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这关怎么过
查看话题 >干货 | 母乳及奶粉喂养 知识点总结

本文根据以下书籍梳理总结而成:
目录:
part one:母乳喂养基本知识点
part two:正确的母乳喂养
part three:母乳喂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part four:配方奶喂养
part one:母乳喂养基本知识点
1.母乳喂养的优势
美国儿科学会相信母乳是1岁以内婴儿的最佳营养来源。我们建议纯母乳喂养时间至少达到6个月,然后开始逐步添加辅食,同时继续母乳喂养,直到婴儿满1周岁。只要母亲和婴儿都愿意,1岁后仍可继续母乳喂养。
分娩后应尽早开始喂奶,一般建议在1小时内。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新生儿表现出饥饿就应喂奶——每24小时要喂8~12次。每次哺乳的时间长短和喂养的频率因人而异,每对母子都有自己的习惯。
2.母乳喂养为有菌喂养
为了保持母乳喂养的生理有菌喂养过程妈妈在母乳喂养前用温水毛巾擦洗乳房或常规洗澡即可。切不可使用含有消毒剂的湿纸巾擦洗乳房,更不可先挤压乳房,弃去一些乳汁再喂养婴儿。生理母乳喂养过程能够促进孩子肠道正常菌群建立,不仅利于母乳的消化吸收,而且能够促进免疫系统成熟,预防过敏发生。
吸吮乳房时,妈妈乳头和乳头周围皮肤上正常存在的需氧菌和乳管内正常存在的厌氧菌会随着吸吮与乳汁一同吸入宝宝口腔,进入消化道。这就是人类消化道正常菌群的最初基础。喂奶前彻底清洗乳房或用消毒纸巾擦洗乳房以及挤出几滴母乳再喂养是非常错误的。
3.第一口母乳的重要性
妈妈分娩后不可能即刻就有乳汁,所以需要婴儿不断吸吮,以刺激乳房尽快产生乳汁。只要婴儿出生后体重下降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要坚持让孩子多吸吮妈妈乳头。孩子出生后早期,特别是第一口若吃配方粉,有可能留下过敏隐患,甚至可能导致孩子对母乳的过敏。若婴儿出生后体重下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7%,则应添加配方粉,体重下降超过7%,就会出现脱水和急性营养不良,会损伤婴儿健康。
part two:正确的母乳喂养
1. 适宜的母乳喂养:
●每天8~12次母乳喂养
●每次喂养完,至少一侧乳房已排空
●哺乳时,孩子节律的吸吮伴有听得见的吞咽声音
●生后头两天,婴儿至少排尿1-2次
●如果存在粉红色尿酸盐结晶的尿,应在生后第三天消失
●生后第三天开始,每24小时排尿应达到6~8次
●每24小时至少排便3~4次
●每次大便应多于1大汤匙
●第三天后,每天可排软黄便达4-10次
正确喂养的表现
婴儿张大了嘴,嘴唇向外翻着。
他的下颌和鼻子紧贴着乳房。
他有节奏且有力地吮吸着,停顿一会儿就发出啧啧声。
你可以听到他有规律的吞咽声。
你的乳头在头几次吮吸之后感到舒服。
不正确喂养的表现
婴儿的头与身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他只是吮吸着乳头,而非含住了乳晕部分,而乳头在口腔深处他的吮吸很轻、很急,显得焦虑不安,而非很深且很有规律。在你的泌乳量增加之后,你没有听到他有规律地吞咽的声音。在喂养的过程中你感到疼痛,或者乳头有损伤的迹象(例如皲裂和流血)。
2. 孩子吃奶量与母乳喂养的频度:
最初几周内,鼓励每24小时进行8~12次喂养。
若母乳喂养适宜,喂养次数可降至每24小时8次,最长无喂养睡眠可达5小时。
☆宝宝肚子饿的信号:
① 小手往嘴里送,做出吮吸动作。
② 转动头向两边觅食。
③ 连续几天没吃饱的婴儿可能会更加嗜睡(如果宝宝在头几周经常连续睡觉超过4小时,应及时看医生)。
☆宝宝吃饱后的表现:
① 停止吮吸或吐出乳头。
