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月刊基本实锤,10周岁的「第一财经周刊」明年也要加油鸭

昨晚从朋友圈里得到消息,我最喜欢的一本商业杂志「第一财经周刊」,明年有很大可能会改成按月出版发行,目测概率不低于90%。
我向供职于「第一财经周刊」的朋友核实确认了这件事,并从其他微信群里获得一张图片,主要信息(见大图)也是如此。各方消息叠加在一起,这则传了很久的新闻终于要落地了。
虽然回到长沙就很少再买纸质期刊,但我对「第一财经周刊」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因为2012年参加了官方微博组织的4周年抽奖活动,我很幸运地成为少数几位获赠未来4年共200期印刷版「第一财经周刊」的幸运读者。

刚回来第一年(2014年),为了继续在长沙收到杂志,我多次和发行部联系过。起初是希望他们帮我更改地址,后来发现长沙的邮政包裹丢失率太高,经常收不到杂志,又委托他们用快递到付的方式每月邮寄给我。
不过这件事没能持续太久,后面2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我没能收到一期杂志,也没有时间精力再和他们联系补发的事宜。也差不多是从2014年开始,我订购了iPad版「第一财经周刊」,如果没记错的话有效期应该持续到2020年。

当时我还和朋友开玩笑说,一次办这么久,到时候「周刊」还在不在都是个问题。现在发现话还真不能乱说,最初吸引我回到长沙的「晨报周刊」去年底宣布停刊,眼下「第一财经周刊」的命运似乎也变得不可预知起来。
从每周出版变成每月出版,很多调整都是能想到的,无非纸上深度做足,线上主打短平快,辅以各种线下活动。类似的思路和框架,2015年初某个晚上我就在星巴克想过了,后来离职谈话中被告知「想法挺不错,但我们做不到」,冷静之后想想倒也是实情。


家里保管的「第一财经周刊」,可能愈发值得珍藏了。它们的来源有些复杂,除了上大学自费买的新刊,微博抽奖中的赠刊,还有相当一部分过刊,是我从各个渠道慢慢凑齐的。
大四写毕业论文,用万能的淘宝找到2008年和2009年的杂志,印象中卖家好像是拎着它们坐地铁从通州送过来的;
回长沙之后有一阵心痒痒列了缺失期数的清单,拜托当时还在第一财经周刊工作的朋友去库房找齐发给我;

今年上半年新房装修完毕,第一时间把这些存货搬过去嫌不够,又在转转上和别人讨价还价,180包邮买下2017年全年杂志;
至于今年、明年还有之后几年的杂志怎么买,目前还没想好,等心血来潮的时候再说吧。在「第一财经周刊」面前,我一激动起来下手可快了……


写到这里我去自己微博搜了搜,27000多条微博提到「第一财经周刊」的有100多条,各种高光时刻或者黑历史基本没落下。无所谓啦,当年无视各种规定直接自命题把「第一财经周刊」当本科毕业论文(回复关键词CBN获取)研究对象写的事儿都做了,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希望被外界视为经营状况还不错的「第一财经周刊」明年能折腾出一点成绩来,再不济也要坚持活着,反正我会一直支持下去,书架上还有空位。
最后用我一直不怎么喜欢的歌手张杰演唱的一首歌收尾吧,「这就是爱~哎~哎」,哈哈哈。
-
阿狸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4 01: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