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人格及其心理学转变07 荣格与狮子王
#课堂笔记#
以《狮子王》为例来讲荣格心理学原型。首先主角的选择,为什么说“狮子王”要比“蜗牛王”之类的听上去要合理些?有些看上去浅显的东西并不是不言自明的。因为狮子成王符合我们对于世界运作方式的隐喻性的理解。狮子的外观形象(鬃毛,毛色,体型)符合人类定义上的王性气质。
影片开头的日出象征着意识的开端。许多古老故事(元故事)中太阳是英雄的化身,比如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古埃及神话中叫荷鲁斯。所以英雄主义,启示,启蒙等通过太阳,光明这一系列的隐喻交织在一起。太阳的东升西落在古神话中被描述成太阳神与邪恶势力整夜斗争,早晨又胜利升起的故事,这个隐喻下关于死亡和重生的主题也是许多神话的基本模式。这种即是所谓的元故事模型,《哈利波特》,《魔戒》,漫威系列超级英雄主题等影视作品中这种元故事模型非常典型,这也是它们极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而太阳之所以与意识还有正面形象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人类的生物基础,人类不是夜行动物,有光的白天才是人类意识清醒的时候。同时人类也是高度视觉化的动物。因此我们很自然的用光来代表意识被启蒙,进化,朝着更高阶的意识形态发展。比如广告设计中表示想到一个新点子一般会在人头顶上加一个小灯泡图标。所以为什么人学到新知识的时候会说“I'm lightened /illuminated. ”而不是"I'm darkened. "很多语言表达都是有一种生物基础性在的。
之后的画面是太阳升起,动物们走进光明,向中心点高起的荣耀石走去,荣耀石是画面中光明的中心。这里走入光明隐喻着意识的开端。可以把荣耀石理解成等级制度,顶级捕食者是在等级制度最上端的,类比到影片中出现在荣耀石之上的狮子王。对应到人类心理上能接受的对于社会的一个隐喻,人类社会本就是等级制度构成的。小鸟沙祖作为国王之眼是超越等级制度的一个存在,与我们远瞻的能力有关,也能够看到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东西并回禀国王。国王可以理解成佛洛依德的超我,或者是自我管理的道德系统,这里的看不一定是视觉上的看。小鸟(眼睛,远瞻能力)能更新(通过其所见带来新消息)这个系统(狮子王,超我)好在这个世界中为自己定向。

动物们聚集在一起走向荣耀石,从佛洛依德角度来分析,动物是本我的表现,具有兽性和隐形驱力,它们很难融合于人类正当社会存在,通常是需要被压制和排除在外的部分。这些生物性的本我冲动需要被留存在潜意识中并整合好。动物们聚集于狮子王的统治之下即超我将本我的一个有组织有意识规范化的表现,本我冲动需要以等级的方式被组织好,之后人才能去整合自己。即荣格理论的阴影融合,或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融合理论。(唔结合到教授之前说的人需要直面自己内心的恶意,否则只能是一个任人欺负的傻白甜。这里我想到了人性本恶的说法,我也比较赞同这个。人性本恶,所以需要意识到,然后去组织并整合好,才能知恶制恶)。另外这里也是有对应到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
接下来有一个木法沙以威严姿态站立在荣耀石上的镜头。这里也很有意思,这说明木法沙的血清素含量比较高,血清素控制后侧反射使得动物舒展身体。处于主导地位,靠近等级顶端的动物体内血清素含量会比较高,身体会呈现扩张状态以显姿态高大;反之则倾向于降低姿态蜷缩起来,显得弱小。木法沙在这里代表了社会和超我,社会和超我也是这样的,它同时具有善良仁慈以及批判的性质。因为木法沙已经“进化”到等级制度顶端了,它已经完成了对上述自我的整合,不再像青少年时期的辛巴一样具有过度的宜人性。一个人如果融合了自身的阴影面,将自身的侵略性整合好,他的面容会像是小辛巴长成后来的狮子王一样,由天真可爱逐渐变得坚定,同时也会变得没那么“可爱”了。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看一个人的面容表情能多少判断出ta是不是“好欺负”的,为什么每个人都会吸引相似的人或事。社会中尤其是学校中经常会有一种“惯性受害者”的存在,他们的面容和气场会相应地给出相关的信息。这里我有联想到面相学,一直都觉得面相这类所谓神神叨叨的玄学背后是有这些现代科学做支撑的,只不过古代还达不到这样从生物化学角度分析的水平,但更厉害,面相学是在不了解原理的情况下直接从观察到的某一结果来推导到另一个结果的。)
电影里有个狒狒萨满,在荣格理论中狒狒萨满即自性(self),自性是跨越时间的,能够实现的你,即实现全部潜能的你。潜能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可以展开细说的概念,潜能部分代表着,你以获取最大化信息的方式与周遭世界互动下所能实现的你。这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我们以获取信息的方式来构造自己。但更深层的含义不仅仅是构成主义上的,它可以深入到基因层面,因为实际上,你每到一个陌生环境,你的神经系统都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它会激活相应基因编码出新的蛋白质从而应对当下新的陌生的情况。也就是说你还有着生理性的潜能,但这必须通过去到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才能开启相应的生物回路。你将自己置于不同的环境下,环境会对你做出相应的生理要求,你以此来实现相应的潜能,而这会使新的自我元素得以展现,你得以从更广的面向上整合自己。(憋说了蹦极跳伞我玩儿定了!)
狒狒居住在生命之树里面,象征着古树之灵,这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元素,它代表了一种集大成的古老智慧,永恒的智者。国王与之为友代表着超我将这种智慧身体力行的实践出来,因此他不是一个浅薄,片面的昏君。

