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城市最喜欢的美食
查看话题 >卖饼20年买房400㎡,郑州鸡蛋灌饼届的故事
(给公司公众号写的稿子,自己吃的聊的写的都很开心,搬来豆瓣一份)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面包咖啡做早餐还不常见。那时郑州人民最常吃的早饭大约有三:一是自家做的,如白粥咸菜、剩菜炒饭之类;第二自然是中原之光胡辣汤;数到第三,可能就要排河南特色鸡蛋灌饼了。

那时在门面房里卖饼可是稀奇,大多数饼摊儿只推个三轮车,一众家伙事儿全塞里面。招牌只用红底大字写着“鸡蛋灌饼”,没人想过起名立传,开成老店。也没人真相信能靠它发家致富,不过生活而已。
然而就是这没名没姓的街边饼摊儿,凭着老板的勤劳与技艺,很多一开就是20年。早上5:30开摊儿,4:30就要起床准备。中午收摊儿之后,下午还要买菜洗菜,为第二天做准备。靠着这份起早贪黑的辛劳,一些饼店老板买下房子,虽是安家落户了,但挣的可都是辛苦钱。

那时吃饼的人,可能也没想过饼摊儿能一开20年,自己从学生吃成了学生爸妈,生活几经变换,饼还依然焦香。
定下这个选题之后,经大家推荐,发现郑州的鸡蛋灌饼老店着实不少。这次就以20年为限,东西各选上几家,我们到店里边吃饼边和老板聊天,在饼之外,讲些故事给你听。
(因为鸡蛋灌饼单价较低,老板做小生意又挺辛苦,所以本次只做安利,不做测评)
郑缆技校鸡蛋灌饼 / 经营25年—— 郑州鸡蛋灌饼“鼻祖”。
地址:颖河路70号郑州电缆技工学校对面家属院内,过右手边第二栋楼向右转(找不到可以咨询门卫)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鸡蛋灌饼在郑州早点届崭露头角。第一批做饼的人来自信阳,因此便响起“信阳鸡蛋灌饼”的名号。郑缆技校对面的家属院里,就有这样一家“鼻祖”鸡蛋灌饼。

老板93年从信阳来到郑州,开起鸡蛋灌饼的夫妻摊儿。从1993到2018,25年过去了,卖饼的炉具已换过四套,每套都由老板亲自焊制。他煎饼不用筷子,而用一种加长版的钳子,像原来夹蜂窝煤用的。老板说这工具也是自己焊的,“用起来更顺手”。

这家鸡蛋灌饼到现在还没名字,甚至连红布大字都省了,我们全凭排队的人找到他们。饼摊儿支在居民楼下,已然和这里融为一体。很多人跟着老板从93年吃到现在,退休后干脆驻扎饼摊儿,男人抽烟唠嗑,女人还会帮上两把,打打鸡蛋撒撒葱花,觉得好玩儿。

这家饼着实酥香。擀面饼和打鸡蛋时都加了葱花,葱香十足。煎饼用豆油,起酥效果更好。灌鸡蛋煎过之后再放炉内焙烤一会儿,油气减弱的同时,饼慢慢鼓胀起来,让人食欲大动。

老板灌鸡蛋的技术也十分了得。他说最多的一次按顾客要求灌进去了五个鸡蛋,刚烤完的饼足有半指那么厚。

吃饼时还遇到位从东区来的小伙,他从小吃到大,现在虽然搬东区了,但一到西边就要来买上一个过过瘾。他还告诉我们,最好的吃法是要两个鸡蛋,可使内里更香软,又不喧宾夺主,就着外面的酥皮一起咬下——过瘾!

马记鸡蛋灌饼 / 经营20年—— 外卖小哥专属排队窗口。
地址:淮北街6号院底商,路砦小学对面

上午九点,学生上课大人上班,早饭高峰期已过,但马记的门前依然排着队。细看之下,竟有两个窗口。面街的是一队买饼平常人,而冲小道开的窗口,却簇拥着好几位外卖小哥,他们边聊昨日业绩今日规划,边等着这一锅三个的鸡蛋灌饼。

马记鸡蛋灌饼是家庭经营,里面三四位工作人员都是一家人。有人擀面饼,有人煎面饼,有人刷酱打包,各司其职。一家人干起活来都麻利爽快,井井有条。

马记开在附近20年,声明已远播至兴华街。上午的外卖盛况我们是亲眼所见,听老板说,他们下午只休息几小时就得马上开门,因为很早就会有人打电话预定。为了抢这口饼吃,每个人都不容易啊。

马记的鸡蛋灌饼是直接煎好刷酱的,没有回炉再烤的步骤,因此在外层酥脆、内里香软之外,有更厚重的油香味。油香饼焦、鸡蛋香软,自家调制的酱料咸香,小菜解腻,胃小的人可凭这鸡蛋灌饼管饱一整天。

赵记鸡蛋灌饼 / 经营20+年—— 卖饼还兼当月老。
地址:红专路经三路向西20米路南,近政七街(目前在修路,被围挡挡住了,要仔细找)

刚一搭上话说明来意后,这位异常开朗的老板就“你叔、你叔”的自称起来了。他浓眉、膀圆、声音高亮,有很真挚的“江湖”气息。站在一旁不停做活儿的阿姨总是笑眯眯,说起话来像你很熟悉的亲戚,真是一家亲切的店啊。

