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七月 何以安生
两年前写的,放在我很私密的公众号ShineMily1201上,现在把他们搬到豆瓣来,也算留个纪念。
- 01
《七月与安生》,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就很喜欢,我知道它原著是安妮宝贝,但一直都没有看,或许是因为安妮宝贝忧郁、颓废的文风,我并不刻意抗拒,却也不想给本已堕落到谷底的情绪平添感伤。有一天听电台,恰好一直很喜欢的主播做了一期《七月与安生》的节目,听他的声音似乎已经成了睡前礼拜,是习惯,又有些许仪式感。伴着他磁性,充满温柔的声音听完了整个故事,毫无意外,又一个狗血的剧本。
前两天周冬雨和马思纯凭借《七月与安生》双双夺得金马影后,于是纯粹为了看周冬雨演技而看了电影。本来以一个吃瓜群众的心态轻轻松松去看,也准备好了挑演员演技、服装、造型等各方面的刺儿,然后跟舍友大肆吐槽,但是看到七月和安生在车站离别的场景时,眼泪却止不住刷刷往下流,看完整个片子,心情早已下沉到了低气压。
明知道是狗血恶俗的套路,却还是会被骗去眼泪。我们之所以觉得它狗血,是因为看过太多这种剧情,听过太多类似故事,每天都有同样的事在发生,生活原本就是洒狗血。
- 02
大概每个七月都有一个安生,每个安生也都有一个七月吧。
我从来都是害怕离别的人,所以当一个本来稀松平常的“分开”因为一个仪式性的聚餐、两个人浩浩荡荡的送别大军、三个人的依依不舍而硬生生成为“离别”时,伤感便疯狂涌来。
三年前的场景历历在目,七月发来信息:安生,假期结束了,我又要去学校了,出来一起吃个饭吧。见到她和她男朋友(Y)是在下午一点半,十月份的北方已有一丝寒意,阳光照得温暖又冷清。三个人拖着行李箱在街上晃荡,还是老样子,我和七月喜欢吃的永远都一样,我们喜欢的,Y永远都不喜欢。
随便进了一家小餐馆,点了三个菜,我和七月吃两个,Y吃他的专属菜,还有专门从行李箱翻出来的南瓜饼,我们三个都爱吃,七月妈妈做的。忘记当时聊了什么,总之那天我兴致不高,笑得很不自然。
吃完饭送七月去汽车站,我试图帮她拉行李箱,但她说没事,转而给了Y,走了几步Y又让我拉着,他们俩走前面,我在后面跟着,过马路的时候,七月回过身来挽起我的手。
拥抱之后她上车了,我们在外面看着她,她隔着玻璃冲我们笑,离发车时间还有十分钟,我开始有反应了,胸闷鼻酸,后脑发麻,眼角胀痛,想要逃离却迈不动步子,车窗里七月的样子有点模糊。她喊了一句:安生你们回去吧,到了给你们打电话。我快步出了车站,太阳不见了,但依旧人来人往,喧闹嘈杂。
Y随后出来:车开了。终于不用憋着了,我蹲在地上捂着脸号啕,Y似乎被吓到,不知所措地看着我,继而边安慰边嘲笑:她又不是不回来了,就两个月而已啊,何况离得很近,看你哭得跟个傻逼似的,这么多人看着你不嫌丢人吗。我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想认真地哭完。
后来七月告诉我她就是怕我哭才让我们先走的,在她面前我一直都是个爱哭鬼。于我而言,称得上“离别”的都会被等同于“生离死别”,那一瞬间脑海里放电影似地闪现一幕幕过往的画面,所有情绪汇合袭来,只剩我溃不成军。
- 03
七月和安生从小相爱相杀,难舍难分。
十几年了,我们对彼此的脾气性格了如指掌,喜好口味都越来越像,两个人像是活成了一个人。我手臂擦伤,她每天都帮我消炎换药。军训我几乎每次都会迟到,她会买好早餐让同学带给我。大雨倾盆的夜晚两个人光脚趟着水去吃宵夜,和她一起彻夜不归,半夜三更在空荡荡的街头漫步;也会彼此冷战两三个月一句话都不讲,在电话里一吵就是一个多小时,把能想到的绝情的话说尽。但时至今日,我做过的所有疯狂的事,都是和她一起,只要有七月,做任何事都很安心。
七月和安生,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不管我们经历什么,有什么差异,始终紧紧靠在一起。
- 04
虽然我知道,我不够安生,她也不够七月。
-
b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7 11: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