之后是辛巴出世,狒狒掰开成熟的水果给小辛巴洗礼,这里也有一个隐喻,成熟水果的颜色,形状以及其成熟需要阳光的特质也使得它在某种意义上与光明,开化和启蒙联系在一起。而且这里绘制者在画面中直接把水果和太阳联系在了一起,小狮子因此通过洗礼归入光明,同时转变为英雄的形象。

这里狒狒所代表的年长智者(古树之灵)与小婴儿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结,因为小婴儿是自性已实现所有潜能的总和。有一种古老的观点是这样的,要彻底成熟,你必须要找回并重新获得你在童年时所失去的东西。这个观点在全世界的神话传说中都有迹可循。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你得到教化,知道该如何行事之后需要找回你作为儿童时具有的玩耍的能力,让孩童化的自己与成人化的自己重新结合,这会使成人化的你重获新生,孩童化的你会以一种有教化的方式在世界中得以展示。
狒狒迎着晨光向众生展示小英雄的诞生,所有的动物都自发性的跪了下来。这种群体自发性的行为非常常见,比如在看体育比赛的时候,大家会自发性的为一套完美的体操表演起立喝彩。这是人的生物自发性,人类精神的证明,人类是无法抗拒对这种“英雄时刻”的见证的,会自发性的对此作出反应。
狒狒在展示小英雄的同时,阳光透过云层洒下光芒照耀着英雄,所有动物自发性的下跪,荣格理论中比较有争议性的“共时性”,意思是当主观上很重要的的事情发生时,在外界环境中也会有相应的体现,它们与出现时的情景紧密相连,这很难解释。(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会看到比较明显的戏剧化表现,举个例子,经常会看到天气状况因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变化或遭遇的事情有所变化。)
画面接着转向木法沙的邪恶弟弟刀疤,就好像所有的超级英雄类的文艺作品中,明君永远会有一个邪恶双生常伴左右,英雄永远都有一个敌人。这对应到了“敌对兄弟”这一原型,比较经典的有该隐和亚伯,路西法和撒旦。大家喜闻乐见的荧幕形象的比如雷神和洛基,蝙蝠侠和小丑等等。
明君永远有一个邪恶双生,前面说到明君木法沙代表了良序的社会,他的邪恶兄弟刀疤就是社会残暴,无序,黑暗的一面。社会残暴一面存在的原因中,其一由于熵的性质,社会会自行走向衰落无序。因为社会来自于过去的建设,而当下并不是过去,过去与目前的需求不相符,它总是运行不当的有故障的,因此社会现有的状态总是会比当下要慢半拍。这就有赖于活着的人有意识的保持社会的更新进步。这里教授举了一个关于世界范围内洪水故事的研究,与其说是天灾不如好好审视一下是否是当下的体制出了什么问题,是否是腐败的体制下人的视而不见带来的原本可避免的悲剧(点到即止,怕被请喝茶)。而在你的人生中也会有这种遭遇洪水(混乱失序)的时候,你是否会在这些时刻潜意识中有清明的觉知呢?“我当时就知道会这样”;“如果我有留心而不是视而不见,现在就不会这样了”;“是我没有处理好”。而这些觉知对你来说可能是毁灭性的。
说回刀疤,他是基因链最低端的产物,所以他有理由去憎恨,去反社会,而同时他有具有超高的理性和智慧。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些社会/个人的邪恶敌对方,他们通常都有超高的智慧且极度理性。因为理性的问题在于,它极容易迷恋上自己的产物,它得出一个结论,然后就把这个结论当做一个总体,沉迷其中,所以说理性思维中包含着极权主义的元素(唔,听起来非常符合现在这个土星摩羯的时代了)。

