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阅读笔记
2018/11/15翻到笔记。笔记时间截止至2016/4/21。
完全不记得自己写过这些。甚至连书的内容也不怎么想得起来了。
---------------------------------------------------------------
《海边的卡夫卡》
阅读计划:工作日30-60mins/day;周末1hour+
day1:
并没有什么特殊理由选择要看的一本书,并且看了几十页之后也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共鸣出来
于是只能乱写
从来没有成为过最坚强的15岁的少年,或者16岁,或者17岁,或者以后…似乎只是一段不温不火成长的人生
但也是怀疑过生活怀疑过世界
大概也是这个时候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总以为,生活经历决定了思考方式、思考深度。似乎也是,似乎也不是。
然而经历,确实让我们的思考丰富了起来,又或者,独立思考让我们的经历也丰富了起来。
遗憾自己15岁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想法,也庆幸现在是一个仍然怀揣梦想的自己。
day2:世界观的塌陷和重建
我并不喜欢那个在大巴偶遇的少女,大概也跟作者的描述有关。一个不十分好看的,但是又主动找人攀谈的少女,总是提不起什么兴趣的样子。但卡夫卡似乎觉得还好。不知道是不是孤独的人对温情的向往。
被劈开成两半的男男、男女、女女,生来就是要寻找另一半的,如果一个人生活的话,一定很孤独的吧。
哎,最近不是很开心的样子,也跟想法有关。总是能遇到一些并不十分喜欢或者十分不喜欢的人或者想要伤害自己谋取他的利益的人,觉得有点可怕。
跑不掉的被迫害追杀的感觉。
这是一个可怕的世界。
然而我们还是要坚强的活下去,并且努力活的很好。
《海边的卡夫卡》day3: - 和猫谈话的男人
“猫君,下午好啊”
“呐”
“猫君,可有名字否”
“名字么,本来是有的,只是许久不用,也就不曾记得了”
“猫君,如果不觉得十分不便的话,可否称呼猫君大冢呢”
--想来有X年X月X日的下午,与叫大冢的猫君愉快的攀谈过,也是会更容易记得的吧。
能与猫交谈,是一件多么令人欣喜和温暖的事情啊
即便所有人都说中田君你脑子不好使,也似乎没多大关系了吧
毕竟活了几十年了,一直被大家称作脑子不好使,也习惯了。倘若突然有人说,中田君你脑子好使的很嘛,反而不知道该如何了。
呐,中田君。脑子不好使,想来也不会有很多烦恼的吧。譬如坐公交这种事情,虽然记不住站名,万一平添了给别人的烦恼,大概别人看到中田君你脑子不好使的原因,也不会太计较了吧。譬如要怎么跟人说话怎么讨人喜欢这样的事情,大概也不曾想过的吧。
呐,中田君,和猫谈话也是很愉悦的吧。
呐,中田君,找到丢失的猫,也是很愉快的吧。
呐,中田君,找到你丢失的那一半影子,会不会不知道该如何呢。
《海边的卡夫卡》day4: - 暴力世界
“中田君,这里是暴力世界,非常残暴的暴力。任何人都无可回避。这点您千万别忘记。再加小心也不至于小心过份,无论对猫还是对人。”
呐,就是这样了,暴力世界。
想要避免伤害,不然就自己变的可怕,不然就跟可怕的人站到一起。不然就小心的躲起来,不要让人看到。
过刚易折。
是说我。
被这个暴力世界的乱刀砍过几次了,还是不知悔改。
做不到变的可怕,做不到站对队,做不到躲起来,还不会识别好人坏人。
容易被发现目标,容易被砍。呵呵。
然而这就是人性。
如果伤害别人,能让自己过的更好,就会有人伤害。
如果伤害别人,能让自己感到愉快,就会有人伤害。
如果伤害别人,能让自己感到满足,就会有人伤害。
如果伤害别人,能让自己感到放心,就会有人伤害。
我希望有别人也来伤害你,让你知道自己这样做的代价。
然而事事不如已愿。
又想逃跑了。
《海边的卡夫卡》day5:- 孤独
“想来你一直一个人生活,也是孤独惯了吧”
“是啊,孤独这种东西,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可是,你可知道孤独有许多的种类,怕是也有承受不了的时候吧”
