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
查看话题 >坐火车
记忆中最早关于坐火车的记忆,大概是学前班的时候,奶奶家住在包头,我小时候经常会坐火车去包头。
可惜,记忆已经有些混乱和重叠了,我已经分不清小时候,坐火车发生的一些事情,到底应该归属于哪一趟旅程。
不过几个零零散散的片段,还总是穿插在小时候坐火车的回忆里。
有次是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们一家就出现在了当地的火车站,赶早班的火车去北京。到了北京,在等晚上的开往包头的火车。为了打发时间,我爸还带我去北京动物园逛了一圈。
北京到包头的火车,走京张线,就是詹天佑修的那趟火车线,之字形,在青龙桥要换火车头。有一次坐火车,正好是下午,开到换车头那站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下车了,去瞻仰一下詹天佑的雕像。感觉当时换车头这个地方还是挺著名的景点,好像车上的人,都知道这是属于中国人的一次伟大的壮举。
不过小学之后就再也没坐过去包头的火车,也不知道随着铁路的发展,现在还换不换车头了。
有一次,我和我妈坐在卧铺车厢走廊的折椅上,火车在转弯,我妈指着车尾,哄小孩似的口吻,让我看火车头,火车尾,并说着,你看火车有多少节,这么长。当时阳光灿烂的下午,我脑海里一直在想着小学课本里,讲小燕子去南方过冬的那一课。在卧铺车厢里,对铺的也是一家三口,长什么样已经忘记了,就记得他们家也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小男孩,我们俩玩了好一阵,他下车的时候,还留了一袋奶疙瘩给我。在哪下的车,肯定是忘光了,就只记得他下车的那一站,车站背后就是一个工厂的厂房。
还有一次,没买到卧铺票,我姑爸带着我坐硬座,然后把毛巾被铺在硬座的下面,我就一直在硬座下面,一路睡到了包头。
小时候,我在包头最喜欢喝的就是小丽花的袋装酸奶。坐火车返回家的时候,我老叔买了站台票进来送我们,当时的绿皮车还可以打开车窗,老叔特意买了好几包酸奶,顺着车窗塞给我,还有香蕉什么的水果,让我明年放假的时候再来包头玩。到家后酸奶都被我妈塞进了冰箱的冷冻层,每次拿出来就好像在吃刨冰。
在这之后,初中高中就没怎么坐过火车了,再次坐火车也就是大学的时候。也正好经历了火车的几次大提速,从绿皮车到动车,再到现在的高铁。
大学的时候,有几次坐火车穿秦岭的体验,西安跑重庆湖南那些地方的火车,还是绿皮车,没有空调,只有小电扇不停的转悠。期间火车不断的在钻山洞,轰隆轰隆的,面对面说话都听不清楚。本来打算好几个人在车上打牌,也因为轰隆声而无法进行下去。
我这个人还是喜欢坐火车的,尤其是坐在靠窗的位置,可以欣赏到各种景色的变化,从北京开往西安的火车,明显可以看出来华北平原的建筑风格,植被和西北地区不一样。从西安穿过秦岭,也可以明显发现雾气增加了许多。
小时候也许是因为小孩子,个头小不占地方,加上记忆有些偏差,并且在大人的保护下,并没有体验到坐火车的种种痛处与不好的体验。
到大了,随着自己坐火车的次数增加,每次坐硬座的时候,都在心里默默的说,再也不想特么坐硬座了,各种煎熬。最夸张的一次是从西宁坐车回家,车厢里挤满了人,甚至餐桌上都有人站着,漫长的二十几个小时,和火车中各种混杂的气味,脑海里想的就是赶紧到家吧到家吧,车能不能开的再快一点,再快一点。
唉不过现在火车的条件也越来越好,不过大学毕业后,再也没有坐长途火车的机会,基本上之后坐的火车也都是一个小时左右的短途中转。
也不知道现在绿皮车的条件,是不是要比以前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