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玩还是成长途径?对旅行你可能存在误解
1
旅行,既是玩,也是成长途径。
玩和成长,并不构成矛盾。
当我们学会不因为玩而内疚,会更愿意努力工作以赢得玩的资本,从而拥有更好的生命质感。

在传统教育观念里,“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所以,不管是孩提时的大人对孩子,还是自己成为大人之后,对于“嬉”都视为洪水猛兽,而又因为玩起来往往管制不了自己,比如抖音一刷就是半夜,所以很多人自己也觉得,玩,就容易陷入玩物丧志。
然而如果人生只有工作,那将是多么无味!
而如果用成长来包装玩,让自己心安理得,那又是多么心虚。
我生活独立,一个人可以处理很多事情,对任何人都没有依赖。
我经济独立,自己辛苦赚钱,然后开心地去玩,有什么不可?
我精神独立,自以为灯,自以为靠,享受孤独,明确自己的需求,有清晰的使命感。
我喜欢玩,也始终在探究成长,不管是在玩、放松还是工作,都心安理得。

在尼泊尔行开始之初,我就和小米讲,我们固然是要照顾好其他人,毕竟我们是带队者,但同时,我们自己也要玩好,假如照顾不好自己,旅程中全是辛苦,那就容易滋生厌倦。

昨天团友刘华对我说,“您在旅行中的状态让我特别敬佩,不是客套话。比如在坐船期间闭眼去感受大自然的味道,还有咱们在路边等车,大家都皱眉捂嘴,您就静静地坐在路边。”
他指的是加德满都的灰尘特别大,我其实也接纳不了,但因为喜欢加德满都,不会因灰尘而影响体验,所以安静如常。
坐船期间,我拍了一阵照片后就放下相机和手机,因为如果一直忙于拍照,就失去了用眼睛和心灵观察的机会,比起留下照片作为去过的证明,全身心感受更为可贵。

2
我们的旅行,我更愿意称为“游学”。
旅行期间,由于相对封闭(同样的内部环境、同样的一群人)和适度的开放(变换的外部环境、以及不断和外界的接触特别是交换),交流会特别充分,思想冲击会特别大,而在离开那个场域之后,相应的学习力可能进入衰减,如同水面的涟漪,渐渐扩散,至无。
这是学习的规律,所以衰减可谓正常。
那么,在游学结束以后,学习和成长是否也同时结束?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如何加大学习的效能、求得更好的效果呢?
反刍、总结、提炼,通过脑海中的回忆、特别是对当时当地感受的回忆、一些旅途中的闪光时刻,通过照片、通过回想交流中给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或者思维,用尽量精炼的语言,总结出旅行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不必区分对错好坏,我们不是要美化感受,而只需要真实,比如我对加德满都的灰尘表示不易接纳,那么下次我去时,会带上优质的防尘口罩。比如我感觉博卡拉的滑翔伞美中不足是我的照片不够好看,那么下次我会带上运动墨镜。

我在大学时的旅游专业,曾经把旅游归纳为“吃、住、游、行、娱、购”六大方面,而我愿意在其中加上“学”一字,构成旅行的七大要素“吃、住、游、行、娱、购、学”。
一场旅行结束,你是否能够回答下列问题:
- 你有哪些突破点?
- 哪些事情对你的思维造成了强烈冲击?为什么?
- 让你印象最深刻的风景是什么?
- 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文是什么?
- 有哪些成长点是你以后可以应用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
- 你学习到了什么技能?
- 你输出了哪些成果?(照片、文字……ect)
我曾经下结论说,大部分人其实不懂得真正旅行,我的所有结论,都是有支撑的,并非妄下断言。而我之所以不辞劳苦,组织旅行,就是为了推行真正的旅行理念,让旅行不只是游玩,而是成长的途径。
旅行结束,子楚发起了成长小组,邀请了左睿、天一、嘉伦一起参与,我作为旁观者也有幸列在群中,看子楚每天的分享,受益颇多。

