷洒农药过后,美千子都会严重过敏到卧床不起,有时甚至长达一个月无法恢复。他读到一本“自然农法”的书,从书中受到了福冈正信“无作为农业”的思想启发,同时为了妻子,木村秋则决定停止喷洒所有的农药,开始栽培一座完全无农药的苹果园。

刚开始,他在自己拥有的4块地中进行了测试,一般来说每年撒13次农药,他就分别撒了13次,6次,3次,1次。这一年的苹果收成虽然受到了影响,但是影响不是很大。
第一年,在其中一块地上停止了撒农药,春天跟往常一样开花了,但是,到了夏天所有的苹果树都得了斑点落叶病,无法结果实,到了秋天,枯萎的苹果树又开始开花,这是由于不撒农药而出现的反常现象,但问题是,秋天开花,这些苹果树第二年就不会再开花了。
第二年,把无农药种植扩大到两块地,因为这样可以积累更多失败的经验,为了让苹果树保持健康,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有时给苹果树撒点酱油,撒点面粉糊,甚至撒过酒,辣椒粉,无论是睡觉还是醒着,脑子里全都是这些想法,他甚至试过蛋清,牛奶等,能想到的基本上都试过。但是这些无法停止苹果的斑点落叶病。

第三年,所有的苹果树都进行了无农药种植,也试过很多方法,但是结果还是一样,这时候虫子也开始越来越多了。对木村来说,唯一的好消息是虽然没有苹果收成,但是家里还有一些稻田,至少还不会饿肚子。
第四年,木村的果树园成了虫子们的集散地,虫子丝毫没有减少,苹果树依然没有开花。这一年,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老丈人的退休金也都花光了,电话早就断了,为了凑电费和水费到处去借钱,没有钱交孩子们的学费。如果是别人,早就放弃了,因为这个是一直以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已经坚持了四年,这或许已经足够了。
第五年,木村的苹果园开始变荒凉了,周围的人都让他放弃,很多村民说木村精神不正常。每天晚上木村睡不着觉,刚开始用过很多其他的措施,但是现在基本上也不做什么,只是每天抓虫子,在苹果树上撒点醋。看起来没有别的方法,苹果树一天一天枯萎。

第六年,他的理性让他放弃,但是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让他坚持下去。当果园没有别人的时候,木村就轻轻抚摸这些果树,轻轻的向它们道歉:“让你们这么辛苦,我真的很抱歉。就算不开花也没有关系,不结果实也无所谓,千万不要死去。” 外人眼中他就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但是木村认为这时候的自己是最淳朴的。
第七年,以种植苹果有名的青森县迎来了又一个丰收的季节,唯独木村的果园看起来快荒废了。他拿起仓库里的绳子开始爬山了,他现在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结束自己的生命。在这里,他看到了一颗苹果树,木村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关键在于土。
第八年,找到了答案,木村又找到了自信。这一年他在果园中种植了大量的黄豆,因为黄豆可以帮这些果树调整土的营养成分,让地面下的微生物丰富起来。这一年,苹果树看起来变得健康了。

第九年,到了春天,苹果树长出了新的树枝,将近800颗苹果树中400颗枯萎,400颗中仅有一颗开出了七朵花,但是这些不重要,因为这是八年来第一次开花了。这七朵花中两朵结果实了,一家七口人一起分享了这两个苹果,苹果真的是入口即化。
第十年,木村的果园终于开满花了,这是通过十年的艰苦斗争换来的。
第十一年,没有农药、不用化肥,木村的果园获得了丰收,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木村阿公最初种植无农药、化肥的苹果的想法,貌似更多是为了不让妻子再受农药过敏的苦。相比于要“当科学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我们这代人的崇高理想,木村阿公的理想只能说很贴心,算不上伟大。至少我本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一定要有崇高远大的理想,长大后要争做国家的栋梁。当时我身边几乎所有孩子的理想都是长大后当科学家,要么就当宇航员。
事实上,我们长大后大部分都做了司机、厨师、清洁工等平凡而普通的工作。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让工作后的我们总是牢骚满腹,频繁跳槽。从小被教育要做一个不甘平凡的人中龙凤。让我们无论是从心态上,还是从能力上,都丧失了从平凡生活中获取幸福与快乐的能力,更加谈不上培养出工匠精神。让我们得到肯定的,是我们能否看起来生活得光鲜亮丽,日子过得够不够体面,至于光鲜从何而来,是否要经过不懈奋斗,并不重要。

