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诞辰120周年
查看话题 >丰子恺:一生是为了做“一个最像人的人”
几天前,上海一个5岁小朋友的简历突然火了。

一共15页还带目录和附件,作为典型的“复(旦)二代”,每周写三篇英文日记,会唱百首古诗,从幼儿园升到大班以后英文年阅读量就超过了500本,围棋11级证书,平时喜欢通过实验了解重力密度等概念,去过40个国外城市......
据说,娃的父母都是知名企业的高管,这封看一眼就瑟瑟发抖的简历是为了进国际学校准备的。

不出意外地,这封简历炸出了一大波讨论:
“还怕输在起跑线上呢,人家已经出生在终点了。”
“这样的家庭怎么比啊!”
“算了,我还是不生孩子了吧……”
“他还是个孩子啊,父母这样真的好吗?”
……
被放养长大的人后悔小时候浪费了太多时间,发誓将来也要像上面的父母一样严格;另一边控诉没有童年的人则举旗呐喊,不要起跑线,要快乐长大。
关于教育这件事,好像不管什么时候都有吵不完的架。

有一位普通的父亲,他真心把孩子当成学习的榜样,儿童在他心里和神明、星辰、艺术有同等的地位。在那个没有学区房没有小升初没有竞赛辅导班的年代,他对教育的看法和观念,现在看也照样扎心。
120年前的今天,丰子恺来了。

崇拜儿童的“脑残粉”
丰子恺不光爱自己的孩子,全天下的孩子都是他眼里的珍宝。“人间最富灵气的是孩子”,孩子才是“真正的人”。
他读书是在师范学校,年轻时的大部分时光也是在学校教书度过的。因为太疼惜孩子,他对当时的千人一面的教育制度非常不满意。




考个好文凭,找份好工作。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当时的父母和学校也会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


多希望世上有神药,能一夜之间全面突飞猛进,秒变“别人家孩子”。


“在中国,我觉得孩子太少了。成人们大都热衷于名利……孩子们呢,也大都被唱党歌,读遗嘱,讲演,竞赛,考试,分数……弄得像机器人一样,失却了孩子原有的真率与趣味。长此以往,中国恐将全是大人而没有孩子,连婴孩也都是世故深通的老人了!”
这话放在今天看也丝毫不过时。


丰子恺觉得,“教养孩子,只要教他永远做孩子,即永远不使失却其孩子之心。”
他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用画笔做相机,兴奋地记录下孩子们生活的点滴,常常赞叹他们的大智慧。





女儿把鞋脱下来给凳子穿上,母亲责备她把袜子搞脏了。丰子恺却觉得女儿的想象力很赞,太太“何等杀风景而野蛮”。



战争时期举家颠沛流离,他问儿子瞻瞻最喜欢做什么,儿子回答说逃难,因为逃难就是“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丰子恺赞叹说:“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学习!”



他会陪孩子搭积木,唱儿歌,回答他们的各种问题,甚至把手表拆了给他们讲解机械背后的原理。
孩子们长大识字以后,丰子恺给他们挑选读物,带他们读书,托人从杭州定制了小书架,把自己的卧室腾出一部分改造成了图书馆。即使是在逃难的旅途里,他也没忘记督促孩子们看书。



谷崎润一郎称赞丰子恺“欢喜孩子”,丰子恺说:“我不但如谷崎君所说的欢喜孩子,并且自己本身是个孩子——今年49岁的孩子。”
皈依佛门后,丰子恺给自己的起的法名是:婴行。
至情至性的“真人”
丰子恺一生都只画自己想画的,写自己想写的。这种至情至性的坦荡性格,除了跟他崇拜儿童的心性有关,更有可能来自遗传。
丰子恺的奶奶是一位非常热爱生活的老太太,家中常备各色乐器,逢年过节就吹拉弹唱不亦乐乎,还鼓励孩子们去学戏,别人说戏子是下等的不入流职业,她也完全不以为意。
丰子恺的父亲去世比较早,但生前也是个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求诗酒人生的人。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丰子恺,指望他压抑天性追名逐利,根本不可能。

作为家里最小的男孩,丰子恺前面有六个姐姐,他在女孩子堆里长大,备受全家宠爱(当代贾宝玉有木有)。
1919年毕业后,他并没有像母亲期待的那样回家当老师,而是跟同学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担任美术老师。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家开设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专科学校。
1921年,23岁的丰子恺带着凑来的钱去日本留学了10个月。回国后,他受邀回到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担任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和叶圣陶、朱自清、朱光潜做了同事。
也正是在此时,他开始公开发表漫画作品。

郑振铎非常喜欢他的画,打算给他出一本画集,带了一帮人过去挑画稿,最后哪张也舍不得放下,全抱走了。
“虽然是疏朗的几道笔痕,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但是,草软风轻的闲适生活并没有过多久,战争爆发了。
丰子恺带着全家一路逃难,内心苦闷的他借画笔抒发着不满,以往轻快淳朴的画风也染上了战争的阴影。


这样的题材显然也不是丰子恺喜欢的,他刻了一枚“速朽”章,盖在这些画上,希望画上的这些景象“快速凋朽”,和平快乐的日子早一些到来。



一面是纷飞的战火,另一面则是和恩师李叔同约定的创作《护生画集》第二集。这部逃难旅途中的作品是师徒二人内心的一块净土,丝毫没有沾染上战争的痕迹。




新中国成立后,丰子恺出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依然做回了他喜欢的事:画画、读书、翻译、写作……
他还是个十足的猫奴,养过一只白猫名叫“白象”。白象走丢后又养了一只“阿咪”。小猫是他画中的常客。





有人批评他的画格局太小,“耽于闲情逸致。”
他回说:“什么宗庙、社稷,肮脏的东西!只有情是真的、善的、美的!”
这话真是对极了。几十年后的我们再回头看,还是会被他的这份童真气打动。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这句有点说烂了的话,用来形容丰子恺的一生最合适。
他是一个经历战乱、贫穷、批斗、疾病却依然能保持天真的儿童灵魂的人,一个看透生活本质以后依然活的像人的人。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深谋若谷,深交若水。深明大义,深悉小节。已然,静舒。
善宽以怀,善感以恩。善博以浪,善精以业。这般,最佳。
勿感于时,勿伤于怀。勿耽美色,勿沉虚妄。从今,进取。
无愧于天,无愧于地。无怍于人,无惧于鬼。这样,人生。
——丰子恺
荐书:《丰子恺艺术四书》
戳链接即可购买:https://market.douban.com/book/fengzikai/


-
盼望那不可见的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2-19 22:31:13
-
徐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21 08:10:36
-
四月莲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20 10:56:53
-
闲来撸猫曼回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20 05:56:07
-
柯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22 17:18:13
-
记事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8 20:31:29
-
三七二十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5 11:03:14
-
树尖儿上跳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1 21:13:51
-
夕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05 20:57:56
-
雪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21 17:37:44
-
雪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21 15:47:55
-
牛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22:37:44
-
牛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16 08:47:50
-
少则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16 08:41:25
-
小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10 11:32:59
-
小太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10 07:36:38
-
凛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10 06:47:10
-
星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10 06:34:51
-
少则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10 06:29:37
-
漾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09 16:42:02
-
碗碗碗碗碗妹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09 16:04:44
-
乐不烦的湾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09 15:55:23
-
从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09 13:48:15
-
达果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1-09 1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