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巴黎北方剧院音乐戏剧版的《茶花女》的吐槽@上海大剧院中剧场

本来满怀期待的巴黎北方剧院这版音乐戏剧版《茶花女》22号演出,最终以庆幸只买了2楼280的票的心情告终。虽然颇有亮点,但也很是失望。总之,不推荐!
语言上的穿越和困扰
演员表演上《茶花女》出现了法语为主+意大利语的对白,又有意大利语的歌词。小仲马的法语小说原著文字、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同名意大利语歌剧穿越在一起,这本身也没啥不好。但是,对于不精通这两门语言的人来说,就有问题了。这时候中文字幕就非常重要了。结果,演出时要么好多法语句子完全没有字幕,要么就是七八句话都出现在一个屏幕上。很多时候完全没法对应台词和字幕,当人物的语气、表情和文本无法对应的时候,先是焦躁、而后是无奈,最后是放弃Let it go……反正都是N流歌手水平。
一开始演员们和乐手打着手电筒钻进“纱帐”中对戏对话的部分本该很有意思的,可惜字幕不给力,本人演员音色也不是那么容易区分,更不知所云了。
音乐部分:好的东西不新
我是一个90年代看着莫华伦和张立萍的电视直播睡着N次的人,并且从此对《茶花女》基本敬而远之。我感觉我对《茶花女》的音乐没啥要求,我就是好奇你怎么改。这种著名的大众歌剧,里面有些唱段早就在不知不觉中听腻了,你改成什么样子我都不介意,流行、爵士、摇滚,只要你改得好,我都行。更何况音乐配器的改编我觉得还是可以的,手风琴也用得挺好。这些乐手既能好好演奏、音乐中配合整体也不错,又能整天扛着乐器满场跑地作为群众演员演戏呢,基本功不知道吊打上歌乐手多少轮……也比孟京辉那种装逼“伪先锋”音乐剧(如三个橘子的爱情)培训演员几个月乐器基本功就上台拨弄几个音要有趣多了。只不过,这种表演形式很多戏很早就有过了。虽然我很少在现场看到这种,但看到也不会喜出望外。感觉上有点像罗西尼对某个年轻作曲家的评论:你的作品有好的东西、也有新的东西,但是你好的东西不够新,新的东西不够好……【当然我也许是太苛刻了,也许并不
不管怎么说,乐手的演出形式和重新编曲也算是个亮点。然而这个“改编”或者说“再创作”却有点毁在角色要求和演员能力不符上【or 经费有限】你如果不转换调性,那你找几个唱歌更好的主角撒?!原调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唱好的吗?既然演员能力没有那么强,你音乐总监是玩Jazz的,侬做撒不移调啊!总监直接拼贴歌剧原作,是想用三流歌手技巧水平的演员营造出交际花交际圈的人都肾虚所以唱歌无力的效果吗?
女主角从《饮酒歌》一开口唱起来的时候,我还是心中暗暗吃惊,这嗓子是怎么回事,感冒了吗?怎么没有亮度的。抠在喉咙里,怎么那么晃?能坚持好好唱完吗?怎么会是这样的声音,如果我能背出这些唱段还不如我去唱算了。各种tag从脑中飘过,“能唱的话剧演员”?还是歌剧演员中的“小面包”(Brad Little)?肺结核歌手“本真”演出?等等肺结核歌手是不是应该唱摇滚?因为嗓子咳嗽早就咳哑了。不对,19世纪歌剧里女孩子的肺结核其实都是梅毒。
演出效果糟糕起来就是感觉在看三流歌手二流话剧,当然也有好一点的时候。女主角虽然嗓子听着各种不舒服,却也能像莫华伦一样坚持完成任务,更何况音色还没那么老、那么糟。所以,我有那么一丝怀疑,也许女主角可能本身技巧欠佳,到了中国又吸霾吸出毛病了。她在《饮酒歌》之前的那些法语对白,因为字幕,因为所有人都披着“蚊帐”,根本看不清谁是谁,所以也不知道说话的方位。饮酒歌之后,我终于对演员的音色有了更多的记忆和区分。
男主角音色是挺好听的,方法也没有大问题,有那么几个高音很捉急。但你作为一个非歌剧版的《茶花女》主演,我就有形象要求了,导演你能不能别整一个发际线堪忧的男演员啊。这戏男女主角都应该是相互颜控才对啊。现在从声音、外形上,我看不出来茶花女为什么要放弃自己当下生活的原因呢。男主角为什么喜欢上茶花女,我也不理解,按照不就是颜控吗?为什么说是爱情呢。当然这是小说的问题,因为我本来就不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不是演员的问题。演员的问题是火花不够,当然我坐那么远,其实我也没看清。两人最后的二重唱,男主角特地把唱段低八度轻声唱,听起来倒是亲密动情,然而后来突然带上方法唱高音了,我又出戏了。
其他几个男性角色的嗓音都是类似问题,音色不错,技术有限也没大问题,所以音量不大。当然女主音量就要比男主角小,男主角似乎又比“爸爸”小,这些人又都比乐队“小”。
男爵和圆号手是同一个人,我很难断定他哪种能力更强。鉴于他没吹破,我觉得还是要夸一下的。弦乐组肯定是还是很好的。想了一下全场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女主虽然有几个地方不合拍,但也不算太糟。但是女主不合拍的地方比其他人多。做的多,所以错的多?
戏剧的部分:时间线的穿越、文本拼贴与无厘头的“新戏”
坟墓那段戏的无声字幕描绘和男主角坟头的动作,让我差点以为主创要描绘一个有恋尸癖的男主。幸亏后来女主也开始趴坟头,所以,松软的坟头大概只是一个懒人沙发吧。我有没有看懂who cares呢?我自己都不在乎了。
Flora和医生戏份很抢戏,也比较无厘头。从一开始的“看病”到中间一段“制药”过程,都很吸睛,然而这个存在的意义是啥?突出现代感?以前毒品体积大,现在体积小?医生都有不为人知的奇葩爱好?发出的奇怪的声音引发了全场最大的笑声。之后Flora 幻听到远方飘来“故障”手风琴的高音,吓到半死也是很好笑。【但是字幕大大延迟,让人该笑的时候不明所以,笑点大大延迟】。女仆和Flora竟然是一个演员,好了,全场最佳就是她了。小说我小学五六年级看的,基本不记得配角有些谁,什么内容了。有Flora这个人吗?
小说中拍卖的物件以无声字幕形式出现在女主角挂掉之前。错乱的时间线,加上时而缺失字幕的法语对白。在法语对白和意大利语唱段中有时候还夹杂一点意大利语对话。于是我在混沌中看完了全剧,每隔半小时不到就要看一次时间。2小时结束后只有一种感觉:耶,我终于可以回去了。希望下个月看古巴《卡门》要开心一点,这两个月不知不觉买了两个歌剧改编作品的演出呢。
============================
我主要的不满在于演员能力,你唱不了那么难,你可以降调、可以重新改编、可以少唱一点,多演一点。你既然要唱那么多,请几个唱的好一点并会演的好吗?现在请来的人的唱功水平,感觉就像是去第三世界国家送戏下乡支边去的。
© 本文版权归 crystal53451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