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逃离之旅:京都初见
5月的一天,大力在群里扔了一个京都民宿的链接,红的枫叶,蓝的天空,绿的湖水,五彩的和服,无不在召唤我们当即决定来一场闺蜜逃离之旅。11月1日一大早出门,各自飞到大阪,换乘JR到了京都,再在东福寺站换乘地下铁绕到清水五条。因为没搞清楚状况,几个人在东福寺站集体逃票出站。
住宿的地方叫做远东宫川度假屋。一栋小小的二层别墅。一进门是一件色彩斑斓、非常豪华的和服。小别墅共有两间两个和室,小厨房、卫生间、浴室、榻榻米,一应俱全。


度假屋位于鸭川地带,亏我还提前看了京都纪录片,直到回来才记起,京都之源头就在附近,很可惜没能去看看。放下行李,我们就去了锦市场,京都的王府井大街。一路上都没有看到什么人,所以到了市场大家好像都不是很兴奋,买买买的心思也没有激发起来。几个人就站在路边,吃了肉很多汁很厚的蚌肉,和只用了盐和柠檬汁调味的大虾。
晚上去了祗圆角的弥荣会馆看演出。演出包括茶道、筝、插花、雅乐、狂言、京舞和文乐几个环节。文化之贫瘠,传统之完整,形成鲜明对比。出了会馆,就是传说中的花见小道,因着第三天要来拍和服照,所以没有仔细去看。后来回过头来想想,我们每天都在猜的,门前挂着灯笼的地方,进去了的确可以欣赏表演,喝点小酒,吃点烤串,因着那就是一朵朵“花”所在之地啊。


第二天从岚山开始。出了地铁的马掘站,有牌子指示嵯峨观光小火车的位置。一路过去,有种很原始的田野风光。小火车站也很原生态,门口有一个非常朋克的卖红薯的大叔,用不同的语言宣传他美味的红薯。
嵯峨野观光小火车是沿保津峡运行的旅游观光专用列车。一出站就进入峡谷,此时红叶还未开始红,但水已碧,绿色已经开始斑驳,山上已经被收割的竹林,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绿色叶丛中便现出一块块灰色的斑块:可以想象深秋季节里色彩斑斓的景象。据说春天的时候,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樱花,两岸粉色的海洋。


在岚山站下了车,是一大片竹林。对我们这种随遇而安型乱逛团,遇到第一个寺庙就直接进去了,却踏入了一个非常美的所在。天龙寺是以岚山为背景,在建长7年(1255年)盖造的离宫为基础,历应2年(1339年)被改成为禅寺。寺内的庭园借龟山和岚山之景,将贵族文化的优雅和禅宗的玄妙融为一体,是国家特别的历史遗迹。院子很漂亮,一山一池,辅以寺庙的飞檐。园中有落樱,有枫林,有四时花卉。整个园林打理得十分精致,处处体现匠心。从禅室中望出去,更是让人心里变得非常平静。


第二站到了清水寺,清水寺位于京都东部音羽山的山腰,始建于778年,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数次被烧毁并重建,后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本堂前悬空的清水舞台是日本国宝级文物,很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清水舞台正在检修,包的十分严实,看不太出它的风采。但是从山腰极目远眺,可以看到落日余晖笼罩下整个京都城的风景。

到了清水寺,都会去音羽瀑布饮用泉水,瀑布有三道源流,分别代表了智慧、爱情与健康。进去前大家讨论了半天,分别做了自己的选择。后来发现并不清楚哪道源流代表了什么,临时再查未免有些刻意。大概是心里有所想,喝下的就是这个愿望吧!
第三天的重头戏是拍和服照。几个人都选了很亮丽的颜色,在花见小路上,很是有明星的感觉,时常被人拦下拍照。我是第一次穿这么复杂的衣服,还踩在小小的木屐上,勒得我不得不挺胸收腰脖子前倾(露出并不粉白的脖颈出来),匆匆走过了花见小路、八坂神社,直到换回自己的衣服才松了一口气。
下午去了伏见稻荷神社⛩。伏见稻荷神社建于8世纪,主要是祀奉以宇迦之御魂大神为首的诸位稻荷神。稻荷神是农业与商业的神明,据说来求财运和商业,非常灵光。

神社的入口,矗立着由丰臣秀吉于1589年捐赠的大鸟居,后面便是神社的主殿及其他建筑物,沿路还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狐狸石像。鸟居并不是鸟儿的巢,而是类似牌坊的日本神社附属建筑,代表神域的入口,用于区分神栖息的神域和人类居住的世俗界。成百上千座的朱红色柱子,构成了一条通往稻荷山山顶的通道,其间还有几十尊狐狸石像。一路上去,老朽褪色的暗红色牌坊和光鲜亮丽的朱红色牌坊密集地交织在一起,透过阳光的照射,忽明忽暗,视觉上颇为震撼。很可惜,我们到的有点晚,未能登顶,算是留下了下次再来的借口。
第四天早上,几个人拖着箱子依次从度假屋中出来,把那些叽叽喳喳吵吵闹闹的早晨,那些鱼贯洗澡的晚上,那些卧谈的深夜和黎明,都锁在了里面,心里很有些伤感。京都的静谧,京都的热闹,京都的酒,京都的美食,都因着一起经历一起品尝而清晰立体。而那些石子路石板路石桥台阶因一起走过,而在记忆里变得熟悉而有温度。虽然久别重逢,一开始大家有些羞涩,但是几天的短短相聚,的确熨平了心中的焦虑,感觉人生再次充满了电,可以继续前行了。在神社前许下下一个五年之约,大家别忘了。

© 本文版权归 lazysunny233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