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抑郁症,他们告诉我「不要想太多」丨花园心理



咨商室中,S涨红着脸,不断哽咽着。
「你觉得爸爸妈妈都不重视你,甚至连你生了孩子,没有帮你带孩子还把你赶出家门,让你觉得很委屈、很难过…」
S点点头,用力吸着鼻子,热泪盈眶却努力忍着不让泪水流下来。连续三周的晤谈,我发现S在咨商室中,不曾让泪水掉下来。
我忍不住问他,「看你很难过的样子,但我发现这几次谈下来,你都不会掉眼泪…」
「我不能哭,我已经带给家人够多的困扰了,哭让我觉得我很没有用,哭又不能解决问题…」
「谁跟你说哭没有用呢?」
「小时候我有一次被同学欺负,哭着回家,我妈没有安慰我,也没有要帮我找同学算帐,他只跟我说,你就只会哭,没路用的家伙。之后我遇到什么再难过的事,也都不哭了!」
「我得了忧郁症之后,爸爸对我冷嘲热讽,妈妈可能心里不是那样想,但是他说话总让我觉得心理刺刺的,他跟我说你去看街上,比你苦的人多的是了,你为什么不能坚强一点呢?」
「所以,妈妈说这些话让你好自责,每当你难过的时候,你还花了更多力气在责备自己,责备自己怎么可以这么软弱…」

你也听过类似的话吗?
心情不好的时候找家人、朋友倾诉,但却听到这些回应:「不要想太多」、「别胡思乱想」、「你已经够好命了!你去看看比你苦的人多的是了」、「哭有什么用」、「你要坚强一点」等等的话,让你开始学会不再掉眼泪,学会不再说自己心里的话,也因为听了这些话,你开始感到自责,责备自己的懦弱和不够勇敢,那时候已经在受苦的自己,又花了更多的力气骂自己,而感到更难受。久而久之,你开始学会假装没事,但心里却积着更多的情绪没有出口。
可能听我们倾诉的人很害怕,不知道如何承接他人的情绪,也可能害怕不知道要回应什么,急着想帮人解决问题或安慰对方,所以就说了「过去就算了」、「不要想太多」这些句点的话,因为通常说了这些,倾诉者就不会再说下去了。

当你听到「不要想太多」、「哭有什么用」,可以如何帮助自己?
练习不要自责
当别人都在怪你的时候,帮自己一个忙——不要连你自己也开始怪自己。当你发现自己在责备自己的负面情绪时,请跟自己说「我现在好难过,这是正常的」,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允许自己停留在难过中,不要急着走出来强颜欢笑,情绪的生成是自然而然、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不代表软弱。
或许你会说,别人好像都不会那么难过,或是难过那么久,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生理机制、早期经验、所遭遇的事件和都不相同,需要调适的时间本来就不同。
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情绪和平相处
每一个情绪都是中立的,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但我们往往喜欢正面的情绪,排斥负向情绪。我们的文化从小就被教导男孩子不要哭,哭是软弱的,或是对一个悲观的人说你要乐观啊、坚强一点,明天太阳还是会出来。
因为这样,我的个案S对于哭泣有很强烈的罪恶感,当负面情绪出现时,我们急着赶快逃跑、假装没事,我们不允许自己展现负面情绪,但却因此累积了更多的压力。
宣泄情绪,找个好的倾听者,完整的倾诉、尽情的哭
心理治疗中,完形治疗提到「未竟事物」这个概念以及对人的影响,当影像从背景中浮现,但并没有完成解决时,便会在个人心中留存「未竟事物」,而造成不可预期的情绪经验,像是怨恨、愤怒、痛苦、焦虑、哀伤、罪恶感等等。由于情绪未被充分的觉察,只能徘徊在背景中,所以会以许多方式在此时的生活中浮现,因而干扰与他人的有效接触。[1]

当一个人有机会完整的倾诉,尽情的哭,这就是疗愈的开始,因为你跟你的情绪在一起了!
找一个愿意听自己好好说话、不批判、不急着安慰和给建议的人,好好的感受每个情绪的力量,开始活在当下,学习接纳每一个情绪,不再责备自己的软弱或哭泣,因为,只有在好好的软弱和哭泣之后,你才真的学会勇敢和坚强。如果你身边没有这样的朋友,拿一张纸写下来,和布娃娃聊聊,或寻求心理师的协助也是很好的选择!
参考书目: [1]修慧兰、郑玄藏、余振民、王淳弘、杨旻鑫、彭瑞祥(译)(2010)。咨商与心理治疗理论与实务(第八版) (原作者:G. Corey)。台北:双叶。(原著出版年:2009)
- End -
关于失落恋花园:
花园心理是由台湾知名专业心理学平台失落恋花园及内地新媒体团队共同打造。失落恋花园邀请心理学家、咨商心理师、临床心理师、精神科医师等心理专家群共同驻站,针对各式情感与人生问题提供分析与见解,协助大家走出苦痛,理出情绪下的心理问题,陪伴大家在生命的低谷里,用心理学重新看见自己内心的花园,找到爱回自己的能力。
你也许感兴趣
咨询全记录:他/她不是我的完美对象,怎么办?
你真的敢面对死亡吗?在永别之前,学会道别
读《送走父母》:面对他们死去,没有太多眼泪也可以
放不下的时候──那就提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