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高铁三日自由行
期中考试周是我们的“阅读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第一次独自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顺便和许久未见的高中同学见见面。收获良多~
Day1 肥鱼店-黄鹤楼-南国首义汇-户部巷(途经)-长江大桥夜景
将近四个小时的高铁,经过一小段东湖和光谷区,我到达了武汉高铁站,在地铁售票机用微信支付买了到首义站的单程票。这时的武汉温度和广州还差不多,下车也不用加衣服。武汉地铁和广州一样,也是要安检的。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义校区旁边的7天连锁店办理了入住,YC带我去吃她们学校附近的一家肥鱼店。点了一条两斤多的肥鱼,打火锅,配了生菜,两个人吃完刚刚好。肥鱼的皮很爽,虽说是“肥”,但不见肥腻。

饭后我们穿过大学校区,步行前往黄鹤楼。之前一直担心冷空气会影响出游,但当天下午一直还没有下雨,只是阴天。黄鹤楼有五层,从里面各个朝代黄鹤楼模型的展示来看,各个朝代黄鹤楼的层数都不一样,周围建筑的规模也不一样。出去黄鹤楼主体,黄鹤楼公园也是一个很大的休闲公园,有一些其他的古建筑亭子、连廊、牌坊、碑刻、植物,可以说很适合拍汉服照了。在一个区域的地面我们还看到了疑似曲水流觞的构造。

当然,公园里也有很多诗句的题刻,毕竟黄鹤楼就是因为相关诗句出名的: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最出名的是这两首,还流传下了“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佳话,公园因此也有一处搁笔亭。李白还有其他几首,岳飞、陆游、白居易、刘禹锡、毛泽东等诗人也都留下了黄鹤楼的诗句。

等上黄鹤楼顶楼,虽然天气不算太好,长江江面雾气也比较大,但还是能勉强看到江对岸的建筑以及江面;公园内部的情况从楼顶就看得比较清楚了。古人登楼、登高都是登高望远,会激发感怀、伤感的情感,像崔颢的“愁”,李白送别友人,还有像杜甫的《登楼》、《登高》等,都是这类诗的典型代表。

五点停止入园前我们离开了黄鹤楼景区,YC带我到附近的南国首义汇吃完饭,就是一个大型的饮食中心。一路上能看到首义区街道上的很多公益广告,颂扬一些革命精神以及现代的英雄人物,具有很浓厚的“红色”、正能量气息,非常符合“首义”的特点,这个名字本身也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当中武昌首义的,这一点上看出武汉人十分重视他们的历史,也是中国的历史。这一片还有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馆,据YC说博物馆很一般,而纪念馆还是值得看的,但我的行程时间上不允许了。
饭后坐公交前往江边,下车后经过户部巷,我们顺便进去转了转。户部巷是武汉有名的小吃一条街,正值晚饭时间那叫一个热闹,吆喝的,各种香味,而武汉很多小吃都是用纸盒装着吃的,据说正宗武汉人必须具备边走边吃完一份热干面的技能。然而已经吃过晚饭的我们只能看着却吃不动了。离开前往江边,长江的江边连护栏都没有,直接就是亲水平台,伸手就能摸到湍急的长江水,但风大、天黑,是在不敢去摸,就怕一个不小心。武汉政府也真是很放心了,这样就不怕有人失足么?现场也没看到有工作人员、救生员之类的,只看到钓鱼的人。在桥下派了照,我们试图往桥上走,好不容易打听到一个上桥的楼梯,却是一点灯光都没有——路灯坏了,着实可怕,幸好还有其他游客一起,大家都只能用手机电筒。楼梯上到一般能看到一块毛泽东题写的大概是夸赞长江大桥的石柱(天太黑看不清……),拍对面的桥和长江大桥本身,都是非常不错的,有灯光效果,但从灯光效果来说不如珠江两岸。刚好有一列火车经过,长江大桥的桥面是走车和人的,中间有一个夹层则走火车。再往上走是桥面,夜晚风很大,天黑人少,我们也没有往前走太多。