② 吃完后几小时表现得很满足。
③ 大小便正常(第1个月,每天至少有6次小便,排出黄色大便)。
④ 体重增长(前3个月平均每天增重14~18克)。
3. 母乳的保存
如果妈妈乳汁分泌过多或因为一些原因不能直接母乳喂养时,可用吸奶泵,最好是电动吸奶泵抽吸乳房,并将抽吸出的乳汁置于专业储奶袋内,排尽其中的空气,封闭保存。
如果12小时内会给孩子喂养,可将抽吸出的母乳置于冰箱冷藏室内,否则应置于冷冻室内保存。
在给孩子喂养前,先将储奶袋密封冷冻的母乳置于冷藏室内,待变成液体,再用温水温热。待到温度适宜,再去除储奶袋的封条,将温热后的母乳倒入奶瓶中喂养。温热冷冻母乳的过程不宜过快,否则会出现层析和腥味。
由于我们家庭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冰箱的冷藏室很难保证维持在4℃水平,而且反复开关冰箱会导致温度不稳定,所以建议抽吸出的母乳置于冷藏室内不要超过12小时,以防母乳变质。
如果冰箱冷冻室内温度较恒定,将母乳冷冻三个月至六个月应该没问题。只是解冻母乳时最好有计划。先将冷冻母乳放于冷藏室内,待完全变成液体再用温水温热。冷冻母乳只能解冻一次,所以冷冻母乳一个包装单位最好在150毫升左右。
抽吸出的人乳储存时间:
时间储存于+25℃的温室 4小时
储存于+15℃的冰盒内 24小时
储存于+4℃冰箱内 48小时
储存于+4℃冰箱内(经常开关冰箱门)24小时
冷冻室温度保持于-5℃~15℃ 3~6月
低温冷冻(-20℃) 6~12月
4. 瓶喂母乳
为了使母乳喂养的孩子在妈妈重新工作期间,能够接受奶瓶喂养抽吸出的母乳,妈妈上班前要间断用奶瓶喂养婴儿。不过有一点应该注意,尝试使用奶瓶喂养,一定不能由妈妈来做,应该由家中其他人帮忙,否则容易造成婴儿对奶瓶的厌烦。
part three:母乳喂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肠绞痛
4~6个月内婴儿容易出现婴儿肠绞痛现象。肠绞痛的婴儿,容易经常哭闹,家长往往误认为是孩子饥饿,而喂养过频。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时“饥饿”过频,接受喂养时间又很短,加上排气多、哭闹多,就可能是婴儿肠绞痛。肠绞痛时,让孩子尽可能多趴着、顺时针按摩腹部、服西甲硅油(也称为二甲基硅油)和益生菌等方法都可以缓解肠绞痛。
西甲硅油用法:10滴/次,一日三次、持续2-3周喂奶前直接滴入口腔。
2.吐奶
吐奶也是婴儿阶段的普遍现象。有时是因为婴儿吃的东西超出了胃容量,有时是因为打嗝或流口水引发吐奶。
虽然要彻底解决吐奶是不可能的,但下列方法可以帮婴儿减少吐奶的频率和吐奶量。
1.每次喂奶时都尽量安静、平静且愉快。
2.婴儿吃奶过程中避免打扰、突然的噪声、光和其他分散婴儿注意力的事情。3.吃配方奶的婴儿在喂奶过程中至少每隔3~5分钟就拍嗝。
4.不要让婴儿平躺着吃奶。
5.每次吃完奶,将婴儿竖直抱起20~30分钟。
6.刚喂完奶时不要挤压婴儿的腹部或剧烈玩耍。
7.尽量在他极度饥饿之前喂奶。
8.用奶瓶喂奶时要确定奶嘴上的孔不太大(这样会让配方奶流出很快)也不太小(这会对婴儿吃奶造成障碍,让他吞进更多的空气)。翻转奶瓶后滴出几滴,然后停止,说明奶嘴上的孔大小合适。
9.母乳喂养时可趁着换边时给宝宝拍嗝;喝配方奶的宝宝可以视情况而定,在一瓶奶喝完或者喝了一半的时候给予拍嗝。如果几分钟后还是没有拍出嗝来,不用担心,继续喂奶即可,不是每次都会打嗝。等宝宝吃饱后再试着拍嗝,然后竖直抱起10~15分钟防止吐奶。
拍嗝的姿势:



3. 母乳不足
分娩后第1周,乳房分泌的乳汁量会逐渐猛增。刚出生的几天内,食量小的婴儿每次饮奶量最低只有1茶匙(5毫升);~5天后,每次的饮奶量可以达到30毫升;1周以后,根据婴儿的体重、食欲和喂奶时长,你在每次喂奶时可提供60~180毫升乳汁;待到婴儿快满月时,他平均每日摄入的奶量会达到720毫升。因此,当分娩后母乳分泌不足时,不必担心,婴儿的胃口很小,很容易吃饱。可以尝试下列的建议,有助于加速喷乳反射。
