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西方绘画500年”展
有同学问我看完展 到底悟到了什么?我就以苦逼工科女的视角来谈一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正在举办的“西方绘画500年”展览,关于来自东京富士美术馆的60个经典藏品。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西方绘画500年”展览,来自东京富士美术馆的60个经典藏品展现了西方艺术发展里程,从文艺复兴,巴洛克与洛可可,写实主义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一直到后来的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潮流。
因为这次的藏品有我喜欢的莫奈、莫兰迪等大家的作品,上次去北京初试,周一闭馆,没能看上,这次来b北京笔试,考完试立马就跑来了。关于此展多是宣传,鲜有谈论观感的,正好有同学问我到底悟到了什么?我就以一枚外行人的角度来谈一谈。
第一部分,分种类来说(对,其实就是看我兴趣)
裸女



裸女在西方艺术里是美的象征。我们可以注意到啊,画家的笔触极其地细致。画中的女性都是肉肉的,皮肤十分白皙,娇丽动人。尤其在馆中打灯的作用下,这些肉体通透发光、轮廓清晰、丰腴柔软,且富有弹性。很明显,画中的女子胸部都是非常自然的状态。然后当视线移到或虚或实的背景时,才会让人清醒,这是画啊!

然后画中孩童皆是天真纯洁,稚情稚貌,令人无限怜爱。不讲宗教层面,孩童象征了充满了活力的生命力,女人和孩童在一个画面就会产生温情的母爱,这也会为作品增添童真与趣味。从画家的角度来说的话,画家对描绘对象的质地和色彩更感兴趣,肉嘟嘟的孩童和毛茸茸的宠物来展示刚好合适,比如《幸福的繁衍》。除此之外,也有画家出于对自己孩子的喜爱才绘成画,比如莫奈。
风景画










我最喜欢这幅杜比尼的《沿河》,可能与我喜欢夕阳有关系,爱屋及乌吧。画面一分为二,天空是我最喜欢的紫色和黄色交叉着,远处树影婆娑,近处鸭子成群落入水,整个画面很舒服啊,想永远住进里面啊。
杜比尼的许多作品已摆脱了带有古典倾向和自然主义色彩的如实描绘,而走向大块面的用笔和厚涂,他对水的研究使他成为巴比松画派中最善画水的画家。他用笔轻快,画面自然生动,秀丽清新。他的画作往往具有一种质朴的自然美。
风景画中我还是更喜欢巴比松画派。巴比松村是巴黎近郊有一个极为普通、荒凉的小山村,它有着肥沃的土地,大片的森林,潺潺的流水和各种奇花异草。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们反对学院派画家在室内画风景画,主张走出画室在自然光下对景写生,然后以写生稿为基础,进行风景画创作。他们的创作经验,特别是对景写生,以求获得真实新鲜的感受和使画面色调响亮起来的艺术主张和实践。
肖像画/人物画




这幅也算是最喜欢的一幅了。简介有写它是有一个时代背景在,废墟是战争的原因,那我的感受是画面很有空间感,女子倚在立体的建筑物废墟旁,略带哀愁。很难让人挪开眼球的是她那隔着白纱依稀可见的乳房。Again,裙衫脱落一点,露出肩颈,也太魅惑了。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好嘛~~~这裙子蓝色选得太对了!

