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蝎座们都在读什么书?
极具中性之美的蒂尔达·斯文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16岁就推出个人专辑的Lorde、《使女的故事》原著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奥斯卡影后艾玛·斯通,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就是:他们都是天蝎座。
时间进入11月,也到了天蝎座们的生日月。恋旧、长情、决绝,是天蝎们的标签。他们往往活得强大、有棱角、从不妥协。出于好奇,我们翻看了上述各位天蝎座们的阅读清单。伍尔夫的幻想小说、J.D.塞林格“最棒的作品”、“美国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唐·德里罗悉数上榜。如果你或身边的好友也在过生日月,欢迎来对号入座。
这是我们推送的第036期书单
01

蒂尔达·斯文顿
Tilda Swinton
生日
1960-11-05
蒂尔达·斯文顿是英国贵族出身,也是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得主,并获金球奖两度提名。她与吉姆·贾木许、韦斯·安德森等导演都有过合作,也曾出演过《纳尼亚传奇》等商业大片。在改编自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同名小说的影片《奥兰多》中,蒂尔达·斯文顿将身体中的中性之美诠释到了极致。
蒂尔达·斯文顿最爱读的书
▼
▼
1
《本托的素描簿》
作者:[英] 约翰·伯格
本托是知名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小名。他平素很喜欢画画,据说会随身携带一本素描簿,但在他去世后,这本素描簿却没有出现在他的遗物清单中,成为一个失落的传奇。对于关注绘画的约翰·伯格来说,他常常会想象斯宾诺莎是如何用他的哲学之眼观察事物的,想象他会在这本簿子上画下什么样的素描。在一本被伯格认定是“本托的素描簿”的簿子上,他同时以素描和写作两种方式,与生活在几个世纪前的斯宾诺莎展开了隔空的交谈。
在《本托的素描簿》这本书中,对素描这项活动能把我们带往何处、指向何物有着深刻体悟的约翰·伯格,将互为参照的文字与素描“缝制”在了一起,并以这样的方式与17世纪的斯宾诺莎对话。
2
《光年》
作者:[美]詹姆斯·索特
1975年,《光年》首次出版,就为詹姆斯•索特奠定了“作家中的作家”地位。有媒体将这本小说称为“20世纪的杰作”。在索特之前,从未有人这样写过被时间磨损的爱和婚姻,也没有谁如此心碎地写出家庭与自我、占有与放弃之间逐步扩散的裂痕。詹姆斯•索特的小说将人生中那些不可磨灭的时刻酿成烈酒,一饮而尽。在他笔下,碎片具有了永恒的意义,而几个句子便足够最丰富重大的事件隐秘地发生。
在《光年》中,维瑞和芮徳娜夫妇的生活,似乎只是一场无尽的饗宴。丈夫事业有成,妻子优雅聪慧,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小孩,一群迷人的朋友,还有一只狗和一匹小马。模范家庭,理想人生,却在几无觉察间如一艘大船慢慢腐朽,无可挽回……
3
《奥兰多》
作者:[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一九二八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年。奥兰多先是一位天真无邪的贵族美少年,因深受伊丽莎白女王宠幸而入宫廷。失宠后,他隐居乡间大宅,设法与小有名气的诗人格林相识,不料又受戏弄,加之不堪忍受罗马尼亚女大公的纠缠,遂请缨出使土耳其。在君士坦丁堡的一场大火之后,奥兰多变为女子,并离开官场。再后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结识一批当时著名文人。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为了继续写作,奥兰多妥协并嫁给了一位海船长。到故事结尾,奥兰多已是二十世纪的获奖诗人,回到那贯穿全书的大宅,来到大橡树下,回顾她对文学和诗歌的永恒的追求。
02

