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读懂《故事会》吗?

故事会可以看成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主要是来自于民间故事,这是故事会转型成功的原因。
《故事会》从1963年创办将近半个世纪以来,其销量特别高的原因有哪些?
故事会中所刊登的文章不仅仅是供人消遣娱乐的通俗故事,还宣扬了人性,告诉读者如何做人的根本道理,是全年龄段人的读物
出版编辑走访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素材可信度很高。以口语化的语言贯穿全文,对事件的简单的描述。

故事坚持“新,奇,巧,趣”的“使命意识”。
故事会的办刊,受到各年龄段的欢迎,从79年的62万余册,到85年的628万余册。
每次办刊都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记得,上高中时,做后排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总是人手一本《读书会》。
不仅学生看,老师也看,由于上面的内容比较积极,我们的语文老师,还常常把《故事会》中的的几篇,抽为家庭作业。

学校门口的老大爷,也没闲着,天天打电话,联系出版社,叫他们多送几期,下课了,老大爷的小店门口总是堆满了人,听说刚刚出了最新期的,同学们刚拿到手,站在小店门口,翻看《故事会》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这是一个年代的记忆,是永远不可磨灭的,虽然现代的电子产品众多,可以看到的故事种类也很多,但翻书的感觉还是那样痛快!
《故事会》的办刊有什么意义?
故事会自办刊以来,其销售量居高不下,主要原应是:对于故事会的研究从期刊本身出发,他所采用的文体——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民间性进行深入挖掘,我国在民俗学领域中的研究比较欠缺。
《故事会》的成长记录着中国改革的路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个性解放,文学自觉”,成为了文学发展的价值追求和潮流,随着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相继辞世,以及“四人帮”的下台,全国范围内的悼念于庆祝活动的此起彼伏。

再到以崇尚广大青年自由恋爱的主体如《如此恋爱》《一个青年姑娘的恋爱过程》,这一段时间,爱情的解放,再到后来的《故事会》引进了一些国外优秀小说,列如日本的《贫穷神》并且从1980年的第一期是开始刊登第一期,再到后来的3~4期,这其中还有新开的栏目,“外国童话”,“外国民间故事”等。
再到20世纪80年代末,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上升,这期间,《故事会》的故事中,开始反映了,新时期世界各地人民和谐生活的“新故事”“外国民间故事”“妈妈讲故事”等,这意味着,历史的动荡在80年代后逐渐消失,安宁平和的市民生活成为了文学的主题。
《故事会》开办初期,也就是80年代初期,哪时《故事会》的人物具有典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并以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个人奋斗的目标。
列如1979年的第三期《巧姑娘招亲》中良种大队老队长阿巧贤淑温柔,聪明能干,“使山芋藤上结出番茄,蓖麻树上开棉花,大六月里吃到花菜,十二月里中西瓜”,其追求者踏破门槛,然而她却偏偏喜欢地主出身黑不溜秋的“闷葫芦”实验员阿顺。

由一起做实验培养出来的深厚感情,因为阿顺是地主家的儿子,而不断受到外界的阻扰但为了响应国家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号召,故事发展的高潮将笔锋一转:像阿顺这样积极上进的青年即使出身不好但仍可被吸纳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个人的命运遭遇无不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息息相关。
总之《故事会》读起来饶有兴趣,深层次的阅读可以发现,人性的魅力,故事的曲折,以及积极的正能量。
关注公粽号【一元说】回复“故事会”即可得到如下内容:

YIYUAN
一元君
九零后少年
怀揣江湖梦,仗剑走天涯
知乎:一元君
微信:pcc0564
个人公众号:One Lem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