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理论”被推翻 还是来看看中医的“营养”观吧!
“酸性体质容易得癌症!”
“碱性饮食有益健康!”
这是酸碱体质论的核心观点,
多年来广为流传,
是很多养生达人遵循的不二法门
但是,就在美国时间11月2日,
理论创始人罗伯特欧阳(Robert O. Young)
在圣地亚哥法庭被判赔偿一名癌症患者 1,0500,0000 美元

1
看到这个消息时,一开始我是无感的,因为这套理论从来没有相信过,但后来我却在想:
为什么一些观念,一旦灌上国外某某大学、某某研究报告、某某实验室、某某博士的名号,大家就奉为金科玉律,认为是科学的、先进的?
而对于自己老祖宗传下来的,经过几千年印证的东西,我们往往首先是怀疑,会问有经过“科学”验证吗?这些都是些老旧的说法不可靠、是落后的。
但事实是:
很多所谓的科学新观点,往往用了几年、几十年后就被否定了;很多观念理念上叫得响,在实践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
而传承千年的中医,虽然被现在人一次次排斥、否定、质疑,却在事实上一次次得到印证。
营养学家说喝牛奶强健一个民族,于是很多人就抛弃了米粥豆浆,别管多大岁数,早餐一律喝牛奶,每天大量吃着各种乳制品,却腹泻、腹胀、湿疹、鼻炎、哮喘……
营养学家说一天八杯水,有助于排毒,所以很多人早也喝,晚也喝,渴了也喝,不渴也喝,却喝出了眼袋、水肿……
营养学家说每天必须要吃水果,“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水果含有各种维生素,可以美容减肥通便……却发现一开始用水果通便好使,后来不光大便越来越难,脸色还发黄发青,动不动就积食、感冒、发烧。
营养学家说,鸡蛋、水果、肉食有营养,孩子不吃就长不好。很多妈妈从孕期起就以西方营养学为教科书,吃着大量水果、酸奶、鱼虾,孩子六个月以后按照科学配比搭配一天餐食,果泥、菜泥、肉泥每天不断。结果孩子也很忠实地呈现出教科书里的各种病症:黄疸、湿疹、肠绞痛、便秘、腹泻……
而真正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育儿的家长,却收获了一个健健康康、很少生病的孩子。
我们的学员@橘子公主 生大宝的时候由于错误的喂养让孩子每周必病,把一家人折磨得身心俱疲,好在在中医理念的守护下,终止了周周必病的魔咒,当时她跟我们分享了这篇 错误喂养让孩子每周必病,爱之愈勤害之愈急 。而生二宝的时候孕期只吃五谷杂粮和当地当季的蔬菜,生冷寒凉、反季节的水果蔬菜统统不吃,结果二宝生得非常健康,各项指标均是10分,现在两个孩子都非常好带,也很少生病。虽然妈妈会推拿,但现在基本用不上,因为正确的养护方法已经让孩子远离疾病。
相关阅读: 孕期感冒发烧产后不排气伤口痛二宝月子里拉稀、红屁股、发烧……我是怎么走过来的。
我们身边成百上千的妈妈也都是在育儿理念上发生了转变,才能让孩子从动不动就跑医院,变成“再也没去过医院、再也没吃过一粒药”。
@幸福有垵 两年前,遇到了牛妈,跟着牛妈学习了很多古法育儿理念,明白了很多,淡定了很多。孩子两年来,没去过医院,没吃过药,因为明白生病的原因,不再被孩子的咳嗽吓得感觉心脏都受不了,不再为孩子的发烧急得火急火燎!育儿路上,省心很多,也让我有更多的经历成长自己!!
相关阅读: 小儿推拿完胜尿路感染,一周白细胞465降到16,尿蛋白从2+到恢复正常
@三宝妈刺猬:曾经我把我能给的所听到的,最好的都给孩子,不管有多贵,甚至七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精心养育,细心呵护。但因为不了解孩子的生理特点,反而造就了孩子反复生病的体质,就像一根小苗,施了太多的肥料,反而烧坏了。接触中医,学习古法育儿理念,我才明白,什么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前我把生病的原因都归结为外界的环境,大量用清洁、消毒剂,孩子的内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免疫力得不到锻炼,为后面连续生病埋下了伏笔。
相关阅读: 肺炎七次住院治疗无效抛家舍业出国治疗,谈我十年育儿坎坷路|三宝妈刺猬
@微子 我家宝宝从一岁开始,山根发青、大便干燥,经常感冒咳嗽,肺炎住院,吃药、吊针是常事。为了通便,吃了大量的寒凉水果、蔬菜。在一些医生的建议下喝生黄瓜汁,可怜的宝宝吃什么拉什么一点都不消化!地图舌反复出现,想起来很心疼也很辛酸!生病—吃药—好转,就这样恶性循环两年多。我们就像走钢丝,紧张得不知哪一天宝宝又要出状况。现在回想起来,过度医疗、过度喂养是与中医古法育儿理念相违背的。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受到了许多的伤害。过度医疗伤了孩子的身体,过度喂养伤了孩子的脾胃!有幸结识到古法育儿理念,宝宝的体质变好了,生病频率降低了,便便变软变黄了,而且排便规律了。看到宝宝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变化,我这个姥姥可开心了!