这幅画迷住我了。。我的感受是女子的白纱状衣衫微微掉落,十分性感,露出如珍珠一样色的肌肤。不知怎么,这女子让我联想到埃德加·德加笔下的芭蕾舞女。

值得一提的是,这幅画的画家是女性哦,然后,好想要一件她的外套哦…






简介有写他同时也是外交官。这幅画让我明白了西方绘画是私有财产的炫耀了,一看就是有地位的人啊。

这是一位年迈的牧师,卷曲的头发和直而密的胡须形成对比,产生变化,给与视觉以冲击。胡须的笔触超级细腻,以假乱真。外套也很有质感。



大卫对拿破仑的崇拜是不是使得他笔下的拿破仑也太英姿煞爽了,这活脱脱一个美男子,以前在历史书上怎么没觉得拿破仑这么帅,加冕那张,我已经在yy自己是约瑟芬了呵呵。


精致的脸庞,亮晶晶的眼珠,充满血色的皮肤。是优雅的绅士吗?胸前几笔白色的笔触让人清醒,真的让人有种画家在炫技的感Jio。

第二部分,我爱的画家们
莫奈
看《睡莲》时,一位叔叔说啊,因为莫奈晚年眼神不好,所以这幅当然画很模糊。我笑了,虽然说莫奈晚年右眼患白内障,但印象派大师可不是因为眼瞎了才模糊轮廓的,是因为莫奈晚年更多地运用光与影的表现来进行创作。其实别看《睡莲》模糊,色彩运用是相当地细腻。其实,对莫奈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他前期的作品,《绿衣女人》、《花园中的女人们》、《窗前的卡米尔》等等,都非常棒,颜色多明丽,轮廓也没有不清晰啊。那幅世界名画《日出•印象》知道吗?就是他和卡米尔结婚时他绘的,整幅画充满了爱与希望。


但随着卡米尔——他唯一的灵感的去世,他终日只有睡莲陪他了,莲花就是去世的卡米尔啊。水光花影、斑驳迷离,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有种向远处延申的视觉效果,线条笔触柔美,他的画像一首小诗一般让人心动。画家的余生只画“睡莲”。没有比水更能安慰人,也没有比花更能让人喜悦的了。
塞尚曾对莫奈这样评价道:“他只有一双眼睛,可那是一双多么美妙的眼睛啊!”拥有这样一双美丽眼睛的艺术家在他的花园中创造了一种哲学的、科学的、诗意的、神秘的戏剧,莫奈用自己的诚实开启了无限想象的远景。云层与水面上的光影时而似浮于水面,时而又显得无限深远。莫奈的画作提醒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比我们所知更加陌生的世界里。我们是自己的影子,是睡莲,是记忆。
《睡莲》,可以说是莫奈一生对光与色表现的总结。诗人马拉美有这样的诗句:“……它深浓的白,包含这样一个空无不可及的梦,包含一种永不存在的快乐,我们所能做的只有继续屏息,向那幻影致敬……”我们在画作前,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向画中的幻影致敬,向莫奈的艺术创造致敬。

莫兰迪
莫兰迪配色在时尚圈里不要太受欢迎哦,也是我女神晚晚的私服配色。但莫兰迪最出名的其实是他一直在钻研的瓶瓶罐罐了。他的作品总有一种单纯高雅、清新美妙,令人感到亲近的宁静与和谐。


莫兰迪的艺术实践,通过视觉感官,回归事物本身,与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殊途同归。这让我联想到荣格研究曼陀罗,貌似绘画与心理学、哲学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艺术创作是可以缓解和治愈心灵的分裂的。艺术创作的渴望源于无意识的心理能量。而无意识的状态恰恰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弗洛伊德是这样定义的:无意识是一切未能意识到的意识、一切没有体验到的情感、一切未有唤起的记忆。而康德也认为意识所能照亮的仅仅是人类心灵的极小部分。荣格说:“我的一生是无意识的自我实现的一生”。他的绘画便展现了如此。



最后想说,还是建议去看展啦,画作 旁边都有很详细的专业的艺术鉴赏哦。
还有很多很多想要一起学习的东西,关于安迪•沃霍尔、关于柯罗、关于雷阿诺、关于梵高、关于马奈、关于塞尚。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东西就是会turn me up,我就是对这些感兴趣。那我看完展,是有所得、有所成长的。你呢?
References:
[1]. https://www.sohu.com/a/260348003_201909
[2]. https://www.sohu.com/a/222018040_171229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0841024965089&wfr=spider&for=pc&isFailFlag=1
[4]. https://www.sohu.com/a/220837472_658178
[5]. https://web.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62411
[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60841024965089&wfr=spider&for=pc
[7]. http://art.163.com/18/0901/14/DQKH98LB00997VCT.html
[8]. https://m.douban.com/note/182027646/
[9]. 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f=xiongzhang&pk=598744ea1bc8e00737000016
[10]. https://m.xzbu.com/7/view-8,005,845.htm
[11]. https://m.douban.com/note/575147760/
[12]. https://m.douban.com/note/427461431/
[13]. http://m.sohu.com/a/231660880_99980042
[14]. http://wap.art.ifeng.com/?action=content&app=system&contentid=2649131&controller=art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