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TNT,我的表情和剧团名很像——《麦克白》
看戏,看戏,到底看的什么戏

2018年11月15日晚7点18分,我准时坐在剧场里。看着舞台上简单的布景,我在想,放影像还做景,真拼!
2018年11月15日晚7点25分,看着舞台上放的烟,我在想,放影像还放烟,戏真全!
2018年11月15日晚7点30分,看着舞台上出现的演员,我在想,我tm是不是傻!影像和真人都分不清!伴着这样的自我怀疑和意外惊喜演出开始了!
整部戏包括15分钟的中场休息一共两个半小时,看完我的内心很复杂。这个戏怎么说呢,没有出彩也不能说差,基本上是将《麦克白》的剧本原原本本的呈现了出来。对于国内部分还处在说不清道不明状态的戏来说,能把故事讲明白应该已经算不错了,但为什么走出剧院的我并没有什么欣喜和满足感呢?我想了一下大概是因为我并不满足只是看戏,我还想看到通过这个戏想对现代的社会和观众表达什么?整个创作集体对剧本有没有什么新的创作?如果只是简单的,或者直白点说是照搬原本,那我们作为观众为什么要一再花钱买票进剧场,这个剧本为什么要流传这么久呢?
演出团队是英国TNT剧团,看完我的表情也和剧团名一样。开心不起来,可能是因为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总觉得人家是从莎士比亚家里走出来的人,一定比我们这些远隔重洋、八竿子打不着、只处在识字阶段的邻居懂莎士比亚。这么一说,还有些感谢这个戏,我瞬间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1、简单不是简陋啊大兄弟!
舞台上的简单布景和服装,包括整体演出呈现出简陋感。简陋没关系,但不能简单啊兄dei。简单的布景可以一景多用,便于灵活迁换。舞台上不停转动的三块板子,是也起到了作用,可三块板子与麦克白的气质不太匹配吧!另外《麦克白》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性变化,权欲与人性的冲突,不仅仅是作者写到的杀人前后麦克白和夫人的对话,还有大量作者没有写到的部分,比如,麦克白一开始那么爱自己的夫人,为什么在一系列杀人事件发生后夫人死去他并没有为此悲伤?麦克白夫人一开始雄心壮志,比麦克白都冷静周全,为什么后来会突然发疯?班柯在听到女巫的预言并看着预言第一次实现时,他内心有没有波折变化,会不会影响他和麦克白之间的交往,这些又体现在哪里?他们反目成仇的过程等等,这些是创作集体对剧本的挖掘。剧本本身就包含了巨多(真的是巨多)能量,从哪个角度挖都会独一无二的重解剧本,但剧团的选择是,我就不!
2、谁说我简单,这就让你提神醒脑!
晚上剧场里坐了两个高中的学生和我这个中年人一起观看,我都觉得自己年轻了~对于高中生来说,看这个戏睡是必然的,不足为奇。戏刚演到麦克白把邓肯杀死,旁边的小伙子们已经倒下一片了。有意思的是,全剧第一个小高潮他们睡去了,在下一个不是高潮的的段落整个剧场的观众却集体目不转睛。
在麦克白杀死邓肯后夫妻两人听到了敲门声。麦克白和夫人下场,看门人和妻子上场。两人伴着鼓点以舞蹈化的动作表现醉酒,在舞台上东倒西歪还带点杂技,这时我真的感到有点莎士比亚的味道了。然后,他们就在台上翻滚、翻滚、翻滚并。。一起做起了爱做的事。不好意思,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婉转又不失惊讶的转达我当时的感受。不仅是我,剧场当时就发出了倒吸一口气——吸到一半发现大家都这样——转为窃喜的笑声。接下来,看门人的妻子反复将丈夫的裤子扒下,一直扒到我能清楚的看到他满身的毛和白白的屁股。接下来,看门人还一边说一边拉开了自己的平角裤给大臣展示(其他演员)。剧团的人好像是知道我说他们简陋,立马演一段精排的片段让我实力打脸、提神醒脑。而我旁边睡成一排的小伙子这时比看101女团还目不转睛。我真想说孩子们啊,不要因为这种演出就睁大你们的眼睛、挺起你们的脊梁,你们给我坐下,让我也看一会!
3、我想看更多!