3
尼泊尔旅行,有战隼和邹小强一起参与,左睿也是理财领域做的非常好的人,还有作家夏苏末,其他团友虽然不是大V,但在各自领域里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在旅程中了解他们的故事,也是通向精彩人生的入口。

在和刘华的交流中,发现原来以前我们还有交集:我曾经有段时间,为他所在的公司担任顾问,所以可称异地同事。一路上,他默默地照顾大家,每次都走在最后,以保证大家不会掉队,我带的东西多,他帮我推行李箱,帮三少背包,他晕车严重,而尼泊尔的山路特别难走,他晕到不能吃饭,也努力不给大家添麻烦,他恐高,我以为他不会去飞滑翔伞,但他克服心理障碍飞了,他说,飞出去的刹那,感觉全身都失去了知觉,勇敢的举动,于他而言又何尝不是突破呢?

刘华喜欢乐器,买了一个尼泊尔的手鼓,去孤儿院时,他带着几个孩子打起手鼓,孩子们开心得要命。音乐果然是世界语言。
这么优秀的人,让人忍不住想要伸出援手,他现在在友邦保险工作,我特意介绍他认识赛美,因为可以快速带动他。我也推荐他去参加贺嘉的演讲课(《这个年代,如果不会演讲,你的竞争力至少扣掉60%》),因为感觉在当众演讲方面如果他能够更进一步,对于未来的事业会有助益。
旅行,一群人在八天七夜的时间相聚一起,更容易彼此了解,也更容易建立稳固的连接。大家因为关注我和杨小米而报名,本身来说价值观就很接近,所以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破冰。
我以前也参加过陌生人组成的旅行团,虽然也会有些交流,但是不少时候,彼此间还是存在戒备感的,特别是记得有次参加一个青城山的一日游,中间包括午餐,我因为动作慢,也不喜欢抢,所以根本都吃不饱,那种一上菜就一抢而空的场面,让我记了很多年。
而我们的游学团是大家你谦我让,互相照顾,如果有人没上车,也会有人及时发现,提醒导游。大家也都非常注意环保,没有出现自助餐浪费的现象,在第一天晚上,annie主动指出大家应该注意时间,接下来的多天里,大家在时间管理方面都做的很好,有人开玩笑说,这可能是因为邹小强是时间管理专家的缘故吧,无形之中就有约束力量。

我以前和小强有过多次接触,在我的感觉里,他一直是很专业、严谨的,而这次发现了小强的可爱一面,他日常锻炼的成果也在这次旅行中显现出来,练习瑜珈时,有些高难动作他都能够做出来,还带领大家玩游戏。

而战隼也是让我惊喜,和小强一样,我之前对战隼的印象偏专业,但这次却看到了时尚男神战隼和大厨战隼。我们行程中有个安排是去孤儿院做顿中餐给孩子们吃,刀不合手,煤气火很小,而战隼和杨继凯在这么不利的条件下,徒手剁鸡、鱼、牛肉,做出非常好吃的菜式。

战隼给了小强、小米、我很好的建议,对于其他团友的问题,也耐心地作答。文欢上次跟我去过青海,两次旅行,看到她有很大的改变,这次路途中,她和战隼交流很多,这样的机会真的特别宝贵,单只这交流就可以说值回票价——然而这又岂能用金钱衡量呢?
子楚也说,见到战隼非常惊喜,因为她简直可以说是读着战隼的博客长大的。
子楚本身是个宝藏女孩,非常有成为大V的潜力,她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走过很多国家,拍的照片特别有意境,角度独特,我热切地鼓励她开微博,好把她接触到的美传递给更多人。
对于大家的惊喜,我们毫不意外。
此前,我们并没有对参加活动的大V大肆宣传,因为他们都是付费参加活动,我不想利用他们的名头招俫团友,啊瓶说,“我是真的很开心参加了这个团,现在想想要是没参加我可能就真的会特别懊悔。”也只有参加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想法,不参加的人,不会领略其中的精彩。
啊瓶自己也是精彩的组成之一,看上去她是一个柔弱的小女孩,但却经营着三家奶茶店一家披萨店,她笑说自己是折腾精。战隼和继凯做菜的时候,啊瓶在旁边打下手,各种洗菜洗盘子,都是她来完成,我担心她累,她笑呵呵地说特别开心。这样的女孩子又怎能让人不爱?我约她来深圳时一定要找我,带她去喝湊湊火锅的正宗台湾奶茶。

