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vakos来了!
自认不是一根合格的粉丝:从不膜颜更不追星。然而大约三年前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独奏会上毫无防备地被他音色中丰富的泛音和柔美丰盈却不媚俗的格调圈粉。更难得的是,被诸多琴家演滥了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春》,在他手中竟然如此清新脱俗、大气澹然,不由惊叹。从此记住了这位小提琴演奏家Leonidas Kavakos,但凡他的现场,必不放过。


知道他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是后来的事了。直到去年才真正明白他popular到什么程度:原来他在“最忙的独奏家和指挥家”榜上名列前茅,接单无数,堪称劳模。如此技艺高超音乐不俗,又正值盛年的音乐家,如此高质量的演出,实属不可多得,能得聆现场,实乃我等之福。
在2016年的琉森音乐节,曾有幸重遇Kavakos,聆听他在KKL与欧洲室内合作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海顿的symphony,还有贝多芬第四交响曲。于是再次惊艳:原来我的男神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指挥家!!他这场贝四迄今是我心目中的最佳现场。
不久之后,同年9月,Kavakos受邀与中国爱乐乐团合作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再次大饱耳福。时隔两年,终于,上周五晚又在北京中山音乐堂见到了他。一如既往地游刃有余,一如既往地从容淡定,一如既往地随心所欲不逾矩,一如既往地独辟蹊径。
这次的曲目让他有了充分施展的空间: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和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个柔美,青春逼人又满蘸着甜蜜的忧伤;一个以超高的难度著称,甚至因为技术上的难度影响了效果的呈现。两部作品各具特色,一“圆”一“方”相映成趣,也对演奏家提出了挑战:两部风格如此迥异的作品都能充分得体地表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Kavakos总是不负期待;似乎没有什么曲目能妨碍他的表达。甚至他还带来了惊喜:他基于贝多芬Op. 61a版改编的华彩!这一版华彩包括一段小提琴与定音鼓之间的对话和协奏以及多处与圆号和双簧管之间的对话和协奏。这对乐团相应声部的首席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也赋予他们极好的表现机会。
今晚,在大剧院听着巴伦带德国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的勃交,心里念着Kavakos在魔都的演出。期待他的下次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