艾玛·斯通
Emma Stone
生日
1988-11-06
艾玛·斯通第一次登上表演舞台是在学校的感恩节音乐剧上,那一年她6岁。11岁起,她开始在社区剧院演出。读高中时,为了说服父母同意自己追逐演艺事业,她专门做了一个PPT,并取名叫做“好莱坞计划”。她是《超凡蜘蛛侠》里彼得·帕克的女朋友;是《鸟人》中刚从戒毒所出来的女儿萨米;曾与大导演伍迪·艾伦两度合作。2016年,她凭借在音乐喜剧片《爱乐之城》中的演出,一举多得奥斯卡影后。
艾玛·斯通最爱读的书
▼
▼
1
《弗兰妮与祖伊》
作者:J.D.塞林格
《弗兰妮与祖伊》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J.D.塞林格继《麦田里的守望者》、《九故事》之后出版的第三部作品,由两个相互有关联的中短篇小说组成。有人说,这是塞林格最棒的作品。
格拉斯家族居住在纽约曼哈顿,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弗兰妮与祖伊则是家族里最年幼的两位成员。弗兰妮是一个早熟的青少年,她痴迷于重申“耶稣祷告”,想将其作为对生命的肤浅和腐败的解毒剂来实现精神净化,结果却患上了神经衰弱。狂妄自大、自以为什么都懂的祖伊试图治愈弗兰妮的神经衰弱,而他的做法是告诉她,她的所作所为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一样的自负。
03

迈克尔·坎宁安
Michael Cunningham
生日
1952-11-06
迈克尔·坎宁安曾被《洛杉矶时报》誉为“我们时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早在爱荷华大学作家坊学习期间,迈克尔·坎宁安就开始在《大西洋月刊》和《巴黎评论》上发表短篇小说。1998年,他以英国知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为原型创作的《时时刻刻》获得巨大成功,不仅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还获得了普利策奖和笔会福克纳奖。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也成为经典,并为影片主演妮可•基德曼捧回了一座小金人。
迈克尔·坎宁安最爱读的书
▼
▼
1
《看不见的城市》
作者:[意] 伊塔洛·卡尔维诺
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提名。他从事文学创作40年,一直尝试着用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他的作品融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于一身,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像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深为当代作家推崇,并给他们带来深刻影响。
在《看不见的城市》里,人们找不到能认得出的城市。所有的城市都是虚构的,并且每一个都起了一个女人的名字。这本书是由一些短小的章节构成的,每个章节都让我们对某个城市或泛指意义上的城市进行反思。
2
《白噪音》
作者:唐·德里罗
唐·德里罗,美国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白噪音》为德里罗赢得了美国全国图书奖,出版以来始终被誉为文学经典,也是后现代文学的巅峰代表。它精确地描述了现代文明对人类心灵和身体的伤害,呈现了人在死亡、信仰、灾难和暴力面前的惊恐,对现代人的困境作了先知般的预言。
小说主人公杰克•格拉迪尼的大家庭过着平凡典型的现代生活,固定的超市购物之旅和周五的电视晚餐是他们“幸福”的基石。然而,一场化学品泄漏事故将致命毒雾送上天空,向他宣告“死亡已经到来,它就在你的体内”。恐惧已入侵心灵每个角落,它就像白噪音,始终如一,无处不在。
3
《火车梦》
作者: 丹尼斯·约翰逊
美国作家丹尼斯•约翰逊以短篇小说集《耶稣之子》和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长篇小说《烟树》蜚声文坛。他善于在严肃的作品中糅合类型小说的元素,颇受美国诸多名家的欣赏。《火车梦》是丹尼斯•约翰逊的一部微型史诗,是他最动人、最令人心酸的小说。
罗伯特•格雷恩纳是20世纪初美国西部的一个工人。受家人去世的打击,格雷恩纳努力在这个崭新而陌生的世界里寻找活着的意义。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看到了他个人令人扼腕的伤痛,也看到了美国社会的巨变。
这本书如同美国西部历史和风貌的画卷——书中的植物和动物奇异得不像真的,伐木工和桥梁建筑工命运多舛——展现了一种快要消失的美国生活方式。
04

Lorde
生日
1996-11-07
Lorde出生于1996年,来自新西兰。她13岁与环球唱片签约,14岁时开始了创作生涯,16岁出道就以首张大碟Pure Heroine狂扫告示牌、葛莱美各大奖项。虽然年仅20岁,Lorde却同时带有稚嫩与成熟的双重灵魂。她的创作带着诗的文字与音乐美学,贴近新世代自处的矛盾与挣扎,形成了她独一无二的音乐风格。
Lorde最爱读的书
▼
▼
1
Lincoln in the Bardo
《林肯在中阴界》
作者:乔治·桑德斯
乔治·桑德斯起初想成为一名地理学家。在科技写作上小有成就后,他开始创作短篇小说,并获得过欧亨利奖、麦克阿瑟奖等多个奖项。《林肯在中阴界》(Lincoln in the Bardo)是他的首部长篇小说,一推出就夺得了2017年度曼布克奖,也让乔治·桑德斯成为第2位获得该奖项的美国作家。
《林肯在中阴界》以亚伯拉罕·林肯为主人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父子故事。1862年,南北战争其间,整个国家处于血雨腥风之中,而总统11岁的儿子威利却因一场重病而病故。亡故后,威利·林肯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奇怪的炼狱之中。与此同时,一场巨大的斗争在这个年轻的灵魂中爆发……
05

