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哪些工作,经常接触人性阴暗面?以及怎么办?
人性阴暗面,即人的“阴暗心理”,如妒忌、愤怒、自卑等,它是人的一种心理常态,虽不是心理疾病,但发作起来,自伤与伤人的可能性很大。
确实有一些行业和岗位,因为其工作性质,而总是接触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就我自己的从业经历以及我身边朋友的经验,分享我知道的几类。
第一,公益行业中的小众人群救助。
比如公益行业中针对艾滋病人群、家庭暴力、自杀干预、残障等人群的救助和帮扶,会让我们感觉到一个身处困境的人,其实其环境里往往缠绕着更复杂更无奈更现实的其他因素。而一个人群的困境,往深入思考,往往是整个社会都有关系的话题。比如我做农村妇女自杀干预,会发现妇女承受的问题中,有些不是她的错,更多的是支持网络的问题。
第二,心理咨询师。
我一个朋友做了多年心理咨询,她说工作几年后确实能看到人与人的嫉恨能发展到多么深的程度,以及一个人的自卑和自残能到多么残忍的程度。
第三公检法类工作。
我认识一位当了7年法官的女士,她说经常在判决的时候,看到某一方愤恨的眼神。后来这位法官转行做了律师,她比较两个的区别说:当律师是身累,加班多而且很奔波,毕竟是乙方也要有服务意识;但是当法官是心累,特别年轻的法官做权衡裁断的时候。
我在公益行业的时候,经常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有太阳照的到的地方,就有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所以,关于究竟哪些行业会看到社会阴暗面,我想更准确的回答是——所有行业!
就我们辅导的女生故事来说吧。
我见过本来在证券公司实习很好并且说转正的女生,被另外的关系户挤掉的例子,这是不公平。
我也听女生对我讲:年会的时候老板要和每个女生贴面拍照,这是性骚扰。
当老师的,可能会见到学生之间的霸凌,
做贸易的,可能会在其他国家承受黑社会的压力(听一位在俄罗斯做小商品贸易的朋友说的,过年过节,会被勒索),
做记者的,更可能看到赤裸裸的犯罪,
就算是当明星,也可能会一觉醒来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
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希望这个社会没有阴暗,而是学会面对阴暗。如果你遇到了不公平,或者因为别人强烈的负面消极情绪(比如嫉妒、仇恨)而感到压力,给自己一个复杂的、漫长的疗伤过程。
我在大三的时候,参加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在当地农村,目睹了一场肢体冲突时间。事情中,人的欲望、愤怒、以及人对另外一个人加诸的伤害,都过于真实,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下乡结束后,我久久不能释怀,我的行动如下:
第一,详细的写下当时的事件(就算不写,我也会想),那不如写下来。我理解,将事情重复,就是一种稀释。就好像原先是90%的酒精,又辣又呛的让你承受不住,而写下来,就是怼了一瓶水,浓度变成了45%了。
第二,找我的老师沟通。老师们都很关心我,不过其实他们并不能理解我受到的震撼,不过没关系,我还是找了两位老师沟通,表达了内心巨大的疑惑。这也是一种有效的稀释,几轮下来,我感觉这件事在我心中的浓度,从90%,降低到10%了。
第三,拒绝保送研究生。关于这一点,也许很多人不是很理解,其实我自己也不是很理解。我当时想这个事情想了好几个月,还没想明白的时候,学院老师通知我得到保送名额,让我回去面试。当时我正在北京的密云山区做规划实习。我接到电话后,在河边静坐了两分钟(我之所以在河边,是为了分析河床和河道),然后就给我们院里的老师打电话回去说“我不要这个保送名额了”。关于最后拒绝保送这件事,其实也是因为这件事的影响——我不想继续呆在学校里了,我想进入社会行动,去直接的改变。有意思的是,我做这个决定没有任何纠结,不去读研,就好像我决定晚上不吃烧烤了一样轻松和快速。
所以今天的分享,没有平时为好优姐姐一二三式的具体建议,我好像只有一句话:remember treat yourself.
你经历过哪些阴暗的故事,可以说出来吗?说出来,就是稀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