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交车坠江和给狗戴嘴套,看舆论导向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具体过程和原因这里不多说,因为不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我想在这里说的是,这件事之后各个媒体的报道方向。 自从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之后很多天里,各个媒体陆续爆出各种乘客殴打公交车司机的事件,报道核心就是乘客如何性情暴烈、没有社会公德,而公交车司机如何忍辱负重、为了一车乘客的安危选择默默承受。 写这些报道的人,你们难道不是乘客吗?你们不坐公交?你们不打车?当你们写这些文章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到自己也是乘客的一员?你们扪心自问,你所遇见的乘客都是这么没有安全意识,你所遇到的司机都是这么菩萨心肠?要清楚,所有的报道都是乘客如何欺负司机、制造隐患,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乘客都是杀千刀的坏人,而司机都是伟光正的英雄。 事实上呢?乘客对司机如此不满,难道每次都是乘客不守规矩、不讲道理吗?你们没见过脾气暴躁、职业素质低下的司机吗?看来只有我不幸,见过很多。车没到站就开门上客,然后直接拐进内道走了,让等在车站的乘客眼睁睁看着车极速离开。公交车司机有时候不到站就开车让乘客上下,有时候又倔脾气上来了,乘客再三请求开门也无动于衷,非要等到再开十来八米才开门,应该在哪里开门,公交车公司没规定吗?有时候是急于换班,或者是这名司机的末班车,开到终点站就可以下班,这个时候司机就开始飙车,左躲右闪、急开急停,搞得乘客坐个车还得动用内力,晃倒乘客的事情时有发生,这时候,温柔的司机开口道歉的没有,暴躁的乘客上前理论的很少;或者是开门乘客上下车,下车的手还没离开门把手,司机就一脚油门启动了,上车的另一只脚还没站上车,门就开始关闭奔着脚后跟去了。有些老年人或者外地人,对公交车站不太熟悉,战战兢兢问个路,还不能被温柔对待,司机斜着个眼吊着个嗓子,含含混混说一句,乘客根本听不清,小心翼翼再问一句,直接被不客气地顶回去……以天津为例,我见过无论是职业道德还是个人素养都很好的司机,但像以上情形的司机,更是见过不少。这种问题,我想更多跟公交公司的管理挂钩,对比太原公交车司机的行车标准和服务态度,简直云泥之别,天津公交公司的老总们,该去太原取取经。 可光看报道,好像所有司机都是受气包,都是顾全大局的绅士,而相对应的所有乘客,都是胡搅蛮缠的泼妇混球,害人害己的罪魁祸首。这种舆论导向,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有害无益。 跟公交车事件类似的事情,还有养狗管理问题。自从哪里的一个人被狗咬了被媒体爆出来以后,各种狗咬人事件的报道就层出不穷。尤其是各地立法机构陆续出台“养犬管理条例”之后,媒体就搜罗来各种狗咬人的事件,排排队争相报道,打辅助搞配合。 很多人纷纷留言讽刺“爱狗人士”,“爱狗人士”在他们口中是个十足的贬义词。可话说回来,相对的这些人不就是“不爱狗人士”么?爱狗有什么错?不爱狗又哪里比爱狗更高级了?不爱狗的人(多数是非常讨厌狗的人)就不爱吧,但有什么权力让爱狗的人变得跟你们一样?爱狗不丢人,排挤爱狗的人、逼着爱狗的人做出某些不必要的牺牲,才是丢人现眼,心肠歹毒。 “养犬管理条例”一出台,立马引起了骚动,大家讨论的焦点在于,该不该给狗戴嘴套。给狗牵绳大家都没有异议,养过狗的人都知道,狗爱跑在主人前头探路,于狗本身,难免发生被车撞死等悲惨事情,于道路交通而言,狗如果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很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或者绊倒人也是非常不好的。并且,现在的狗绳在设计上越来越“狗性化”,无论材质还是构造,避免了直接勒脖子、身体摩擦等不适因素。可是戴嘴套,在我看来,就是对狗的一种折磨。套在嘴上极其不舒服就不说了,关键是跑累了怎么吐舌头散热?这都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有必要戴嘴套吗?如果这是一只逮谁咬谁的狗,那么它就不该被牵出来,而不是纠结于给它戴不戴嘴套。宠物狗咬人事件只是极少数案例,不应该以常态对待,狗咬人了就给所有狗都戴上嘴套,那有人杀人了,是不是应该给所有人都戴上手铐脚镣?有人诡辩,说给狗戴嘴套这不也是为了不让狗狗误食不该吃的东西嘛,为它好嘛!可为了狗的身体健康是出台给狗戴嘴套规定的初衷吗?不是啊!不要为站不住脚的规定找补各种支撑,修来修去、缝缝补补,不如推倒重来来的稳固。 这本身不是一个一刀切能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现在解决问题的手段出现了问题。这不是一个给不给狗戴嘴套的问题,简单粗暴地对待狗并不是最合理的解决方法,可是舆论导向将风气带偏了,各个媒体把各种狗咬人、狗冲撞人的视频报道出来推波助澜,搞得人心惶惶,一时间,让人以为只要是狗就肯定咬人,进而推想到,人就不应该养狗,狗就不应该出现在这个国家…… 众口铄金,不要只知道抱团取暖,重复别人说出的话,消磨掉自己的意志,也不要太自私自利,总是站在利益的一头,管它那头面临什么困扰。媒体不能只想着制造热点,只一味地迎合政策,设身处地为每一方着想,然后说出你的观点,也许并不会招来什么横祸,反而会赢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