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脐膏敷脐加场效应治疗小儿杂病120例分析
温脐膏敷脐加场效应治疗小儿杂病120例分析
自1900年以来,我们在儿科门诊用自制温脐膏敷脐加场效应,治疗小儿杂病 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 般 资 料
120例中,男 66例,女54例;年龄最小的2个月,最大的 13岁。其中腹泻 82例,厌食20例,腹痛 7例,遗尿 4例,咳喘 3例,呕吐 2例,积滞 1例 ,口疮 1例。
治 疗 方 法
1.温脐膏处方:丁香、肉桂、白胡椒、木香、苍术。将以上药物共研细末,用适量凡士林熬成膏状备用。
2.采用 YE_1ToI型 场效应治疗仪。
3.操作方法:
将药膏平摊在 3x3厘米的纱布中间,敷于脐上,胶布固定。将场效应带放于其上,先用中档加热,后改弱档15分钟。温脐膏敷 '4小时更换。每天 1次,6次为一个疗程。
治 疗 效 果
120例中,显效 27例,占 22.5%;有效 88例,占 73.5%;无 效 5例 占 4%。总有效率占 96%。
病 案 举 例
例 1,杜 某,男,2个月。腹泻 5天 ,大便每日6~8次,色黄绿稀水状,带有粘液泡沫,服西药无效。用温脐膏敷脐加场效应弱挡15分钟,治疗1次,症状大减,大便日3次,色黄较稠,治疗2次痊愈。
例 2,王某 ,男,6岁。食欲不振一年,偏嗜,喜甜少菜,每餐主食不足 1两,消瘦,大便干稀交替,睡中磨牙,烦躁易怒,面色青黄,苔白舌淡红,脉沉细。诊断:厌食 (脾虚食滞型)。用温脐膏敷神阙加场效应中档 l5分钟。治疗 2次,食欲好转,治疗6次后食欲增加一倍,面有红颜,大便调,夜安眠。
体 会
脐即神阙穴,属任脉,居于人体正中,内连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与督脉相表里,总理人体诸经百脉,故有神蝴主百病之说。此穴能补虚泻实,可升可降,统领三焦,无所不应,一穴而统治诸病。是外治贴敷法的主穴。现代医学研究,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最后闭台处,此处局部无皮下脂肪,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于穿透,而且外皮与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脐下两侧有腹壁下
动脉和静脉,分布有丰富的血管网,这一解剖生理特点,决定了在此处敷药后,能刺激局部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促进药物吸收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温脐膏采用丁香、肉桂、白胡椒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肉桂对肠道的球菌、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胃液分泌,改善血液循环;木香有健胃消食,行气止痛的作用;苍术芳燥能健脾燥湿,诸药相合有醒脾助运化,开胃降逆,理气止痛的功效。场效应机理用50HZ交流安全低电压,在特殊线圈中形成交变电磁场,由线圈热效应产生波长 8~lO微米 的远红外辐射场,作用于患儿脐部产生生理生化反应,能改善微循环,加强中药渗透力,与温脐膏合用,使药物发散走窜,借助腧穴透入肌肤,令药达病所,起到健脾胃,壮阳气,消食滞,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功能,增强机体细胞活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尤其对虚寒性胃肠病,小儿秋泻疗效更佳。
(注解:此文发表于《中医外治杂志》1992年第01期)
【专家介绍】

赵鉴秋教授:中医儿科名家、小儿推拿界泰斗,三字经派小儿推拿传承人及代表人,小儿脏腑点穴代表人,从医六十年。
曾任青岛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儿科学会理事、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山东分会理事等职。现任世界中联儿推专委会名誉顾问、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膏摩疗法分会名誉会长、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仲景国医推拿分会名誉会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儿推外治分会名誉会长、山东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专业委会会名誉顾问等多家协会名誉主席。1960年山东省“名师高徒”,1992年被选拔为青岛市卫生局首批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其医学成就收录入《中国名医列传》、《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等书中。代表作有《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幼科条辨》、《实用中医保健学》、《实用中医儿科学》等7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赵鉴秋教授从医6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推拿、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施治,治疗小儿急重病、疑难病,如惊风、咳喘、腹泻、厌食、急性热病、肠套叠、肾炎、面瘫、儿童多动症、脑炎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临床以诊断准确,手法精炼,取穴少,疗效高而享誉社会。赵鉴秋教授研习脏腑点穴法,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小儿脏腑点穴法,并首先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儿科疾病,取得满意疗效。对一些疑难重病,采用脏腑点穴与传统小儿推拿相结合的治法,收到较好疗效。
在小儿推拿和三字经派学术发展过程中,赵老继承并发展该流派的学术优势,应用于临床,其著作《幼科推拿(三字经派)求真》一书,(再版更名为:《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宝典》),为该流派首次全国出版发行的书籍,使三字经流派为全国医疗界所熟知,并以其独特疗效和方法享誉国内外,此书也成为推拿三字经流派的代表著作和临床指导性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