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这是一篇探寻尼泊尔艺术与墙绘的文章
对于第一次来到尼泊尔的人来说,总得花一段时间才能适应眼前五颜六色的景象:毫无规律可循的色彩在街头随处可见。但其实这些墙绘涂鸦并非无意义的情感宣洩,许多街头艺术的背后都拥有宗教、历史渊源。

走进尼泊尔都市,首先映入眼帘的美丽色彩来自妇女的传统服饰──纱丽,纱丽以轻盈的材质制成,许多更以长达9米的布制作,多以鲜艳的颜色为主。尼泊尔女性肤色较深,穿着轻盈曼妙的传统纱丽,加上深邃的眼神,散发出十足的南亚风韵。尼泊尔人无论在婚丧宴席还是节庆等重大场合,或是上班劳作的日常生活中,都会穿著纱丽,几乎无处不能瞥见这些美丽的身影。

走进偏乡角落,则会在村庄的建筑外墙和街道上看见大量墙绘涂鸦,尼泊尔人会在住家或路边墙上绘制一种图腾式的壁画,与源自印度的莫图博尼艺术(madhubani)非常相似,这些图腾独具风格、色彩绚丽,受到西方艺术家喜爱,许多艺术家甚至会特地前往尼泊尔「取经」,透过壁画寻找素材与灵感。




而若要说起尼泊尔的宗教艺术,「唐卡」是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艺术形式。唐卡兴起于吐蕃时期,在藏语意为「松树」,是一种画在布幔、纸上的画像。在早期,唐卡对于藏传佛教僧尼来说是修行时不可或缺的器具,它的内容包罗万象,除了佛教也阐述民族、历史、医药、天文、历法等知识,曾被誉为「青藏高原的大百科全书」。

许多人喜欢唐卡,是因为它的精细程度远高于其他艺术品,一幅唐卡常常要费时几个月,有些甚至要超过一年才能完成。制作唐卡的材料十分特殊,包含黄金、珊瑚、玛瑙、松耳石、孔雀石等珍贵矿物。而这样复杂同时又包含深远流长的宗教文化价值的技术流传至今,衍生出许多门派,不变的是各大宗派的祖师都赋予唐卡活生生的生命,将这样神圣的绘画艺术代代相传。

既然提到宗教的艺术形式,就无法略过让人印象深刻的建筑──四眼天神庙。四眼天神庙以一身洁白的姿态,泰然坐落在加德满都的中心,受「八角街」环绕,是加德满都藏传佛教信徒的圣地。 四眼天神庙共分为10个部分,从雄厚的基底到细致的顶层,整个建筑一路向天上延伸,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宗教意义,例如最顶端象征Meru高山,被视为天神的故乡,其下方两双巨大的眼睛分别代表智慧与全知,彷彿凝视着繁忙的加德满都,给予信徒沉静的能量。在夜间,被烛台环绕的四眼天神庙尤其超凡脱俗,这时居住在首都的喇嘛与信徒会绕行神庙,景象平和却又壮观。


对我来说,最难能可贵的是,多数尼泊尔人对于「艺术」形式没有明确界定,对他们来说,外国观光客、艺术家乃至研究者大老远前来观看的民间、宗教艺术,只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景象。
正因如此,尼泊尔的「艺术」从来不是罗列在博物馆中的古董,也不是拍卖会里有钱人的收藏品,在这块自然而且亲切的土地上,艺术才能自由发展。
你所读过的文章里隐藏着你与生俱来的气质,本号致力于探索墙体彩绘这种艺术形式与不同空间融合的美学体验,内容涵盖与墙绘涂鸦相关的室内外装修、商业空间氛围营造成果、旅行、探店、国内外充满创意的墙绘涂鸦案例,墙绘创业感想、墙绘行业探索等,欢迎有兴趣的同学关注,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期待与你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