Day2 蔡林记(外卖)-湖北省博物馆-亢龙太子大酒店-(东湖)-武汉大学
头天晚上的雨一直下到了第二天早上,预料之中的冷空气也来了。YC灵机一动,点了蔡林记的外卖做早餐,这种天气走到店里吃不太方便,与公交站也不是一个方向。热干面热腾腾微辣吃起来很爽,但是似乎和在广州吃的差别不是太大,反倒是第一次吃的豆皮不错,里面包着糯米和一些料。不过外卖应该还是会影响口感的。
前往博物馆大概有四十多分钟的公交车程,但是等车就等了差不多二十分钟。公交比地铁好的地方就是能看到城市的市容市貌,不会错过两边的风景。武汉道路的绿化是做得很好的,中间隔离带的花赏心悦目,两旁梧桐树的黄叶很有秋天的味道。靠近博物馆的时候还能看到东湖。
博物馆不需要领票,刷身份证就能进,一天内可以多次进入,我就是午饭后又进去了一次。湖北省博物馆是第一期《国家宝藏》的博物馆之一,节目中有曾侯乙编钟、云梦楚简、越王勾践剑三件国宝出场。
湖北省博物馆的微信公众号做得很不怎么样,做攻略的时候一直处于系统错误之中,啥都没有;微博也长久没有更新;而网上又有新闻说它在主馆维修,却没有重新开放的通知,让我来之前心惊了好一会儿。最后打电话过去问,才确认是开放的,但是编钟演出就没有了,还是比较可惜。湖北省博物馆刚好有一个埃及的特展,似乎这个主题在隔壁湘博也有,而年底粤博也会有,所以没有看得太长时间,毕竟荆楚、曾侯乙才是湖北省博物馆的特色啊。


曾侯乙展是我最为期待的,特别是曾侯乙编钟。早先我对古代礼乐文化感兴趣的时候,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提供的信息是最多的,鼎、编钟这些,我都比较感兴趣。之前粤博有一个“问鼎”的展览,就是从湖北省博物馆借展过来的,这次再次看到很有亲切感。最大的如编钟、编磬等成套的物件是很有震撼力的,而小物件的精巧也让人惊叹。学古筝的我看到瑟也觉得有亲切感,同时想到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诗句。

梁庄王墓展原本没有了解,却意外不错,了解了一些明初藩王的情况,而这些器物又带出了郑和下西洋的背景,很多器物的镶嵌物都来自异域。而梁庄王和王妃的墓志铭给了我一些文献素材,十分有意思,比如两人都是因病逝世,都得到了“岂非命耶”的感叹;还有“首件亲王妃册封实物”的语句,满足了我这个宫廷剧爱好者的好奇心。
还有一个是凤舞九天展,三件国宝有两件都在这个展厅里,还有很多当时借展到粤博的物件。


中午YC带我去了博物馆对面的亢龙太子大酒店,主要是因为近,过个地下通道就到了,但是看名字也知道是比较高档的餐厅,不便宜。我们点了一例莲藕排骨汤,一盘面窝,还有鱼、萝卜丝、粉蒸肉丸的拼笼(忘了名字了……)。面窝很一般吧,就是炸物;莲藕很粉糯很好吃,汤也很好喝;拼笼的肉丸意外还可以,外面裹的是糯米,比广州这边的粉蒸肉好吃多了,也不腻,萝卜丝也好吃,很甜,还放了辣椒丝去炒。这个点法其实最后AA下来也不是太贵,比前一天中午的鱼还要便宜。
下午我自己去了武大,开启了真正的“独游”。虽然说是去武大找另一位同学的,但她满课,只能陪我吃个晚饭了。ZR在武汉大学工学部,所以我并没有从正门进入,而是公交车直接坐到了武大工学部站,然后在东湖边走了一段后,从偏门凌波门进入了武大。雨天的东湖雾蒙蒙的,就是一个湖,也没啥好看的。武大的这个凌波门荒凉得很,也是连门卫都没有,直接进入。武大建筑的感觉很像中大南校区的西区居民区,都是比较有年代感的;还有一些两边都是树木草丛、荒无人烟的小道,像到了荒郊野外。武大是真的打,看地图就知道,校园里又有狮子山、珞珈山两座山,地形起伏也较大,走起来并不轻松。早就有人提醒我千万不要骑单车,因为爬坡比走路更辛苦。武大校园里最特色的可能是电动车、摩托车比单车的数量多得多,和他们的地形有关,学校里还有专门给车充电的地方。我全靠跟着导航走,除了中区最有名的樱花大道附近古建筑、植物比较有特色,其他地方走起来其实没什么感觉,就是很多个饭堂、很多操场、很多湖……路上真的人烟稀少,可能是因为上课时间又是降温。中途进入了一栋教学楼上洗手间,听到旁边课室的老师讲课,口音那叫一个重,我完全听不懂,在本省读书的我真的很难想象如果外省读书碰到口音重的老师该怎么办?在逛完武大后,我当天的微信步数也达到了两万四千多步,第一次占领了自己的封面。



