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四)—— 从来佳茗似佳人
原本打算上一回就完结了苏东坡的茶生活,可又特别不舍,想再接着聊上两回,写了东坡先生在生活落魄时的茶,怎么能把他在苏杭时的茶给落下?那么我们再从头说起吧!
话说苏轼在二十一岁的时候,他父亲苏洵第一次带着他和十九岁的弟弟苏辙离川来到了京城考试,作为主考官的欧阳修一眼就被苏轼的作文吸引了,可欧阳修当时觉得这是自己的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给了这篇文章第二名(唐宋八大家中在这一句话里出现了五大家,就如四大天王,四大小天王,四大美女齐聚一堂啊)。
欧阳修这么评价苏轼: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就这样,苏轼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
苏轼在杭州时,他的老友给他寄了一年的新茶,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第一次把茶与佳人结合了起来。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诗人首先描写了这茶生于天地之间,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如明月一般的团茶到了我的手里,就如春风吹暖了杭州。接着赞叹,这茶多么冰清玉洁,表里如一(可不像外面那些磨人的小妖精)。最后诗人说,我作了这首小诗你可别取笑我,佳茗和佳人一直以来都是相似的。
是否让大家想到了欲把西湖比西子?在苏轼眼里,万物皆柔情,万事皆可贵,这世上无论贫富贵贱,都是可爱之人。
今天说到这,以东坡先生对他的弟子说的几句话结尾,希望也能让大家尽量地从容、宽容对待万事万物,一点点试着胸怀旷达,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宽容呢。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
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