出剧场的路上我习惯偷听别人的看法,特别好奇其他人的感受。这次同样有好有坏,但可能也是天气太冷的缘故,大家都急着回家,大多数人是选择保持沉默的。这时,我在想,为什么我没有任何满足或者想吐槽的想法。演的又乱又差的你不满意,演的不明不白的你要骂人,这个戏清楚明白,还有红牛环节,你为什么还不满意?这时我真觉得自己就是个事逼!但转过头一想,因为我看过好的,我想看到更多。我想不仅是我个人,大家都想看到更多好戏。
那么什么叫好戏?私以为:
1)人——人物
人的内心世界。剧情本身并不需要多复杂,我们来到剧场不是为了要做名侦探柯南,而且确实智商有限,太复杂的剧情我真看不懂。就好比我来看故事,我票都买了,你告诉我演出要教我高等数学,学不会就看不明白。没错,这是让我看了演出还涨了知识,但我真的不能保证我还想来看下一次。那么我们作为观众想看什么?
我想看人,想看活人的、被忽略的、不为人知的,甚至就是不光彩、生活中我们遮遮掩掩死也不想暴露出来的。我想看到我们的缺点、优点,想看到人最隐秘、细小的反应,而这是人类的共性,不需要太多音乐音响、灯光布景就能做到的,也是能给人最深印象的。你都打到我心里去了,我有什么理由说你不好!
2)人——活人
活人表演,活人观看。戏剧和电影同样都是以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不同的就在于戏剧是活人面对面演绎,这个人就真实的站在你面前,他可能不需要说什么,也不需要复杂的技术手段,但营造出的氛围就是能让你感觉到,这在小剧场话剧中尤为明显。观众和演员之间距离那么近,演员就像是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一个人,他的喜怒哀乐不需要用言语和动作直接告诉你,生活中也不会有个人悲伤了就给自己关灯、放《二泉映月》,但你就会知道、感受到他的情绪。这难道不像魔术一样有趣吗?我们喜欢看演出,看的不就是活人吗?如果是为了看炫酷的技术手段,我相信马戏团和电光展做的会比戏剧更好。活人用他的身心向我们展示了人,我们作为活人并且生动的感受到,虽然我与台上的演员不认识、没见过,但就那么一瞬间,我好像跟他促膝长谈、把酒言欢过,我懂他的一切感受,他在面向我表演时,我感到被信任,他将自己最隐秘的内心向我展示,他可能还会跟我有眼神接触,在那一刻我看到的是坚毅、勇敢或隐忍悲伤的人。人与人之间有时候不需要一场演讲,只需要一个眼神就可以有所触动。另外,我想吐槽一下表演并不是惊讶就后退两步,说话一定要带着腔调。如果不能传达内容,那一切形式都是空有其表。亚里士多德说过“悲剧是对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模仿”,所以,目的是在“模仿”,是真听真看真感受,请不要再用程式化的动作哄骗观众和自己了。
3)人——当代人
《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古今中外已经有太多剧团剧院演出过了,照搬剧本真的意义不大。而我想说的是,不仅是这个戏,其他的戏也是一样。我们作为生活在当代的观众,我们不仅希望看到剧作家在当时社会下所写出的东西,我们还想看到这与我们现代观众的联系。就像《雷雨》如果只是一味的重复当时的表演方式和演出思想,作为当代观众一定会因为年代差距笑场。戏剧工作者是生活在当代的,戏剧是服务观众的,不能根植当代的演出能怪观众笑场吗?不应该从自身反思吗?同样,好的剧本能经典恒久远,一本用流传就是因为剧本本身具有共通性。那么什么能共同,是人、事。就比如老人们为什么让我们多看历史,因为即使中国上下有五千年,但现代发生的事在历史上早已发生过千百次。人和事是能贯穿古今,对我们的意义是巨大的。我们想从这个事中认识这个人,从这个人应对事中了解自己。
嗯,就酱,我是真相,真相只有一个。
-
Éphémèr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3 13:46:48
-
jok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8 15:13:32
-
Ariss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3 20:33:44
-
樂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2 23:41:09
-
sus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30 15:01:42
-
玲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10 18:16:31
-
Dant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9 22:22:53
-
古都的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9 17:25:32
-
Mlle. Q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2 23:13:5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2 11:36:54
-
阿小弥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1 17:00:17
-
83%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1 14:28:57
-
Sued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9 21:00:00
-
mzzzzz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8 23:43:15
-
河影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7 09:08:09
-
grandsquar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0 23:31:01
-
流星雨Loui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0 01:14:54
-
青苔音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9 21:59:50
-
草莓红豆饼嘟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9 20:35:32
-
Cact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8 08: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