■喂奶前几分钟给乳房做湿热敷(如用温热的湿毛巾)。
■坐在舒服的椅子上,后背和手臂有良好支撑。(很多母乳妈妈推荐摇椅或者摆动式沙发椅,而也有的母乳妈妈更适合坐在直背椅上倚着靠枕。)
■确定婴儿姿势正确,婴儿面部要正对乳房,将乳晕也含进去。


■运用一些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或冥想。
■哺乳时可放些轻柔的音乐,喝点营养品。
■如果家中人多,找一个不会被打扰的安静角落或房间喂奶。
■不要吸烟,也尽量避免吸入二手烟。不要酗酒,不要吸毒(如大麻、可卡因、海洛因、迷幻剂等),因为这些都含有影响喷乳反射的物质,而且会通过母乳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如需服用任何处方或非处方药以及任何中草药补品,请预先咨询产科医生或儿科医生。
4. 涨奶
当乳汁和多余体液在乳房中过度充盈后会出现涨奶。这令人感到非常不适,有时会很痛。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只要婴儿感到饥饿就喂奶,大约每隔2小时或者在你的乳房变得肿胀、坚实或者疼痛之前,就用两侧乳房喂奶一次。乳房过于肿胀不利于婴儿正确含住乳晕。出现这种情况时,你可以给乳房做湿热敷使其更柔软,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开始喂奶之前用手或者使用吸奶器挤出一些乳汁。此外,你可以尝试下列方法来缓解乳房肿胀时的疼痛。
■用毛巾沾温水热敷乳房或洗个热水澡。喂奶或挤奶前用这些方法可以促进乳汁流动。
■热敷对严重的胀痛可能不起作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或喂奶后试一下冷敷。
■用手或吸奶器排出一些乳汁,直到感觉舒服。
■每次喂奶试着多换几种姿势。开始可以坐着,然后躺着。这样可以变换喂奶时乳房中完全排空的位置。
■从腋下到乳头下方轻轻地按摩乳房。这样可以缓解疼痛,促进乳汁流动。
■布洛芬是治疗乳房胀痛安全而有效的药物,剂量请遵从医嘱。不要同时服用其他药品,除非医生允许。
part four:配方奶喂养
1.配方奶粉的选择
若母乳喂养中母乳真的不足,表现出频繁喂养且体重增长缓慢时,可以给婴儿添加配方粉。必须注意的是,每次添配方粉前一定要保证婴儿直接吸吮母亲的乳房每侧至少10~15分钟。这样可以给予母亲乳房有效刺激,不仅有利于母乳产生,还有利于婴儿对母乳喂养的接受。孩子不会因为奶瓶喂养后出现对母乳喂养的抵制。
根据蛋白质结构,配方粉分为完整蛋白的普通配方,适于母乳不足的正常婴幼儿;部分水解配方,适于有过敏风险婴幼儿预防过敏;深度水解配方适于治疗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常见病症;氨基酸配方适于诊断和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
根据脂肪,分为长链脂肪配方,即普通配方粉,适用于正常婴幼儿;中长链配方,适用于肠道功能不良,比如:慢性腹泻、肠道发育异常、肠道大手术后、早产儿等情况。
根据碳水化合物,分为全含乳糖的普通配方,适用于正常婴儿;部分乳糖配方,适用于胃肠功能不良时,比如早产儿,胃肠受损者;无乳糖配方,适用于急性腹泻,特别是轮状病毒性胃肠炎,以及先天性乳糖不耐受者。
什么情况需要添加配方粉?
配方粉是为了补充母乳量上的不足而产生的,不是为了弥补质的不足。如果母乳喂养期间,孩子4~6个月后能够顺利接受辅食,且生长发育正常,即使超过1岁,也不需额外添加配方粉。
如何判断配方粉是否适合自己的宝宝?
只要宝宝不拒绝,食用后没有不适症状,生长发育也很正常,就说明这种奶粉是适合宝宝的。
2. 如何调制婴儿配方粉?
