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野刺玫的生机
如果精神独立被压制了,生命就很难活出活力来。因为内在会积累愤怒,这愤怒以种种外貌掩饰自己,比如自责,比如内疚,比如郁闷,甚至包括拖延。 我不喜欢儒家文化,也反感礼教,反感的不是全部,而是其中不允许做自己的那部分,和要求人服从权威的那部分。这权威包括君亲师,即领导、父母(丈夫)和老师。 很多大道理无比正确,但是唯独忽略了此时此地那个真实的人,那个人本身。 禅门的当头棒喝,是开悟的师父对弟子能做到“l see you ”。后世庙里的僧人如果做不到,就只能是可恶的模仿,沦为表演而不自知。 我直觉中国人整体有着巨大的精神创伤,因为儒家一统天下的文化里,压制人的独立性占很大比例,鼓励人服从,不允许人活出自己的个性,从这点上来看,强调“孝”非常可恶!爱父母本来是子女的天性,过分强调则暗藏了别有用心。 钱学森的世纪之问其实非常宏伟,因为直指文化根源。传统文化不全是好的。中国的主流文化一直都是老人至上。却忘了老而不死是为贼。 人的活力如果活不出来,一定会丧失新鲜与活泼的生机,活得怎么看都符合温良恭俭让,但就是没活力,如果观察细微,那样的人会带给人难以表达的愤怒,因为他(她)不真实。包裹了漂亮的绫罗绸缎,但依旧是假花。 我宁愿活得有刺,让有些人感觉碰到我不舒服,也要活出自我。因为森林里的野刺玫有芬芳啊!远远胜过公园里千花一面的月季,永远都开得不温不火,塑料一样没有生机。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