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偏执,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小可是小书房新来的孩子。八岁的一年级小男生,个子高过同龄人,但脸蛋胖乎乎的,很可爱。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就很喜欢他。等熟悉了之后,老师们也和我一样越来越喜欢小可。
小可太乖了!他学习成绩优异,只要坐进教室里绝对不像其他孩子一样交头接耳,左右分心。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很听话,听妈妈的话,听老师的话!老师们也都觉得,我们终于遇到了一个真正的“小天使”。(小恶魔们的调皮捣蛋我能说上三天三夜不重样。)

但就是这位小天使,却让我心里放不下,因为发生了那件事。
有天放学的路上,我和小可,还有另外一个一年级的男孩毛毛一起走着。
时值深秋,我看着路边凋零破败的树木,不自觉地叹口气,说:“哎,我好想用魔法把绿色再还给它们……”
正在一旁走着的小可突然抬起头来,认真地对我说:“老师,这个世界上没有魔法。”踢着石子的毛毛也赶紧附和:“对,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魔法的。”
我故意开玩笑地说:“不见得吧?”然后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对着大树说了句:“大树大树,你会变回绿色。”
两个孩子看看大树,再看看我,开始大喊着:“你骗人,没变成绿色!”
“着啥急啊?”我自顾自地往前走着,“大树说它需要时间。”
这时,毛毛已经反应过来了,笑着说:“老师开玩笑呢,到了春天大树自然就变绿了。不过,这不是魔法!”
“谁说不是魔法?咱们不是在故事里面常看到这样的句子:春姑娘会神奇的魔法,她把小草和大树染成了绿色……”我继续坚持我的立场。

“这不是真的,都是骗人的!”我一直在和毛毛聊着,没注意到小可突然大喊起来。这时,刚好毛毛提到:“如果你真的有魔法,能不能把我变成一匹小马啊?我好想做一匹小马。”
我打算把我魔法师的角色贯彻到底:“当然可以,不过需要时间,明天早上你就会像小马一样叫了。”
听完我说的话,毛毛开心地跳了起来。小可的脸色有点不对头,我当时却没有太在意。

很快到了第二天,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小可和毛毛见到我之后,有点责备地大喊着:“你骗人,我/他没有变成小马!”没想到他们还记得这件事呢。
“毛毛,你会发出这个声音吗?咴儿——咴儿——”我调动毕生所学开始了模仿秀。
没想到毛毛学得挺好,他“咴儿,咴儿”地叫着,开始奔跑起来,看起来真像一匹活泼可爱的小马。
我两手一摊,说:“瞧,我说毛毛今天就会像小马一样叫的。没骗你们吧?”
毛毛还沉迷在小马的模仿秀里。小可却把脸拉了下来。突然大声地对我吼起来:“不对,魔法是不存在的!你骗了我们,快给我们道歉。”
我被小可的反应吓了一跳,难道小可把我当成可怕的巫师了?我赶紧笑着解释:“虽然我可能不会魔法,但是说不定这个世界上真有魔法呢。不然小美人是怎么变成人的?又是谁帮助了灰姑娘和睡美人呢?”
说完,我牵起他的手继续往前走,他却突然甩开我的手,与我保持距离。
“童话故事和动画片都是骗人的!瞎编的!那不是魔法!”小可突然大吼起来,像头发怒的小狮子。毛毛也被吸引过来,笑嘻嘻地看着。
我很吃惊,这还是之前的小可吗?他为什么会对魔法和童话那么较真?我接触过那么多孩子,他们不都是对童话世界充满了向往和好奇的吗?
我走过去蹲下来,微笑着对他说:“亲爱的,我不会魔法,我不能证明魔法的存在。但是你能证明魔法不存在吗?”
“我不需要证明,魔法和童话就是骗人的东西?”他居然开始用“就是”的语气。
“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亲爱的?”
“哼,就是骗人的,你也骗人!不存在的东西就是不存在!”

“可是有好多存在的东西,可能目前人类还没有发现啊。其实,我也不知道魔法和童话到底是不是真的,但是我愿意相信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奇妙的世界啊,它或许真实存在于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或许就存在于咱们的脑海里。当你写一个故事的时候,在你写之前它是不存在的,当你把它写出来或讲出来之后,它是不是就是存在的了?所以,有时候,我们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不存在。”
……
一路上,我和小可聊了很多,把我的困惑和思考都说给他听,我不知道他能听懂多少,但他的表情终于从愤怒变成了若有所思。

后来小可再也没有跟我提起过这个话题。但经历了这件事情,我思考了许多。
我真的害怕孩子不相信童话,虽然我不敢确定童话和魔法是否是真实存在的,况且连主流思想都开始控制儿童故事里面的“怪力乱神”,但是一个人的脑海里如果没有了童话,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我的童年似乎比大多数孩子悲惨许多。一些变故和遭遇,让童年的我常常是沉默的,自闭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童年又是快乐的。因为童年的我爱幻想,爱童话和魔法。我读了好多故事,我也自己想象了好多故事。我把自己想成一个被女巫诅咒的公主,忘了自己的身世,流落在人间吃苦。我想着这些苦难就是在考验我,等我的考验结束了,我就会回到我的童话王国。你可以笑我,但是我的整个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是这些想象,让我有了战胜困难和悲伤的力量,让我更爱生活,也更爱文学。
所以,我难以想象一个孩子会不相信童话。

在我的心里,童话就代表了文学和想象力。记得之前在书上看到过,三岁之前婴儿的认知世界,想象和现实是混在一起的。是成长让我们渐渐丧失了想象力。像《小王子》里面提到的一样,我们都忘了自己曾是一个孩子,我们开始否定:否定童话,否定魔法,否定想象力,或者从根本上就否定了一切文学,哲学,美术等想象力主导的创造性艺术。不相信这个世界还有一片神奇美好的存在,甚至唱着“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这样的歌。
文学和想象力对孩子尤为重要。往小了说它决定了孩子能不能写好作文,往大了说,它决定了一个人心灵的丰盈程度。
那么,为什么一个孩子会断言否决想象力呢?
我想孩子大多是承袭大人的观念,要么是家长,要么是老师,或者身边接触的人。必然有人曾愤怒地告诉过他:“这些都是骗人的呀,不要相信什么童话和想象的东西。”所以听话的孩子才把这样一个未经证实的观点承袭而来,变成自己根深蒂固的理念。可是你给过他独立思考的机会吗?这样的大人必定是偏执的,生活是晦暗的,因为他只相信眼前所见。为何也要让孩子的世界变成如此?

我曾和老冯认真讨论过,培养孩子,我一定要注意培养他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
在一些无法断定的事情面前,我无法告诉孩子A对还是B对,我可以说:“宝贝,你觉得呢?你要不要自己试试看?”
我要说我至今还是愿意相信童话的,因为我没法证明童话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