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之父,客串彩蛋。Stan Lee的贡献没那么简单!
我也没想到,开号的第二篇文章,是另一位大师的悼文,也许今年是大师们集结去天堂开启新世界的一年吧。
漫威之父Stan Lee 离世,继悼念金庸后,网上再一次哀鸿遍野,纷纷向这位美漫界的头号人物致敬。

今年开始,有关他健康出现问题的报导不绝于耳。而过去几个月,他被一位从事漫画纪念品的合作伙伴Keya Morgan禁锢,使他不能与家人联络的消息更是在美国传得火热。最后要法庭发出禁制令,防止这位合作伙伴接近Stan Lee及其家人,事件才告一段落。

感谢漫威电影的无远弗届,令这位客串之王的名号在华人地区也广为人所熟识。

(上图这个彩蛋间接确认了一种说法,Stan Lee在所有漫威电影中,一直是扮演一个假扮成地球人的外星人。)
个人对他的认知,一开始不是来自他的漫画,而是来自一本教画漫画的专书。
一直以来,画画都是无师自通,没受过什么正统训练,当年市面上专门教画漫画的书凤毛麟角,能找到几页制作过程的专栏已如获至宝,有天逛漫画店时见到一本叫"How to draw comics the MARVEL way"(漫威流的画漫画方法)的书,二话不说便买下来。

书中以漫威的角色作示范,教授如何用几何形状去画出各种人物型态。初次接触这种画法,感觉很好理解,心中暗暗佩服这位叫Stan Lee的漫画家。还一度以为这位“李先生”是位华人。
对美漫认识加深了,知道这位“李先生”固然不是一位华人,更不是一位漫画家,而是在漫威从事故事创作的主编。

最初,Stan Lee并不想人知道他从事地位不高的漫画创作,希望把真名Stanley Martin Lieber保留到将来有天以小说出道时才使用。
但命运就是这样奇妙,原本他看不起的漫画,却为他带来了一生的丰功伟业。

蜘蛛侠、绿巨人(变形侠医)、奇异博士、神奇四侠、变种特工这一大堆家传户晓的角色,其实都是他和两位出色的漫画大师Jack Kirby和Steve Ditko共同创作的成果。

Stan Lee充沛的创作力固然值得佩服,但要完全理解他对美漫业界的贡献,就不能不提到他对读者的态度,作业模式的变革和挑战权威的举措等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为了拉近跟读者的距离,他首先开创了在专栏内,以一种跟朋友闲聊的方式跟读者互动交流,打破读者和主编之间拘谨的隔膜,寄给他的信都亲切地以Stan来称呼,而不再是古板的“亲爱的主编”。

当年漫画界发展蓬勃,对产量要求很高,分秒必争赶进度的前提下,Stan Lee取消一贯完整剧本先行的做法,取而代之,是跟漫画家脑震荡出一纸大纲,直接就让漫画家以此为蓝本制作画面,由他配上风趣搞笑的对白并进行最后检阅。这个作业方式虽非完全由他首创,却在他手底下发扬光大。

1971年,Stan按美国健康,教育及福利局的要求,在蜘蛛侠的漫画内,创作出一个关于Peter Parker好友吸毒的故事。讽刺地,当时负责审核漫画内容的机构 Comics Code Authority,以故事内容涉及毒品,拒绝批出通过检核的印章。

法例规定,漫画要有这个印章放在封面上才能出版。Stan无视这个限制,勒令出版。结果漫画热卖之余,社会大众更是赞誉不绝,逼使官僚的Comics Code Authority放宽对漫画内容的规限。

在一片向Stan Lee致敬的歌颂声中,当中有多少人有曾经看过他的原著漫画?透过好莱坞的电影魔法,他的作品得以在新的视觉科技包装下,延续原作者的精神。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创作的角色,在二十一世纪仍生龙活虎地活在大众的生活当中。
放飞想象,古今中外,在文学领域内,有无尽精彩的角色,他们是否都可在不同的媒界上,以崭新的形象重生?让这些文明的瑰宝,在反复的世代交替下,为每代人的精神面貌,涂上一抹润泽的光彩,不用寂寞地在书海内腐朽消失。
版权归作者“舜息洋语”所有。
-
墨色顿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22 23: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