一个人生活,并不能叫孤独吧。
打心里的空虚,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义,情绪也是空的,想哭想笑想懊恼想悲伤的情绪都不在。
书也看不下去,播放的歌曲换了一首又一首仍然觉得不对。
窝在沙发上,椅子上,地毯上,床上,一动不动。
困了,不想睡。
渴了,不想喝水。
饿了,不想吃东西。
房间乱糟糟一团,不想收拾。
甚至想上厕所都不想起身。
想找人谈话,随便谈什么都好。
可是又不想和任何人说话。
呐,孤独。
但是没有说想念你。
《海边的卡夫卡》day6:-隐喻
“我目睹的风景真是正确的风景不成?我眼中的色彩真是正确的色彩不成?我耳闻的鸟鸣真是正确的鸟鸣不成……”
“如果一一搭理想象力不够的人,身体再多也不够用。”
“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是这些东西。”
“不是因其缺点,而是因其优点而被拖入更大的悲剧之中的。”
突然不能和猫君谈话了。
天上下起了沙丁鱼竹荚鱼。
下起了蚂蟥。
一个在这里等待,一个在那里找过来。
两个平行世界的人会以怎样的状况相遇。
《海边的卡夫卡》day7:-你在此处,你又在彼处
“你在世界边缘的时候,我在死去的火山口。站在门后边的,是失去文字的话语。睡着时月光照在门口,空中掉下小鱼,窗外的士兵们把一颗心绷紧。海边椅子上坐着卡夫卡,想着驱动世界的钟摆,当心扉关闭的时候。无处可去的斯芬克斯,把身影化为利剑,刺穿你的梦。溺水少女的手指,深摸入口的石头,张开蓝色的裙裾,注视海边的卡夫卡。”
往西去,去到高速公路,一直往西,穿过一座大桥,继续往西,找到入口的石头。
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去了自会明白。
那里有一个被父亲诅咒的少年,世上最坚强的15岁少年,正恋上了一个在此处又不在此处的15岁少女。
再也不想看村上春树了。
《海边的卡夫卡》day8:-完美爱恋
青梅竹马的恋人,才貌双全的恋人,除了对方再看不上其他人的恋人,在一起分不开的恋人。
如此完美的一对恋人,如此寂寞。
同样的一对恋人在《挪威的森林》里面也出现过。
太完美,所以不完整。
没有什么别的朋友,生活也总像缺失了什么。男女主角大凡也是精神有些不正常的样子。
莫不是作者嫉妒。
作为我是嫉妒的,因为从来没有完整的恋爱,所以嫉妒那些有另一个人相伴的人生。
卡夫卡也是嫉妒的,因为他爱上了那个15岁的少女,15岁时和别人相恋的少女。
唔。
嫉妒是因为觉得另一种方式是更幸福的吧。
然而男孩儿不幸福,女孩儿不幸福,卡夫卡也不幸福。
那么我呢,有时不幸福而已。
《海边的卡夫卡》day9:-梦与非梦
你来到这里,来到我的身边,抚摸,亲吻,拥抱,做爱,然后离开。
他去到哪里,去到什么地方,遇到什么样的人,发生什么样的事。
细想起来,似是发生了,似是做梦。
回忆起来,有体温,有气味,有触觉,有心跳。确切真实。
回忆起来,在这发生的故事里,只有你,没有自己。不确切,莫非是梦?
“你樱花在这现实世界中活着,呼吸现实空气,述说现实话语。跟你这么说话,可以得知自己姑且同现实世界还常连在一起。”
并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是不是现实,是这部小说最孤独的地方了。
《海边的卡夫卡》day10:-得到了,幸福了吗?
那个预言实现了,那个诅咒应验了,你也变成了,那个你嫉妒的男孩儿。
那个石头得到了,又能和猫君谈话了。
这是真实的吗,这是做梦吗,幸福了吗。
”黑格尔对‘自我意识’下了定义,认为人不仅可以将自己与容体分开来把握,而且可以通过将自己投射在作为媒介的客体上来主动地更深刻地理解自己。这就是自我意识。“
当你不知道自己在何处,是否存在,你思考,却又不知道是谁在思考;你思念,却又不知道自己作为谁在思念谁。
你以为你恋着她,然而恋着她的,确实十五岁的他的意识,你的存在只是他的意识的投射;而被恋着的她,也只是十二岁时的她的投射。
你们都不存在,你们不知道是谁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