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宠与勇气》我所看到的
如果说,出现在我脑子里的第一本书是哪本,我会脱口而出的是《恩宠与勇气》。不用思索,她就映在我的心头。该如何介绍这本书真是个好大的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肯.威尔伯,他亡妻崔雅的日记和他的回忆构成的实录。肯.威尔伯是一位当前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之一,超个人心理学最重要的作家,肯恩·威尔伯则被称为超个人心理学的马斯洛。(百度介绍)他的妻子崔雅原名泰利.吉兰一个偏男性的名字,她是家中长女,责任和义务加与身上。内心的渴望促使她到处旅行和寻找。直到她36岁时遇到了肯,他们“一触钟情”。“寻找了几世的伴侣”,在巨大的幸福包围下,两个星期后,肯向崔雅求婚了,“你要不是不向我求婚,我也会向你求婚的。”四个月后他们在亲人好友的祝福中举办了完美的婚礼。婚礼结束后的第五天崔雅被检查出得了乳腺癌。“你能想象吗?打开了一个等待已久的礼物,看到里面的水晶礼品已经破碎。”这个噩梦对两个刚找到灵魂归宿的人的打击是多么巨大!如果是普通人,应该说一种毁灭,所幸他们都是灵性的修炼者,对心灵都有着高于常人的敏感。 崔雅的第一个阶段像所有得癌症的人一样,崩溃,大哭。几天后,在失去“自怜”的滋味后,她开始了解癌症,“无知使我恐惧,知识却能安抚我的心。”大量的学习让她接受了自己得癌症的事实,准备做治疗。 第二个阶段,是“被意义定罪”,崔雅开始探讨,“为什么是我?我为什么会生病。”这段由肯做了科学数据和各种宗教观点的阐述,(和肯的后人本心里学的问题,使我这个心智不强的人也能管中窥豹。)而崔雅则不断深入自我探索,在灾难面前,自我探索是人类最佳时期。在肯的帮助下,她终于走出了“被意义定罪”安心接受化疗,“做”的意识呈现。经过一年的治疗,崔雅稳定了。这期间有肯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的链接稳固而美好。 第三个阶段是崔雅的癌症复发,崔雅陷入了更深的绝望和恐惧中,她扰乱了。肯在照顾两年的病人中停掉了他的“守护神”——写作。“愤怒,憎恨,苦涩随时爬上心头,然后又生起一股矛盾的罪恶感。”两个人都在极端的情绪中爆发,反而成为他们感情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冲突的顶点反而成了一个好转的开始,崔雅的专断倾向减低,肯学会了向一名可能死亡的病人表示自己的需求和保有自己的空间。他们开始接受心理治疗。崔雅也在这时把“做”转化“存在”。”透过我所经历的一切,才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我的问题和无数世纪以来的人类企图解决的问题是一样的。”她生出了新的谦卑感,与他人不再有疏离。“痛苦不是惩罚,死亡不是结束,活着也未必是一种奖赏。” 崔雅把名字泰利.威尔伯改成崔雅.威尔伯。“我要畅饮生命,充分地体验一切,不再只是浅尝,然后抗拒。我要拥抱一切,含纳一切,我要享受做女人的乐趣。”“她开始将生命视为一场游戏,不再肩负沉重的使命感,她不再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别人,不再想控制那么多,不再假设人们的生活应该怎么样才是正确的”。 第三个阶段,是崔雅最后的阶段也是她最快乐的阶段。五年来她接受了各种保守治疗和新式治疗,建立了癌症支援中心,提供免费的服务与聚会做公开演讲。她那坚强,勇敢,乐观,慈悲的关怀照亮了数以千记的癌症患者。“因为不能忽视死亡,于是我更加用心的活着。”她每场的演讲都鼓励,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人们为崔雅的诚实倾倒,她的诚实和勇气令我们敬畏。”“如果生命可以赠予,那么在场的人都愿意赠予她生命。”肯也在崔雅的光芒中找回了自己的“守护神”还参加了“大圆满的修行”。 崔雅最后两个星期,胸腔,淋巴上,肺上,大脑中全长满了肿瘤,40多个!带着氧气瓶,左眼完全失明,这最后的阶段崔雅开始“迎接死亡”的练习。“脑部的肿胀令她无法忍受,不仅疼痛异常,也对她的情绪造成极大的破坏。但她仍然不愿服止疼剂,也不服镇痛剂,这是癌症云霄飞车的另一个俯冲,她希望自己能有清明的意识目睹这一切过程。”在信守多留下一个星期的剧痛中,她温柔的对肯说“我要走了。”在她日记上最后写下“这真的需要恩宠,当然——还有勇气。”“恩宠与勇气,存在于工作,静定与热情,臣服与意志,接纳与果决,这就是她一生的总结。她完成了人生情境最残忍的考验,她的智慧依然成熟。”崔雅温柔地闭上了双眼,肯一生的业透过服侍崔雅也燃尽。这个教会很多人如何生活,如何离去的女人走了。一个女人把水晶般的心放在阳光下,她没有被癌症的雾霾掩盖,反而折射出万道光芒,辐射着成千上万的人,而如今这光芒也辐射到了我,多么幸运可以和她相遇,又能介绍给大家! 不要在我的坟上哭泣, 我不在那里,也未沉睡。 我是呼啸的狂风; 我是雪上闪耀的钻石。 我是麦田上的阳光; 我是温和的秋雨。 你在晨曦的寂静中醒来, 我已化成无语的鸟儿振翅疾飞。 我是温柔的星群,在暗夜中闪烁着微光。 不要在我的坟上哭泣, 我不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