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揪了他上去足足打了十分钟——《无间道》
思索过从何说起,但不知从何说起。因为需要一个方向,可世间本无指引,当你走起路来,你不是本能的在行走,任何渗透于你生活中的点滴都在不经意的在改变着你,改变你做出选择,哪怕那选择是万劫不复,却早已无路可走。
自己的路自己选,那就去看看那些选自己路的人,我带大家去撕剥下他们的面具。

《贼》!
“贼”源于先秦两汉时期,指代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我觉得《无间道》所有反派都该如此形容,不单是恶,只是“恶”出了一种体统,区别于“匪”的离经叛道,他们早已高度制度化与文明化,他们知道伪装自身于万千变化的世界中,却只遵从自我道德的束缚。
西装暴兽!是对于他们最体面的称呼。
我之所以从人物入手去解析电影,很大程度上考虑了影片风格及建构的框架,毕竟是人物的变换变化指引着影片的发展,绝不是单纯的历史叙事和科技进步一般简单,没有人可以阻挡蒸汽机发明以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但在《无间道》里,你宿命如此,但却可结局不同。
1.傻强
我选择第一个要“数落”的人物:傻强,是让人心生怜悯的,关于他最早的时间指引线来源于被“吊打”的开场,不知导演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埋藏下一种信息,傻强,从一开始就是该做出牺牲的,是的,任何强者绝不是轻易就束手就擒的,傻强从很大程度上代表着香港黑帮里微乎其微的“正能量”,仗义,舍己,那是从古至今侠义之士的气节传承,但同时也渗透着市侩,油滑。

傻强,从生到死都是可怜的,在监牢里他因父亲去世未能祭拜而痛哭的场景,让人心碎。我仍清楚记得初中相约同学租卡碟看到此处,看到傻强在监牢中哭的时候,我旁边的朋友都是笑的。上大学和舍友一起看,他们也是笑的,我们很多人是会觉得可笑,是活该吧,因为“自作孽、不可活“”是天理,可他真活该吗?

或许你记得他哭时满头纱布的躺床上,那是被人打的,而打他的人因为“工作需要”是要接近他的,陈永仁不选择做卧底,我想就枪顶陈脑袋上,他也不会去问候傻强“打的你好痛呀?”。可当陈去问了,傻强却紧紧抱着陈哭着诉说委屈,前一秒可以打伤甚至杀害他的人,只要一个问候,他却可不计前嫌甚至作为依靠。那么他是真的傻么?他不傻,却是善良,代表着与老大韩琛不一样的黑帮精神。黑社会不只是打打杀杀,尔虞我诈,应还有人情世故,像傻强般的“善良”。

他仗义舍己,从他的成长我们看的出从事任何行当的人,不全是好人也不应全是坏人。所谓的“地域黑”,“领域论”在傻强面前被击的粉碎!贼也可如此,官也可草菅人命。善良应是一种秉性,不应被所处的环境所掩藏和抛弃......
有一处细节,很被忽略掉,确切的说是一句话,傻强说的一句话:“他们揪了他上去足足打了十分钟!”
他们揪了他上去足足打了十分钟!那傻强是“谁们”?我们?你们?不会是她们吧?



是的,是“他们”揪了黄警官去打,而不是傻强。傻强到死都是坚持自己所看到的,也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他从未怀疑过自己身边的朋友,兄弟。他无私的救了陈永仁,救了那个曾经吊起他打的人,救了那个在监牢里打他半死的人,救了那个时时刻刻会出卖自己的人。
他是黑社会,却救了警察......

傻强在片中的离去,其震撼,就我个人而言不亚于任何主角的死去,导演在一定层面有寄托于某种“情愫”在傻强身上,一种致敬于黑帮最本质层面的东西——和! 与黑社会相处就是要和!黑帮在涉及的领域绝不是以一种乱搞的形式出现,更多时候会适应周围环境去做出改变。而整系列《无间道》中体现黑帮的“和”最多的就是傻强。黑帮对于马仔而言就是家,家和万事兴,在家就要相互照应,他是家里最不能打的,最懦弱的,最没脑子的,最天真的,但同时确实最会照顾家人的,最会照顾兄弟的,最善良的,最可爱的,最勇敢的。
结尾,开个痛心的玩笑: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作为一个黑社会,他比警察善良!
(补充:对于傻强是否知晓陈永仁是卧底一事,各持观点吧,但我不支持他知晓或有必要支持他知晓,不必强求于此,他只是善良的存在就好,让这个看似冰冷的电影充斥着一丝温暖。)
待我......

-
A痛并快乐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20 2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