1.用温开水或纯净水调制,因为奶粉冲调过程不需添加额外矿物质,所以不需矿泉水。
2.根据奶粉罐的说明,一般先加水后再加粉,多数是30毫升水加一平勺粉,最后按加水后的奶量记录孩子的摄入量。当然,也有不同配法,使用前应详细阅读奶罐上的说明。
3.现喂孩子现配奶粉。
4.多数配方粉罐上的建议是,冲调奶粉的水温不应超过60℃,最好为40℃。
5.如果没有特别情况,奶粉中不额外加糖、药或其他添加剂等。
用配方粉喂养宝宝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配制相对过稠。很多家长都会不自觉地多加些粉。增稠的奶粉容易导致婴儿肥胖,也增加宝宝身体代谢负担,比如出现便秘等。
3. 如何计算配方粉摄入量?
配制配方粉过程是先在奶瓶中加入适量水,再加入一定比例的配方粉,最后的总量是准备喂养量。比如30毫升水加一平匙奶粉,溶解后约35毫升左右。35毫升即是准备喂养量。孩子最后接受量为实际摄入量。
4. 一天应该喂多少配方粉?
配方粉喂养量还是应该以婴儿接受量为准。每天喂养次数基本在6~7次。由于每个孩子对奶粉的消化吸收不同,因此每个孩子的摄入量也不尽相同。观察奶粉是否够量的标准应该以婴幼儿生长为基准,不要过多依赖进食总量。另外,保证一定的运动量非常重要,比如,尽可能让孩子清醒时多趴着。
5.如何给孩子更换奶粉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换奶粉的问题。由于每种配方粉的组成不同,换奶粉时容易出现不耐受现象,有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建议家长如果没有特别原因不要更换配方粉品牌。如果必须更换,且不是严重疾病问题(比如腹泻、过敏等),可以在原有配方粉中逐渐增加新配方粉的比例,经过3~7天逐渐过渡到所要更换的配方粉。
6. 配方奶喂养常见Q&A:
孩子何时不再需要夜奶喂养
关心这个问题之前,家长首先应考虑孩子进食和生长发育情况。如果进食和生长都正常,且夜间睡觉非常好,几个月后就可以不必刻意夜间按时叫醒孩子喂奶。孩子睡眠时代谢慢,消耗少,且生长激素相对旺盛,对生长非常有利,没有必要担心饿坏孩子。
如果孩子夜间自主醒来要喝奶,首先要确定喝奶量。如果此次喝奶量与每次相同,说明孩子还是饿了,应该坚持夜间喂养。如果喝奶量少,仅是安慰性的,可以逐渐往后拖延夜间喂养时间,进而逐渐剔除此次夜间喂养。是否夜间喂养要与孩子实际情况相对应,切不可攀比,或规定何时必须停止夜间喂养。
宝宝混合喂养,如何掌握宝宝喝配方粉的量?
混合喂养时配方粉的量的确不好掌握,但是妈妈每次可稍微多冲调一些配方粉,如果宝宝这次没有喝完,妈妈观察一下剩下的量,就知道宝宝这次喝了多少,下次冲调时就按照这个标准掌握量就可以了。反之,如果宝宝把配方粉都喝完了还有点意犹未尽,就说明这次冲调的量有点少,下次需要多配些。
配方粉喂养的婴儿要多添加水吗?
如果是合适比例的调兑配方粉不应有额外加水的问题。最简单和最准确的判断孩子是否缺水的方法是观察婴儿排尿的颜色。在排除维生素等药物干扰的前提下,只要尿液为无色透明或微黄,就没有必要额外添加水。
大宝宝可以喝比他年龄段小的配方粉吗
可以,配方粉分成不同阶段也是尽可能模拟母乳而来的,针对不同阶段婴幼儿生长发育过程而言,年龄大的婴幼儿,脏器功能相对较强,完全可以接受为小年龄婴儿准备的配方粉。阶段越小的配方粉,所含的营养元素越全面,越均衡,也更容易消化,所以大宝宝可以吃小宝宝的配方粉。反过来,小宝宝却不能吃大宝宝的奶粉,因为年龄小的孩子对高一阶段的配方粉中的大元素颗粒接受能力比较差,容易出现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状,尤其是新生儿阶段的宝宝,配方粉的选择必须符合其年龄阶段,不可超前。
当然,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还是应该选择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配方粉。因为大宝宝使用小宝宝的奶粉容易出现营养物摄入过多,导致肥胖。
其他孕期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