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地狱的路上铺满着善意
读到茅于轼先生的一段话,其中引用了弗里德曼的这句话----通向地狱的路上铺满着善意。茅先生是我敬重的学者之一,不论其观点如何,至少从我看到的一些文字和言论中,这一位关心人的学者。
如果从自己阅读历史书籍浅薄的认知中,我比较认同弗里德曼的这句话,同时茅先生所想阐述的也是类似的观念-----人类许多悲剧就是追求理想社会的后果。当然不能否认人对理想的追求,从更大的历史时间中观察,我想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人类的疯狂,在茅先生这句表述中,我想有一个人是例外,这个人是耶稣。
如果将观察历史的空间和时间缩放到更小的一个范围,例如中国,其实更能明白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往往是造成暴戾的根源,例如太平天国、义和团等,但实际上看到不是想象中的那个理想社会,反而是造成更为森严的等级社会和道不同即为死敌的论断。
为了那个不存在的理想,常常信以为真的坚持,自我麻醉和集体臆症的发作成为荒唐和残酷的源动力。而忘记或选择性忘记成为错误重复的表现。
一个有缺陷 有争吵 愿妥协的社会可能表面上是一个乱糟糟的社会,但是这样的社会有巨大的修复能力和张力,而一个貌似无声或者是只有一个声音的社会,始终免不了成为死循环中的一节。
在去年我阅读《没有皇帝的中国》这部访谈时,我惊奇于这部书的标题,与我的观念而言,皇帝这个名词终结于1911年,距离现在已经有一百年,可是从历史的观点而言,不是那样,皇帝依然还在,就像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始皇帝的遗产》中的最后一句话:想成为始皇帝的不仅仅秦始皇一人。
从这些大家的表述中,对一些所谓的人类社会的理想要保持必要的警惕和警觉,因为那些梦想的背后是人性的丑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