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书笔记(11)
柏拉图在《理想国》的第九卷单独地论述了僭主行为是如何一步一步诞生的。
首先柏拉图先对欲望分了一个类:欲望分为必要的合法的欲望和不必要的非法的欲望。前者是一些基本的,受理性控制了的欲望,后者则是这些欲望的残余,是我们在梦中意识模糊时产生的令人羞耻的欲望。强烈的欲望不可避免的出现在每个人的心中。对于民主式人物,他的父辈崇尚勤俭节约,杜绝不必要的欲望,但是其他外界事物的引诱这个人走上了不同于他父亲,又不至于完全堕落(因为天性教育)的中间道路,成为了民主主义者。但是民主者的儿子,由于父辈在道德和理性上的自由妥协态度,很容易被外界引入欲望的深渊,性格中加入疯狂和激情作为主宰,它们作为懒惰和奢欲的保护者,将一切妨碍它们的节制美德,正义羞耻统统扫除干净。此时,他就像那些沉迷爱情,或者像酒鬼色鬼疯子一样成为一个十足的僭主了。这样的人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呢?简单来说就是铺张浪费,纸醉金迷,放荡不羁。因为可怕的欲望已经主宰了这个人的灵魂,这个人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无法遏制自己地去满足它。再多钱也会一夜之间花光,无钱可花时利欲会逼着他走上偷窃抢劫的道路。他会为了遗产和可有可无的漂亮女友打骂辱骂自己的父母,甚至起杀心;他会逢人就抢,洗劫神庙。小偷强盗扒手等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诞生的。
如果这样的人在国家中成为小数,也许只能成为小恶。如果人民听之任之,待他们形成气候,就会推举其中心灵上最强大的专制暴君上位。他们反过来会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整个国家。但这种象征最恶的僭主其实也是最不幸的存在。柏拉图认为不同类型的人之间的对比关系就像不同国家之间的对比关系。城邦和个人情况相类似。所以考察僭主的性格应该不要被他的外在所迷惑,可以通过对城邦细节的观察来分析。在僭主政治中,最精英优秀的部分是处于被奴役地位的,那么僭主的心灵也应该类似,充满了大量的奴役和不自由,他的理性和高尚被最狂暴可恶的部分压制着。这样的灵魂是不自由的。因为这样的城邦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二期贫穷不能趋于满足,充满了怨恨恐惧和苦痛,那么僭主的心灵也应当类似如此。这种城邦可以说是最不幸的存在,但是柏拉图却认为我们不能把僭主定义成最不幸的存在。这关系到一个整个论证最核心的问题:善的生活和恶的生活问题。
真正不幸的人是具有僭主的性格却不能自救的。这种人一方面不得不老实巴结地去讨好那些卑鄙的欲望,实际上又渴望普通生活。他不能控制他自己,却要被强迫控制别人。他的一生只能处于提心吊胆之中,他的权力使他更加嫉妒,不讲朋友信义。所以僭主型的人都是人生最为不幸的代表。
柏拉图第二个个证明僭主更不幸的方式是,将心灵分成爱财,爱敬,爱智三个部分,评价这三个部分的好坏。因为柏拉图认为任何的评判都是以经验知识理性为标准的,任何的判断都是通过推理达到的。那么显然爱智者最有资格评判三个部分谁最是快乐,而爱智者也一定会认为爱智最为快乐,爱敬者次之,爱财者最末。
柏拉图第三个论证是更为关键的。柏拉图首先陈述了痛苦和快乐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在痛苦和快乐之间还存在一个既不痛苦又不快乐的状态。但是大部分都持有这样的观点:痛苦停止时就会带来巨大的快乐,当快乐停止时又会带来绵延的痛苦。可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真正接触到苦或乐,也缺乏对实在的理解,而只是在比较中相对的感觉自己处于“苦”或“乐”的境地。并且,我们承认填补身体空缺的是水和食物,填补心灵空缺的是知识,他们都使得不实在的东西更加实在,但是灵魂的部分的填补一定是更加实在的。对于僭主式的人物,他们一辈子都在追逐于相对不实在的东西,往返于苦和无苦无乐的境地,却从没有机会体会真正的快乐。因为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是人体内的一切在正义和理智的领导下独自去追求属于他们自己的快乐,而不是在混沌和迷茫着随意乱撞。由此看来,僭主是离理智和律法最远的最不享有快乐的人。民主派次之,寡头次之,王者最高。
柏拉图进一步考察了人们提出的“行为完全不正义却又正义之名是有利的”这个观点如何理解。他认为这是在创造一种三头怪物:狮头,人头,然后还有各种复杂的怪物头,它披着人的外衣。那么“行为完全不正义却又正义之名是有利的”就可以理解外放任狮头和兽头狂暴,而让人头忍饥挨饿,还要告诫人头不要劝架,让他们互相拼搏自相残杀才是最有利的。这种说法显然不正确的,这就像一个人为了得到金钱而出卖了自己身体最善的部分,为了自己的身价将女儿卖到妓院,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外人评判为是有利的。不仅如此,如果一个人最善的部分不能协调好心灵各部分的关系的话,要不使一个人变得粗暴无理,要不使一个人变得懦弱胆小。之所以要把领导权交给心灵最善的部分,也正是因为它才能协调好各个部分的关系,使得一切自由而平等。
到这里,柏拉图的论述基本结束。综合上面观点,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判断出正义为什么给人带来更多的利处,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心灵上的诸多好处。柏拉图认为这种好处还可以更加久远,因为他认为灵魂是不朽的,所以正义的方式其实帮助我们认清了灵魂的实在,看清了灵魂最本来的美和纯洁。在这一点上,柏拉图还举了厄洛斯冥国游记作为正义和非正义对人的益处的一个神话色彩的说明。
用柏拉图整本书的最后忠告作为结尾吧: 灵魂是不死的,他能忍受一切恶与善。让我们永远坚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到我们自己和神的爱,无论是今世活在这里还是我们死后(像竞赛者领取奖品那样)得到报酬。我们才可以诸事顺遂,无论今世在这里还是在将来我们刚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