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的本命蔬菜,到了东北全喂猪了

最近饱妹学到了一个新词:岁寒三友。

所有东北人见了都会心一笑:“这说的不就是我们嘛!”再贴切不过,东北人冬天的命都是用白菜囤出来的,冬天一到,阳台上不整个百来斤大白菜都不好意思往外说,只有大白菜才能称为东北人的本命菜。

这导致所有南方人以为北方人只有大白菜。而在南方人眼里菜这种东西谈何本命,可以吃的实在太多了,四川人可以为了豌豆尖破例吃鸳鸯火锅,上海人可以为了草头特地买一副大肠,浙江人可以为了荠菜受累爬一下午田埂,江西人可以为了山芋杆择一小时叶子…….

北方人对此表示不服+鄙夷:草头山芋干豌豆尖不都是给猪吃的么?你们南方人竟然和猪抢口粮,要不要face啦!

为了消除南北双方对本命菜的误解(也有可能是加深),饱妹今天特地采访了南北15个地区不同的朋友,问了他们一个问题:
如果只留一个本命菜,你会选择谁?
⚠️注意:以下各地域并不完全根据省市划分,例如东三省,我们认为它是不可割裂的一部分,不需要外人来搞分裂破坏。

大白菜在东北人心中有着蔬菜之王的地位,长久不可动摇。东北人的入冬象征从来都不是下雪,而是从囤白菜开始的。当你听见小区门口白菜的吆喝声,谁要不下楼买点心里都不踏实。接着你就能看见东北人的小区里,场子上晾着一排排的大白菜,每家的白菜有序堆好,需要吃的时候就去外头拿两颗。把沾着泥的菜根拿刀砍掉,然后炖菜、腌酸菜、拌咸菜,或者拿菜叶子打包饭吃,东北人的冬天就是白菜味儿的。

北京人的蔬菜命根子才不是大白菜、鸡腿葱,是茴香!茴香不是南方人眼里的八角茴香,而是一种绿意盎然的绿色蔬菜。它们从出生起就带着如香妃那般摄人魂魄的气息,让每一个北京人为之神魂颠倒。它是北京人的馅料之王,是北京人吃馅儿的根本,是他们对绿叶菜对大的尊重。吃饺子吃包子吃馅饼,没有它吃什么都不觉得香。另外,茴香≈浑香≈回想≈怀乡,每一个去到南方的北京人都无比想念远在北京熠熠生绿光的茴香啊!

在山东这片土地上,他们守护着大葱最后的尊严,生啃!因为这里的大葱香甜水灵,绝不仅仅是外省人以为的简单调料,甚至可以空口白嚼当水果吃。不仅不辣味道甜脆,他们还硬长粗,只有山东大葱会让你发现一个事实“我还没有一根葱高”!每年山东人都会评选出当年的葱王,听说去年的葱王有两米多高,堪比姚明,是时候让外省人见识山东大葱真正的力量了!

陕西的灵魂不仅是醋,还有蒜,只要走进一家陕西的餐厅,他们坐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剥蒜。吃肉夹馍的时候啃一嘴,吃面的时候啃一头,吃盖饭的时候啃一嘴巴,甚至他们还有一种面蘸蒜的吃法,就是把煮熟的面食蘸着蒜汁吃,很像是日本人吃荞麦蘸面的感觉,真是把面条吃出了一种古朴的风味,辛辣爽口,越嚼越香。

很多人对新疆人有着深深的误解,以为他们的口味就是酸甜或者孜然,西红柿和土豆是最佳蔬菜,一定不能吃辣。你错了!其实辣皮子才是真新疆人的本命,有了它,新疆人可以吃面不挑辣椒,一筷子面有一半是辣椒,搅拌着嗦进嘴,让你的五官瞬间叫嚣爆炸,让你被辣得死去活来也不罢休。新疆辣皮子就是有这样喧宾夺主的魔力,面里的肉才是配角戏!

谁说西北没蔬菜,宁夏沙葱就是只有西北才会诞生的蔬菜!在干旱的草原和沙漠中生长着这样一种神奇的芬芳四溢的却又鲜嫩无比的葱,羊吃了它肉变得肥美动人无膻味儿,于是人也去吃它,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采集了沙葱,焯一下,撒上盐拌了油凉拌一下就是一道美妙的小菜,沙葱花晾干后煮汤时撒上一把,汤头变得更有灵气,进阶吃法就是剁碎了和进肉馅里做包子做饺子,这可是难得一遇的美味。

在四川,如果你说吃鸳鸯锅,一定会遭到所有人的白眼和鄙夷,但如果你说烫点“豌豆颠儿”吧,刚才鄙夷你的所有人都会纷纷打脸选择鸳鸯锅,因为每一个四川人都是豌豆尖的脑残粉,它是一切食物的灵魂伴侣。一碗再朴素的面,也会因为一小撮的豌豆尖儿顿时发光发亮。在四川,如果一家面馆的豌豆尖被耐心择过,然后在烫到最佳火候时捞起,那一定是家值得信赖的店。豆腐汤里、鸡汤里,一把豌豆尖,冬天再阴霾,也会吃得心颤颤。