@怡然妈妈:在古法育儿上,老大小时候没赶上,成了“科学育儿”的牺牲品,后来结缘妙手,痛改前非,彻底忌口整整两年,老二从出生开始,就奉行古法育儿思想,除了在楼下玩时候吃过别的小朋友给的蛋糕,两岁之前不知道肉蛋奶为何物,捧着小米粥能喝一大碗,水煮白菜吃的啧啧香,说去出人家都觉得我虐待孩子,但我想说的是,老二两岁,身高102,体重三十斤吧,没正经量过,除了幼儿急疹,就十个月时候咳嗽一次,偶尔冻着了流点清鼻涕,推推解表,两天就好。一般老二身体底子不如老大,但靠着后天养护,忌口,推拿,如今老二也能跟着老大一口气爬个小山坡。
@园园姥姥 孩子在六七个月添加辅食时,将脾胃给吃坏了,造成了恶果,以致于当时的宝宝不爱吃饭,大便干燥,几乎看病成了常态,终日与药为伍,从外形上看只剩下皮包骨,面黄饥瘦向个非洲小难民。看见她都令人心酸,恶梦的开始想想都是泪。 不正确的治疗开始了,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阿奇霉素等药我家现在还有好多。现在想想孩子脾胃已然吃坏了,再吃这些凉药岂不是雪上加霜,哪有不病的道理。 在加上不知道忌口的道理,大便干燥香焦火龙果吃起来,加强营养肉蛋奶吃起来,导致孩子从那时每月一次的感冒发烧,总是如期而致,苦了孩子愁坏了大人 。
经人介绍认识了学习了儿推,开始力行中医育儿,生病忌口肉蛋奶,从那之后,先后战胜了宝宝每月一次的感冒咳嗽6次,便秘无形中消失了,宝宝现在也长胖了长高了,也爱吃饭了。
@米豆妈妈:我在2018年元旦儿子发烧开始结缘妙手莲华,推拿3次儿子在没有吃任何药的情况下退烧了,之后的课程让我彻底重新认识了到底该如何养育孩子。自那以后,我们坚持忌口+推拿,孩子终于停了用了三年的哮喘激素,也终于终止了我们6年来每个月去医院、每个月生病三周的痛苦历史。看着孩子各种毛病一点点好转,看着儿子越来越健康,我觉得我们很幸运。
在我们的平台上,这样的案例太多太多了。
相关阅读: 牛妈:学完儿推再也没去过医院的写留言举个手吧!|妙手莲华三周年
这些无一例外都在证明我们老祖宗说的没有错,可大家往往一开始对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东西心存犹疑,甚至完全排斥,更愿意看国外妈妈怎么养孩子,国外某某专家提出的观点,直到踩到坑里、摔了跤、流了血和泪,才会有所反思。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
因为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医缺少了解、甚至误解,所以才生不出信心,更无法认同;所以才会盲目地从西方所谓的科学的视角来批判自己的传统、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才会用西医的标准衡量中医、批判中医——这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西医看到的是有形,而中医看到的是无形。
我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让孩子多吃五谷杂粮,少吃肉蛋奶,孩子的营养从哪来?拿什么长身体呢?
