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03 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
在浪漫主义走向衰弱,各种美学思潮此起彼伏的时代背景下,围绕艺术语言,艺术形式,而不是艺术内容进行艺术实践的理论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潮,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认为一切审美方式的起点必须是对特殊感受的亲身体验,能够唤起这种感受的物品,才能称为艺术品,而视觉艺术作品通过对色彩,线条进行特殊的结构,形式,关系上的整合,唤起了纯粹的趣味,引发了情感,同时克莱夫贝尔反对文学,认为文学的思想压抑了形式的趣味,抑制了形式的审美,也因此存在许多局限性,首先,克莱夫贝尔将文学,音乐逐出艺术的范围,有违人们对于艺术概念的习惯性认知,其次,由于局限于对视觉艺术作品的研究,忽略了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忽视了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必然联系,另外,这仅仅是一种局限于视觉艺术作品的理论,最后,克莱夫贝尔并没有对趣味的概念进行解释,这也是其饱受批评的根本原因。
来自 豆瓣App
© 本文版权归 IAmNotHer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