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诗词协会王学新会长诗词:《碾子》赏析

碾子(新韵)
六十年代初,人民公社成立食堂,数月断粮,野菜充饥。爷爷奶奶将仅有的一点小麦藏在罐里,夜深人静时,在自家的碾子推碾。
横卧残垣土半陔,
当年轶事始萦怀。
食堂百日曾无米,
野菜三勺何补灾。
小麦罐藏夜偷磨,
轻罗手捧细心筛。
稀稀一碗清汤面,
香味如今仍挂腮
此诗为《故乡情怀》(十首)之一。
初见此诗,便觉余韵悠长,麦香满满。
诗有情,画面感十足,
一字一词间依稀可见当时的风貌:
林垣小院的碾子声,
两位步履蹒跚的老人,
“轻罗”中可感觉小心翼翼,
“手捧”可见那时对粮食的珍惜,
“细心筛”处更加形象,仿佛对孙儿的爱,
已经融入这一举一动之中。
夜半时分,
一碗热气气的清汤面,
再撒少许葱花,
轻啜慢品间,
美妙滋味何足道哉?!
那年,那月,那碾子,
都留在诗人的记忆深处,
在闲瑕时,
无尽的回味。
忆苦方能思甜,
看到往日的苦:缺吃少穿,
更觉得如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甜:
想吃能吃的不止是清汤面,
更显难能可贵。
时光流转中,
诗人用诗的情,
词的韵,
表现走进新时代的进步,
颂扬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繁荣,
通过百姓饮食的变化
表现百姓的情感更加纯粹,
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诗人饱含真实情感,
颂扬爱国热情,
平凡的场景在笔下绽放出华彩。
古有:治大国如烹小鲜。
今有学新会长一碗清汤面,
读来生动有趣。
鲜香味美,
齿颊留香。
歌舞升平的新时代,
与学新会长一同领略:
《故乡情怀》的余韵可好?

文中图片取自百度
谢绝原载,欢迎转发
谢谢支持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