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为什么把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01
那一天小露抬头看了48次天空,仰面45°。因为她走路想哭,吃饭想哭,上班想哭,看书想哭,在地铁上想哭,在家里也想哭……
她耳朵里听着微课,手上捧着书,希望能从里面找到哪怕一点点能让自己感觉好起来的鸡汤;
她一遍遍的翻看微信好友,想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我真的感觉糟透了,你们都来爱我好不好?”
然而并没有用,她不停不停的往下掉。索性就干脆让自己掉下去吧,她听最苦情的歌,看最苦情的电影,找任何一个没有人发现的角落,痛痛快快的哭,歇斯底里的哭……
小露想起了高中时郭敬明写的《悲伤逆流成河》,虽然内容不记得了,但此刻的她觉得自己就站在那条悲伤的河里,看周围的什么都冷。
小露买了电影票去看《找到你》,然而并没有哭得很惨,因为现实的生活远比电影里还残酷,一边工作,一边孩子,女人总要面对这些。
但似乎这又是一场灵魂的拷问,小露问着自己,这些年我有在婚姻里把自己搞丢过吗?
答案是肯定的,小露搞丢过。在中国可能大部分的女孩在选择相信爱情或者选择婚姻的那一刻,他们都是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的,谁都可能曾经试图做过里面的朱敏,最后大部分也都没有换来尊重和珍惜。
那两天小露正好去参加了好朋友的婚礼,男方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原生家庭一团糟,家境也就不说了,小露相信朋友在那一刻是嫁给了爱情的,应该替她开心,却哭得一塌糊涂。
这个场景和当年的自己是何其的相似,只是她已不再是那个敢于赴汤蹈火的少女,她知道前面有什么样的困难等着这两个人,那些祝福的话实在说不出口。
有时候人就是这样,会突然在某一个时刻觉得自己什么都错了,从一开始就错了。
小露学历不低、原生家庭经济条件也还不错,从小就是亲戚朋友眼中的乖孩子,也是被朋友们宠着的“小妹妹”,内心向往着诗和远方。
然而这些年因为观念上的差异,常常和爱人陷入矛盾,每次都已大发脾气结束;小露自尊心强,没有工作的这两年没少受委屈;产后身体激素的变化,以及一个人带孩子,24小时连轴转的疲惫,小露把仅有的好脾气都给了孩子,除此之外就是一个行走的炸弹,小露讨厌死了那么狰狞的自己。
“爱情为什么把我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小露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
直到这波自我觉察来得猝不及防,原来一直不爱自己的就是自己。
把期望都寄托在他人身上,当他人不能达到这种期望的时候,就只剩无尽的失望,似乎是对方辜负了自己,却忘了问问自己,为什么在一开始就忘了对自己抱希望,是因为我不够好吗?
因为不喜欢与人发生争执,所以跟婆婆一起时,有再多的委屈都憋着,最后憋成了内伤,还落了个高傲的骂名。
却不曾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表达自己合理的需求呢?是因为我不值得被爱吗?
小露觉得好心疼,心疼那个一直被自己忽视的自己,悲伤就这么泛滥开来。但小露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的,只是这需要时间。
心理学里讲悲伤这种情绪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它提醒我们应该静下来,好好的试着跟自己相处。
02
阿乐是小露的朋友,刚经历了一场重大车祸,车子当场报废,索性人无大碍。
他跟小露描述这件事的时候语气里更多的是庆幸,“那一刻,我就觉得我一定死不了,如果每个人都一定要经历一次这样的大事情,我觉得现在经历了挺好的”。
小露也是个比较乐观的宿命论者,所以她也告诉自己“如果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次这样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觉察,那现在经历挺好的,我一定死不了”。
心理咨询师告诉小露,每一种模式都有一定的适应性,之前的模式在当时一定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们并不需要去彻底否定它,我们要做的只是对这些模式进行改版升级。
小露似懂非懂,但她知道自己应该试着做什么。她好好的跟爱人谈了,她不喜欢那个易燃易爆炸的自己,所以希望能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友好沟通,一起想办法、出主意。
她在合适的场合,跟婆婆表达了自己现在的状态,没办法去承接他们很多无理的考验和要求,他们的小家现在也需要支持,他们自己的生活都还没有过好。
她去做了一个告别仪式,跟过去那种孩童般的应对模式,那种曾经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并保护过自己的方式告别。
她拥抱了那个一直给她力量的人,她知道自己把希望自己具有的品质都投射在了他的身上,她要把那部分要回来,从此获得自己的力量。
里尔克说:悲伤往往是一些新事物进入我们的生命的时刻。
就在那个既不属于过去,也不属于未来的时刻,一些新事物得以有机会进入我们——这些新事物会真正改变我们,从而改变那个逐渐降临的未来。
成长总是伴随着痛苦的,仅以此文献给每一个在自我成长和自我探索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的人,愿你们拨开迷雾,早日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作者:法半夏
编辑:虫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