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适应社会,你避免不了的
上周706“给我三分钟”的演讲主题是《是否应该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自己》,这个主题是我蛮感兴趣,也愿意去发言的,但因为当天晚上有课,只能无奈错过。
对于这个问题,个人有一点悲观,在我看来,人几乎都会为了适应社会而改变自己,因为人很难摆脱妥协和跟社会和解。鉴于这个看法太过消极,只把这篇文章发在豆瓣,没有发在个人公号上。
我们并不是主动去改变自己适应社会,是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结果就——从思想和行为上改变了自己,这往往不是自法的而是被动的结果。
我们上学的时候并不是一个社会人,而是学校里、象牙塔中人。那时候我们并不了了解社会,尚不处于社会中,又何谈改变自己适应社会。我们的世界观并没有经过社会的历练和检验。
等我们参加工作,开始或不得已或主动与人打交道,经常身处各种利益漩涡中。才逐渐明白、认识社会的构成单元——人。
对我个人而言,世界观最大的冲击是,认识到人是复杂的,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非对既错。我们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过去书本教育的一种延伸。其实现实社会远远比书本中复杂。
等我见识到媒体大佬们在商业利益与文人情怀中摇摆不定;我的朋友们似乎既有看重社会评价,又有理想主义;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可以从冲突双方的不同立场去解读;新闻联播和禁书说的都是真相,都是事实。
就逐渐明白原来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与人之间是多么不同,以至于每个人都能为自己的信仰找出论据。社会中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件刷三观的事儿,远比书本上看到的故事和理论对我的冲击大。
最重要的是,发现在没有经历过诱惑,社会的检验之前我并不了解自己。从前有各类我看不惯的潜规则、行业的陋规,人们看似逐利的种种行为,但当诱惑摆在我面前时,我发现我与大家一样,会去徘徊、犹豫,考虑后果与大众行为对抗的成本。
然后明白,人通常都是天使和恶魔的混合体,书本比现实社会简单的多。原来对他人的苛刻,其实是将自己一套生硬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而没有考虑他人这么做的苦衷、他们的不得已。原先所谓的坚持,更多只是自己不愿意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考虑。
而适应现实背后的原因是理解。前段时间看到吴思老师一句话,理想主义常常产生苛责和仇恨,反倒是现实主义培育温情和理解。
发现社会和我们想象的不同,我们很多时候为了能够自洽,开始重塑我们的认识,教会自己理解它。而与自己和外界和解是我们摆脱不了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