ZR下课后陪我走了一小段,然后就在梅园食堂用餐。梅园食堂在楼下一层,地面是一家肯德基还有咖啡厅,像一条美食街一样,非常高级。食堂很大,窗口是中大饭堂的两倍,品种多得让我真的选择困难,好多面食看着想吃都吃不下了,ZR请客也不好拿太多浪费。然后ZR就要接着去上课了,我跟着导航去坐地铁,又是一段漫长的路程,而且天已经全黑了,又是人烟稀少,说不害怕也是假的。最终,在走到地铁前见到了可以直达的公交,与之坐公交回程了。

Day3 户部巷-长江大桥-晴川阁-汉阳江滩公园-户部巷
“户部巷过早”看介绍是武汉有名的活动,因此特地将户部巷放在早餐来逛。热干面、豆皮、豆丝、面窝、洪湖莲藕、汤包、糯米包油条、糊汤粉,这些都是武汉的名小吃,在户部巷一应俱全。无奈一个人胃小,吃了一笼蔡林记的鲜虾汤包、一份糯米油条就吃不动了,只好先去景点中午再过来吃。


户部巷和晴川阁分布在长江两边,导航中坐公交因为要绕路需要五十多分钟,而步行是四十多分钟。抱着没在早上看过长江大桥、桥上风景应该更好的心理,我选择了步行过桥。户部巷往回走到一个人行天桥,上了天桥再上阶梯,就是长江大桥桥面了。一开始还能见到迎面走过来的行人,越往前走就越是孤单,只有骑着单车的从身边经过。快走出岸边的时候有卫兵岗。真正走出岸边,两边就是滚滚的长江,一个感觉——风大。压紧帽子、捂紧手机,伞也不得不收了起来(怕变成螺旋桨飞了……)左边过往车辆呼啸而过,脚下的路就在震动,身前身后都无人,前路漫漫没有尽头,那一刻真的孤独、无力、恐惧感由然而生。不过站在桥中间的时候,望着桥下江水,很有开阔感。

终于过江,跟着导航又走进了一条僻静无人的小道,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也有一些害怕,直到最后,走到的是晴川阁的一个偏门,所谓偏,连个看门的都没有,更没有游客。但从这个门进的确是比较近的。
晴川阁是一个大禹文化景区,有一些翻修过的古阁楼、亭子、石碑。即使下着雨,景区内也有不少新人在拍婚纱照。楼阁里面有一些展板介绍大禹文化;晴川阁主阁里面是书画展,二楼往外看长江的景色很不错,楼阁边配上银杏黄叶拍照还是很好看的。整个景区就是一个古朴的感觉吧,然后从一个不错的视角看江景。

晴川阁正门出来没走几步可以进入江滩公园,顾名思义,就是靠近江边。下雨天路面坑坑洼洼,彻底把我的鞋子给搞湿了。公园里有很多关于大禹事迹的雕像,从大禹降生到治水成功检阅九鼎,认真看还是蛮有意思。可惜下雨,公园里见不到什么人影,又是孤独的参观。

从晴川阁回江对面的户部巷没有直达公交,雨越下越大,实在是不想再走一次长江大桥,于是选择了打的。过马路的时候没有红绿灯,有车专门停下来给我让行,十分感动。虽然晴川阁就在长江大桥下,但是上桥却是要绕好一段路到桥口的,不是看着导航,还会以为的士司机故意绕路了。武汉出租车灯牌上会标是否空车,绿色字体是空车,红色字体是有人的。
直接回到户部巷,直奔早上就看好的糊汤粉。汤粉的汤是鱼肉搅碎做成的,整个汤粉的鱼香味特别浓郁,里面加了胡椒粉,吃起来很暖和。店家给配了油条,吸了汤之后更香了。糊汤粉吃完已经很饱了,但不吃豆丝还是很可惜,点了一份只吃了半份比较浪费。这个感觉一般,脆脆的,不是太喜欢。吃完这一顿,我在高铁上晚餐都省了。


总费用:1579.2
住宿:7天连锁店 清新舒享大床房168x2=336
交通:
高铁463.5x2=927
地铁4x2=8
公交1.6x7=11.2
出租车19
饮食:
肥鱼店77.5
首义汇45
蔡林记豆皮、热干面13.5
亢龙太子大酒店45
蔡林记鲜虾汤包25
糯米包油条7
徐嫂糊汤粉10
老谦记豆丝20
景区:
黄鹤楼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