其实通过这问题,就能看出西方医学、营养学和中医的一个本质区别。
比如研究一样东西到底是什么构成的,西方科学会把它分解分解再分解,看到它的分子、原子、质子、电子……甚至更微小的粒子,但再小也是有形的。也是基于这样的思维模式,西方营养学判断一样食物有什么营养,也会把它分解成,各种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都是有形的。
但中医看到的是气,这种气不是空气、氧气、氢气,这些气虽然我们看不见,但也是有形的。
中医里说的这种气是无形的,是一种信息、能量。
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源。一切人类、动物、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质都是由气构成的。
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也是要靠着气来滋养我们的生命。我们出生的时候,父母会给我们元气,然后我们开始呼吸,得到的是天地间的清气,我们开始饮食,得到的是食物的气。
食物的气来自哪里?当然也来自天地之间,得天地之气而生长成熟。
而当我们吃到这些食物的时候,需要消耗脾胃的阳气,将这些食物的气吸收、运化,才能成为真正营养我们身体的阳气,这才是中医认为的“营养”。
因此不是只要吃进肚就会吸收里面的“营养”:有些食物不具天地之气,不但不能补气,反而会消耗我们的脾阳,包括转基因食品、提取物、化合物等,如蛋白质、钙片、维生素、鱼肝油……;有些食物虽然有天地之气,但同时也会耗损脾阳,使脾阳虚弱运化不动,反而变成一些体内的废物,如肥甘厚味、寒凉食品……
所以如果中医也有营养学,就要考察:
首先这种食物会消耗多少阳气;
二是食物所含的天地之气;
三、这种气是否是孩子当时身体情况所需。
3.那么再来看五谷杂粮和肉蛋奶哪个更“有营养”,答案就很清晰了。
首先五谷杂粮是非常容易消化的,身体虚弱的时候来碗米粥就会觉得胃里很舒服,很少有连米粥都消化不了的情况。
二是“五谷杂粮”都是植物的种子。
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冬季埋在土里,得水气而藏;
第二年春天它可以发芽、成长,得木气而生;
夏天繁荣、壮大,得火气而长;
秋天结果、凋零,孕育出新的种子,得金气而收;
土生万物,所以流于四季,一年四季得土气而化。
可见一颗种子具备五行之全气,升降浮沉四气均平。它浓缩了植物所有的精华,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我们祖先有智慧,将之定为主食,有其深刻内涵!

如果单纯从营养学、化学角度来看,无法理解五谷杂粮所具足的天地之气。打个比方,将一片化学成分与一颗小麦种子完全一样的营养片埋在土里,浇水施肥,相信一万年也不会发芽。为什么?是因为药片没有天地之气,也就是没有生机。
而肉食、鸡蛋虽然具天地之气,但对于孩子弱小的脾胃来说,还是负担太大了,尤其是肉食,就算是制成了肉松、肉泥也不能改变它的性质。想要吸收运化它们,必定要消耗掉脾胃的很多阳气,而如果这些肉食不能被及时被消化吸收,就会变成废物储存在胃里,郁积生热化火。
此外,鸡肉、鹅肉、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蛋、鸭蛋、鸡蛋容易动风升阳,助火助邪容易诱发旧病,加重新病。
牛奶对于阴虚火大的人可以补液滋阴,但因为牛奶性属微寒,所以也需要消耗更多的阳气来运化。
由此可见,对孩子来说,五谷杂粮才是最有“营养”的。肉蛋奶孩子不是不可以吃,但一定要适量,而且当生病的时候,更要慎食。
4
现代营养学以1900年发现碳水化合物为开端,并逐渐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到现在也就100多年,而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里很多观点都几经更迭:以前认为膳食纤维没有用处。推翻后,认为膳食纤维是必须的营养素;以前认为糖尿病人不能摄入碳水化合物,推翻后,认为糖尿病人每天摄入一定量碳水化合物是必须的,对疾病控制有好处。
今天说酸碱理论是假的,我相信即使没有人为造假,将来也会有新的理论来推翻它。
西方文化系统下的很多学科就是这样,长江后浪拍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而当时信以为真的人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在为前人的错误买单。
而守护我们祖祖辈辈的中医却是传承了几千年,不断被后世印证。后世医家再了不起,也不会质疑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扁鹊、华佗、孙思邈,不是中国人缺少质疑的精神,而是因为中医是那些通过修行能够内观、内证、开了大智慧的人趟出的一条路。后世的医家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经验对某些局部、细节补充扩充,但不会动大框架,因为这大框架不是二元思维得到的某种理论,而是道。后世医家想要有更深的造诣,不是用自己的头脑,立个什么名目,做个什么试验,而是要走上先人内证的道路。
西方科学也在不断探究构成物体最小的物质到底是什么,有些科学家认为是某种粒子,也有些认为是某种能量、波,其实我认为这就已经接近中医所说的气了。我相信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西方文明是从另一侧道路爬上一个真理这座山峰,最终会与东方文明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