在荣耀石顶端被太阳照耀到的地方,也就是等级制度顶端,木法沙告诉辛巴“阳光所及之处就是他的王国/家”,这句话很妙。你如果有过搬家的经历就会有所理解。你搬家后,只有在对房子和周边街区进行充分探索,情节和整理之后才会觉得舒适,你花在房子上面的心思越多就越有归属感,而这归属感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所有权带来的。所以说若想要真正的对某处拥有舒适感和归属感,并有一定的主导权,就必须花心思,让每个角落都被光照到,这同样适用于自我,以及亲密关系中。
“阳光所及之处就是他的王国/家”,这里同时还有一个隐喻在,即阳光所及之处是已知,在光照范围之外则是未知,已知的世界被一个更大的未知世界包围着。你用幻想填补一部分的未知世界,而再在那之外的,则是你都还意识不到它存在的未知。接着木法沙告诫辛巴不要去那里,有趣的是辛巴都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的存在。所以木法沙的行为其实是矛盾的,他告诉辛巴某个未知地方的存在,激起并加深了辛巴的好奇心,但同时告诫他不能去,所以辛巴也一定会去那里。(哈哈哈所以为什么说怂恿一个人去做某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诫他不要去做,同时不说明原因)同样的情节在《匹诺曹》的故事中也有体现,其实现代文艺作品中许多都有所体现的,不胜枚举了,这就是一个元故事模型。

所以我们可以在很多故事中看到这样相似的矛盾性“你既不该这么做又应该这么做”,因为未知中存在的危险性的确能够将你摧毁,但同样的,如果你冒了这个险并成功了,你将会是崭新同时更加强大和完整的你。很典型的英雄形象比如哈利波特,永远的规则破坏者。英雄会为了更高尚的目的打破规则,但这也的确会让他置身于社会建制外。
之后辛巴结识了刀疤,这意味着,孩子(辛巴)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社会残忍暴力和压制的一面(刀疤)。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小孩子无加控制的正面情绪其实是极具破坏性的(代入一下过年时满地乱窜的开心熊孩子就懂了),所以需要社会加以控制(大人:不许跑;不要闹;安静坐着...)。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孩童活泼的生命力也被抽干了,但若不变得规矩,会得到一个废柴,或者反社会。这是生命的又一个矛盾性所在。(这里可以结合之前说的“要彻底成熟,你必须要找回并重新获得你在童年时所失去的东西”去理解,妙啊~)
辛巴天真烂漫啥都不懂,对世界只有正面的认知,所以他才会将明显看上去不是好人的刀疤当做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叔叔。社会上一些像恋童癖这种恶人就是利用了孩童的这一点去伤害他们,他们利用了孩子轻信他人,开放性高的特点。如果父母或朋友师长不教会孩子去认识社会和人性的负面性,他们其实也就是在助长这种行为。(又联系到之前说的知恶制恶了,不过这里主要谈论的是知他恶)
后来辛巴遇到了女主人公娜娜,这是荣格理论中的「阿尼玛」,即男性灵魂中的女性镜像部分。当男性遇到自己仰慕的女性时(这里只谈论常例即异性恋男性),男性会把梦中情人的形象投射到对方身上,即「阿尼玛」投射。「阿尼玛」所做的事是评判他们,让他们表现得一副手足无措的愚蠢样子(在喜欢的人面前会出丑),她们告诉英雄,他还没有完全实现自己的潜能。女性会利用自然的性选择权来开启男性的自我意识,出于生物性,这点最能激发男性自我意识,这也是产生两性军备赛的现象之一。辛巴和娜娜玩摔跤总是输给她,象征了男性最终会一次次地输给自己的「阿尼玛」投射,尽管眼前的女性其实和自己的投射只有几分相似性。
在摔跤玩闹的过程中他们来到王国边缘(光明所及之处)的黑暗之处,掉进了大象墓地。这里隐喻着孩子(辛巴和娜娜)在成长(摔跤玩闹)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死亡的课题(大象墓地),尽管被警告不要过去,但面对死亡,他们太过震惊和好奇,不愿离去。当然他们会因此收获有关死亡的知识。
死亡之地他们遇见了鬣狗和地狱之火的景象,非常恰当,因为鬣狗是食腐动物,同时它们面目可憎,有趣的一点是几乎所有的食腐动物都有着这种可怖(对人类而言)的外表;用火元素来描绘地狱的场景也很好理解,部分原因是进化伊始我们就生活在平原上,火在很多情况下是危险的象征,就像对蛇或蜘蛛等的恐惧几乎是刻在了我们的基因里一样,对于火的恐惧和它危险性的定义几乎是我们的生物本能。所以恶火是一个展现地狱的很好的例子。
下节课继续~
(吐血记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