另一个宝藏女孩是苏拉。颜值高也就罢了,还特别有才华,有两家建设工程公司,热爱淮安的她,不断向我们安利家乡,对于社会事务,特别是女性进步,怀着极大的热忱参与。

她命运崎岖却从未屈服,虽然年纪小,但从初中起就开始打拼,同是上大学,别人可能在吃喝玩乐,她却在努力打工赚钱,而且不只是自己奋斗,还要照顾妈妈和弟弟,让弟弟受到她的影响积极上进,现在有不错的工作,安居乐业。她的抖音玩得特别好,带动了文欢她们一起玩抖音,在孤儿院里,教孩子们一起跳舞。一个人的多元性,在苏拉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苏拉说,她经历了这么多事,接触过很多好人坏人,特别能够包容,因为理解每个人的不同。她乐于分享,包括自己吃过的亏,为的只是让别人不要吃同样的亏。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宝藏,值得深挖。
我和夏苏末,其实早就互加了微信,因为当时都在十点作者群中,但一直没有交流,这次一起旅行,见识到了苏末的稳重从容。苏末是山东滕州人,和我家乡特别近,我也曾经去过那里,在那样的一个小地方,苏末却做出了不凡的成绩,身为山东老乡的我,心里特别骄傲。

继凯是小米的弟弟,典型的山东汉子,敦厚、踏实,歌唱得好听,菜做得好吃,一路上特别照顾女孩子们,进得了厨房,出得了厅堂,既是一等一的暖男,又是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因为还单身,小米鼓动他春节跟我去台湾,他为难地说,“你春节不回家,如果我也不在家,那爸妈不得难过?”我还担心他在旅途中付出太多而忽略了自己,他安慰我说收获特别大。

和左睿,是特别熟悉的,不过这是首次一起旅行。她一直很温暖,我们每次活动她都各种照顾人,这种温暖在旅程中继续挥洒,乘车的时候,她总是坐在最后排,把前排位置让出来,和刘华一样,属于让人安心的“殿后者”。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稳定的,不管是在日常还是在旅行中。

……还有即使在灰尘漫天里也画着精致妆容时刻美丽的亚丽、大气的annie、东北的两位姐姐、有侠气的召召、温柔的昕有灵犀、可爱的天一、笑容憨厚的今天、优雅的萱萱阿姨,帅气的摄影师拾柒,专业的导游Biney,考虑到篇幅问题,在今天这篇文章里就不再一一详述了,一写就是三千多字,怕读者读起来没耐心,以后慢慢分享。

每个人对旅行的期待不同,收获因而不同,我以前曾经说过,希望自己成为“灵魂导游”,没有一场旅行是十全十美,但是专注于美好,忽略烟尘、部分交通、有时睡眠不好、饮食习惯等不适应的方面,会有更大的收获。在不断跨越国界和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快速蜕变。
文欢对我说,跟我旅行会上瘾,她说回去忙完工作就准备报名,跟我去台湾。
越是这样的信任,我就越会谨慎,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一定要更认真地挑起来。

很多人关心尼泊尔如何去,这个别着急,后续会写尼泊尔攻略的。尼泊尔也是说走就走的国家,过去非常方便,也不见得非要跟我们的游学团去。
相比商业,我们更关心的是文化,我们组团前去,是为了探索这个美好的国家,也希望自己成为桥梁,打开更多人的视界,引导更多的人前去。
世界,有无限可能。

(以上所有图片摄影:拾柒,就是下图这位帅气小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