我们问老板,卖饼这20多年有什么感受。他高谈阔论道:“你叔我很满足啊,买了三套房,两套在东区,儿子娶了好媳妇,女儿在大学拿奖学金。”听到此处,我立马问道:“您还招学徒吗?”老板还真的招,每年从他这儿出师的有二三十人,学成后去淄博附近的最多,发扬鸡蛋灌饼事业。

最近因为修路人少了许多,老板终于有时间发展副业了——当月老。常来吃饼的女孩和男孩他都聊得清楚,觉得合适了就撺掇两人加微信见面相亲,还真成过几对。“这都是积德”,老板用极其认真的口吻说道。

赵记鸡蛋灌饼除了酥香之外,最大的特点当属自制小菜,制作者就是全程笑眯眯听我们说话的阿姨。除了常见的腌萝卜丁外,阿姨还准备了辣椒丁,撒在黄油油酥脆脆的鸡蛋灌饼上,一层白一层绿,煞是好看。自己腌的菜很爽脆,能更好地中和饼的油味。

省妇幼中心鸡蛋灌饼 / 经营20年—— 留学回国第一站。
地址:东三街红专路向西50米路北,省妇幼儿童活动中心旁

周末生意最好,是这家鸡蛋灌饼的独特之处。因为开在省妇幼活动中心旁,一到周末,就是叽叽喳喳的小孩子吵着要吃这香喷喷的鸡蛋灌饼。

老板说有很多孩子是她看着从小长到大的,现在好多在国外留学,韩国、英国、澳大利亚……遍布世界。但无论去哪儿读书,一回到郑州,总要到她这儿来吃鸡蛋灌饼,找找熟悉的味道。

98年做饼至今,20年里,从小推车变成店面,从妈妈传到女儿,门头上也只还是“鸡蛋灌饼”四个朴实大字。老板说她妈妈什么饼都会做,当年鸡蛋灌饼在郑州流行时,她老人家到处吃过几家,回来就原样做出来了。妈妈卖饼五六年后,将手艺传给女儿,这之后的十四五年,就全是她在经营。

饼焦蛋香是鸡蛋灌饼之根本,这些老店都是靠着这口感开到20年往上。酱要咸香、辣椒点睛,这家店除此之外,还特别备下了甜面酱。爱甜口就单刷,有些顾客与闲酱同吃,甜咸辣混一起,鸡蛋灌饼的味道更丰富起来。

富丽家园鸡蛋灌饼 / 经营21年—— 孕妇放不下的那一口。
地址:郑上路219号富丽家园北门院内(地铁1号线秦岭路站B口出来即是)

来到这家时,刚好碰上隔壁银行的姑娘来买饼。她一个人要带好几个回去,还不住对老板说:“我同事怀孕了,今天就想吃你家的饼。”我们问姑娘常来买饼吗,她爽快地回答:“我们整个分行都在这儿吃。”

这儿的饼也是信阳做法,煎好的鸡蛋灌饼要放进炉子再烤一下。老板说这样饼不会太油,而且烤过的饼更有一种焦香感。

老板边煎饼边跟我们聊天,老板娘在旁边低头干活,话虽少但手脚很是麻利。退休的老顾客在院内溜达,一会儿和老板说说话,一会儿瞧瞧其他的,大家都很熟。

老板说他们卖饼21年,就驻扎在此没换过地方。炉子从烧煤换成煤气,饼从几毛涨到三块多,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盖起来,而他们还是依着老样子,每天做着一个个的饼。

鸡蛋灌饼要趁热吃。煎炸面食在口中纷纷断裂的酥脆声音让人倍觉满足,打过的鸡蛋蓬松绵软,填满饼之间的空隙。而趁热吃的好处还有,可以站在老板旁边,看着饼由面白一点点变至油黄,看饼鼓起大大小小的泡,那就是一会儿最酥脆的地方。

和饼一样热乎着的,可能就是老板和顾客之间的联系了。即使都是腼腆的人,时间一长,也会熟络起来。所以存在于街头巷尾的多年小摊儿,是最能融入其中的存在。

有人吃的是习惯,有人吃的是回忆,有人吃的是情谊。无论哪种,都离不开老板的技艺和经营。但这些饼摊儿老板似乎对此全无自知,他们真的像淀粉般朴实,20年如一日做着同一张饼,熟悉的味道让人心安。

不夸张技术,不夸大辛劳,在他们看来,无论做饼还是生活,本就如此。
这是他们的可爱之处。
文 / 蛋挞 摄影 / 蛋挞,王小雪
-
红山大i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7-05 16:03:50
-
一天想我几次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6-08 17:27:24
-
王小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15 12:10:24
-
非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13 21:20:47
-
夏日香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12 20:41:49
-
豌豆豆公主🤴🏻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12 03:09:40
-
你的丁丁 转发了这篇日记
啊啊啊…想念鸡蛋灌饼啊!!!两个蛋加肠多刷辣多加咸菜!!!想念以前北京满大街都有小摊儿,家门口儿公司楼下都有,现在可着方圆五公里也找不着几个,悲催了!北京再也不是那个充满吆喝和烟火气的北京了!
2019-05-09 08:05:13 -
红炉一点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08 12:29:22
-
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4 01:05:53
-
哈哈哈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2 16:41:04
-
The Alge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04 11:33:12
-
老婆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26 10:55:17
-
老婆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26 10:54:39
-
杨枝甘露真好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24 02:04:14
-
在路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07 09: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