云南是一个真菌王国, 据统计,在云南发现的野生菌有250种,占全世界的二分之一还要多。他们绝不会把它称为蘑菇,因为只有野生的才配当菌子。一到雨季,这种被称为“且儿”的东西就冒出来了,每个去云南的游客都抱着吃完菌子就能看见小人儿的幻想,菌子火锅,菌子米线,炒菌子,菌苞汤各来一份,吃完也没能吃看见小人,但是年年有云南人吃中毒还要接着吃,真是拿着命在爱菌子。

在贵州,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折耳根,其他地方的人避之不及,可贵州人把折耳根宠上了天,每天吃的折耳根以万斤计算,仿佛每一株折耳根到了贵州人嘴里就丧失了鱼腥味,变成人间至宝。他们变着花样吃它,每一天,每个餐桌上,每一道菜,都散发着鱼腥味,凉拌着吃,炒腊肉吃,酸汤鱼里吃,蘸水里吃,甚至裹成丝娃娃捧着吃! 每一个贵州人吃折耳根时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其他人学不来的。

在广西,空心菜被称为蕹菜,还被称为的青龙,每到四五六七八月,就是吃空心菜的季节了,尤其是博白地区,大家以种空心菜为生,种了2500亩,200年前就远销海外,这里的空心菜也长的好,无论怎么炒都能保持鲜绿水灵,最佳的吃法叫做青龙过海,就是在水里焯一下,淋上热油蒜蓉,或者随便揪一把烫一下丢在一万种汤粉里,那叫一个爽脆。

对广东人来说,吃饭有三个步骤,一茶水烫碗筷,二功夫茶泡上,三白灼芥兰点上,如果一桌子的菜没有点白灼芥兰就等于这桌菜没点完。当有人质疑广东人到底是更爱菜心还是芥兰点时候,就如同问东北人是更爱豆角还是更爱大白菜一样让人难以抉择。但最后芥兰还是以广东原产本地菜的优势战胜了菜心这个遍布南方的菜,最终成为广东人心中最靓的那个崽。

湖北莲藕、湖北芦蒿,都是代表菜,但只有湖北人自己知道,红菜苔是本命。紫红的外衣,脆嫩清香,几百年前,就被誉为与武昌鱼齐飞的名菜,尤其是在武昌洪山宝通寺一代的最好吃,它们听着钟声长大,甚至成为了贡品。到了冬春两季,湖北人的餐桌上少不了这道菜,折寸许菜苔,切薄片煸炒后与腊肉同炒,真是下饭神器。

到了北京之后,总有群众提问,上海的代表性蔬菜是不是上海青?上海青在上海并不被叫做上海青,而被叫做小白菜。上海人的蔬菜世界,最为特殊的恐怕便是称谓了:茄子叫“落苏”,莴苣叫“香莴笋”,土豆叫“洋山芋”,玉米叫“珍珠米”;瓠瓜叫“夜开花”;荸荠叫“地栗”;苋菜叫“米苋”……是不是听起来十分可爱?连外乡人用来喂猪的苜蓿草,上海人也有了更精致的名字:草头。一大袋草头买回来,经过挑挑拣拣,再入锅大火过油翻炒,喷上一点白酒,撒些盐迅速出锅,只剩下小小的一盘,酒香扑鼻,汁水淋漓,是春节菜单上的一枝独秀。单独吃好,做草头圈子或草头河豚,浓油赤酱渗入嫩绿草头里,是完美的配角,既不抢戏,更加美妙动人,这是上海人的小菜。

浙江人有太多菜了,而且样样是本命,春天的荠菜马兰头春笋,夏天的丝瓜苋菜水芹菜,秋天的茭白菌子秋葵,冬天的盘菜冬笋雪里蕻……哪样舍得放弃,哪样不是年年岁岁吃,哪样又是吃不着稀缺的?没有,所有的都爱,但又不像别的地区对某一种菜有那么深的执念,因为对浙江人来说,吃菜真的太容易了,新鲜的菜就留给其他地区吧,只派出最有代表性的梅干菜上阵。

这两年,海南的名菜竟然不是海南文昌鸡,而是豇豆。海南的独家气候十分适合豇豆的生长,一到冬季,海南农民豇豆的产销量巨大,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其中80%到90%的豇豆销往海内外,成了全国人民的“豆角菜篮子”。恰逢移民海南的大批东北人民全是豆角狂热,眼看着路边挂着没人采摘的豇豆实在令人眼绿,东北人民才没耐住性子一路将海南豇豆推向了风口浪尖,成为了海南名菜。
你的家乡本命菜又是什么呢?去留言跟我们讲一讲。
对了,我们还有同名微信公众号:福桃九分饱(ID:futaojiufenbao),和微博: LuckyPeach福桃九分饱,搜索关注不迷路,不错过每一 篇好吃好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