石黑一雄
生日
1954-11-08
石黑一雄,日裔英国小说家,与鲁西迪、奈保尔并称“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在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引起轰动。他出生于日本长崎,后随家人移居英国。1983年起,石黑一雄开始发表小说。他以文笔细腻优美著称,几乎每部小说都被提名或得奖。虽然拥有日本和英国双重的文化背景,但石黑一雄很少不专以移民或民族性作为小说题材。他的作品横跨了欧洲的贵族文化、现代中国、日本,屡屡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惊喜。
石黑一雄最爱读的书
▼
▼
1
《血色子午线》
作者:[美] 科马克·麦卡锡
科马克·麦卡锡常和托马斯·品钦、唐·德里罗、菲利普·罗斯一起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同时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血色子午线》就是一个人没完没了的“继续骑行”的历程。主人公无名无姓,大字不识,生来丧母,十四岁时离家游荡,常与人打架斗殴。他先是加入美国的军事阻挠队伍,后来又加入受雇于奇瓦瓦州州长的头皮猎人队伍,和一帮罪犯、老兵与印第安人一起,不加区分地屠杀各种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以遇害者的头皮为收据换取黄金。小说的主要情节便是他们在荒漠、村庄、山间、城镇的各种暴行。
2
《幽灵代笔》
作者:[英] 大卫·米切尔
日本地铁恐怖袭击者的内心独白;困居香港的堕落英国律师发出的濒死哀鸣,四川圣山上的老妇人变幻莫测的一生;圣彼得堡艺术窃贼精心策划的阴谋:女核物理学家返回爱尔兰的旅程……在世界的九个角落,九个角色朝着一个共同的命运飞驰,全然意识不到各自的生命正以一种迷人的方式彼此交错、互相影响。
从这部关于爱、形而上、历史、政治和幽灵的小说中,浮现出一个有关我们共同人性的令人难以忘却的幻象,它令众人的故事比其本身更为微妙复杂;小说中那一幕幕平行生命的穿梭往还,充斥着人类生存的喧嚣、骚动、痛苦与向往。
06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Margaret Atwood
生日
1939-11-18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或许是当下最知名的加拿大女作家,获得过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大多数重量级国际文学奖。《使女的故事》、《女巫的子孙》、《好骨头》……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起,阿特伍德便以持久旺盛的创作力不给评论界任何淡忘她的机会。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最爱读的书
▼
▼
1
《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
作者:[尼日利亚] 钦努阿·阿契贝
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眼中,“钦努阿•阿契贝是一位有魔力的作家,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是阿契贝最广为流传的作品,曾入围诺贝尔学院、《纽约时报》“所有时代百部最佳文学作品”,至今雄踞美国图书畅销榜前50名。
小说主人公奥贡喀沃是最伟大的摔跤手,有三个妻子,两个装满木薯的仓房,即将成为氏族的领袖。然而,一场意外使奥贡喀沃遭到流放。七年后,返回家乡时,他面临的是一个被新世界所冲击的村庄,这里的世界已经再也回不到从前……
2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
作者:[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
艾丽丝•门罗,当代短篇小说大师,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一生专注于中短篇小说创作,讲述小地方普通人、特别是女性隐含悲剧的平常生活,以细腻透彻又波澜不惊的话语,洞见人性的幽微处。
本书由8个篇目组成,故事发生在1940年代安大略省的乡间小镇,描绘了一个女性从懵懂青涩成长为睿智、聪颖的生活观察者的历程。在目睹情欲和生死之时,她经历了女性所要面对的光明和黑暗面。
点击下方链接
了解更多好书
- fin -
人文 | 艺术 | 设计 | 生活
Let's Make A Rendez-vous

▼
SKP RENDEZ-VOUS
北京店
朝阳区建国路87号北京SKP 4F
010-85952539/85952579
西安店
碑林区长安北路261号 西安SKP A座10F
029-83699072
© 本文版权归 SKPRendezvou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