另外,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让我们逐渐走上了与工匠精神想反的道路,“高效”、“速成”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广告词。例如:“30天英语速成班”、“一个月轻松减掉30斤”、“三分钟看完某部电影”等。我们在工作中更多地被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最多的效益,而不是在这项工作上能坚持钻研学习多长时间。更加令人伤感的是,“老实”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社会逐渐成为了贬义词,懂得走捷径的“聪明人”被认为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木村阿公的故事让我感受很深,他把自己的行为定义为“傻瓜”。确实无农药、无化肥种植苹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为花费在种植上的时间更长,而且产量很低,产出的苹果成本会很高。木村阿公的种植方法看似"傻",可如果我们能在“对苹果的需求”和“对苹果品质的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我认为木村阿公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例如:市场上每天有吃不完的转基因化肥种植苹果,和三天才能吃上一个的“木村先生的苹果”,我相信大多数人们会选择后者,宁可压抑自己想吃苹果的欲望,也要吃上健康美味的苹果。

这是人类发展至今面临的矛盾:一方面,一味追求高速发展,我们越发地急于求成;另一方面,高速发展让我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这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品质的提升意味着精雕细琢,自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的投入;而高速发展的需求又告诉我们节省时间才能达到“提速”的效果。
我们期望得到的回报和付出不成正比,导致我们心态失衡,浮躁的我们逐渐地把注意力聚集在提升表面质量。例如使用农药化肥和催熟剂,能让农作物产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虫害没有了,苹果能在最短时间内长成又大又甜,久而久之,苹果树渐渐丧失了抵抗病害独立生存的能力,根变得非常脆弱,最终变成了必须依赖农药化肥才能生存的“瘾君子”。自然界的生物无法自然生存,那它便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我认为人类需要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不光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得到发展,同时我们自诩为“高等动物”的行为能力也应当得到提升,这体现在我们能否合理管控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有时候不是我们发展得不够快,而是我们内心不断膨胀的欲望得不到满足。长期的心里失衡,很可能会支配我们产生消极、过激的行为。这时我们需要及时抑制住膨胀的欲望,使其匹配我们目前的生产力,从而回到平衡、良性发展的道路上。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发展,可是能不能发展得慢一些?至少让我们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来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弄清楚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走向哪里,我们要的究竟是什么。就像书中最后提到的:“随着文明过度发展,人类忘记了自己的根。人类生命的根一旦枯萎,人就无法生存。”

木村阿公的苹果无论从味道还是稀有性来看,都可以卖出比目前贵5倍的价钱,但木村绝不这么做。如果可以,他希望全日本的民众都可以吃到他种的苹果。如果价格相差无几,大部分人一定会选择无农药、无肥料的农作物。如果无农药苹果和有农药苹果的价格相同,大部分人一定会买无农药苹果。这样,一般的农民才会认真考虑无农药无肥料的农作物栽培,这才是最重要的。
木村阿公找回的不光是苹果最初在自然界生长的法则,他还帮助我们找回了我们这个时代正在逐渐遗忘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教我们重视时间的积累,沉下心来做好我们要做的事;它教我们把注意力聚焦在提升工作质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物质和功利。佛陀用“对生的执着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来表达相同的思想,这个世界一切皆空,人类却执着于这些“空”的事物,所以感到痛苦。这一生,我们需要像木村阿公一样,至少当一次傻瓜。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木心《从前慢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