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难忘的一次告别
查看话题 >再见之后,再也不见。
记忆里所有的新年都是在爷爷奶奶家度过。
奶奶是旧时代津门女子,泼辣要强麻利,对时令节气也很在意讲究,每每不到腊月二十三,鸡鸭鱼肉鲜果蔬菜零食干货均已备足。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每日的菜码及风俗小吃相继更迭出现。炸年糕,炸麻叶,黄焖鸡,腊肠,肘子,12生肖豆馒头…一锅接一锅等候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每每天不亮就开始下炕忙活,寒冬腊月,奶奶总是端着一大锅热腾腾的开水从院里小厨房快速踱步到屋里,臃肿的身躯稍显吃力。爷爷就忙着打浆糊,研墨汁,写春联,贴窗花,弟弟老早在院子里放鞭炮,奶奶总会把收音机声音拧到最大催促我起床,各种求医问药的热线电话和单田芳老师的评书声不绝于耳,我就在这一切喧嚣与吵闹中醒来,嗅着柴火噼啪燃烧的烟火味儿,睁眼看见结在玻璃上的细碎冰花,那时候的冬天真冷啊!
小时候最期待年三十儿发红包的环节了,奶奶总是厚待子孙,包最大的红包给我们,各种山楂条、糖瓜、果冻、蜜枣、大大卷、虾条、巧克力豆一并拿出,春节晚会过了地方电视台每年都会放92家有喜事,吃过晚饭大人们开始喝茶打麻将嗑瓜子,我们小孩看电视吃东西胡扯嬉戏打闹…过年,大概就是这样子!
结婚第一年,因为贪玩和老公出国旅游没有回家过年。除夕那天晚上,我打越洋电话回去,奶奶当时已经有点糊涂常常变得很健忘,说“饺子都煮好了,你们怎么还没来呢?”哥哥弟弟们也都成家和各种事由没有回去过年,从小时候热闹温暖的新年,慢慢变成日渐衰落的两个老人独自相伴守护的夜晚。
我想,在战争、困苦、离散和文革磨难中坚持走过来的人,没有什么,比渴望家人团聚更深切的盼望了。
回国以后,不到一个月,奶奶就去世了。
在这之前,从来没有料想过,她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我们。似乎昨天,她还为了筹备新年,走路去赶集;给我做新衣裳;站在阳台窗户边看着披星戴月的我走在早晚自习的路上直到看不见为止;夏天我满头大汗的跑回家,奶奶从手绢里拿出一块钱说丹丹啊,给你去买冰棍儿吃;学习成绩不好,被所有人嘲笑,在草稿纸上写下成千上万个“苯”字后,偷偷抱着奶奶给我买的小书包哭着睡觉…
这世间的很多分离,是在你觉得岁月静好的时候猝不及防发生的。你再也不能与之好好告别,在历经人情冷暖之后心里没了归属,你小心翼翼记住所有的温情与不舍,突然发现,俗世中所有悲欢离合爱恨情仇都不值一提。时光须臾,想起《推手》中,困顿的晓生对妻子说,“我只知道,在我的教养里,对待父母应当像父母当初对待我们一样 ”
冬季将至,真希望一觉醒来,发现还在奶奶家的炕头上,睁眼看见冰花,奶奶在身旁搽红豆馅,爷爷在贴对联,院子里狗狗乱吠,炉火中噼啪作响,外面爆竹争鸣,收音机里单田芳老师一直是下回分解…
这才是烟火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