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穆斯林】昆明的清真饮食
2017年夏天小电带我在昆明逛吃,时隔一年把日记发出来,昆明真的是个好(吃的)地方!
昆明“五坊”穆斯林社区
清代民国时期,昆明市区有南城清真寺、永宁清真寺、顺城清真寺、金牛街清真寺、崇善社清真寺(迤西公清真寺)五座主要的清真寺。昆明穆斯林围绕这五座清真寺生活在珠玑街、三市街、金牛街、南通街、羊市口、顺城街和大南门一代,形成五座寺坊,也就是“五坊(方)”穆斯林社区。 1953年到1956年期间昆明开始对手工业进行改造,1.2万多名经营商业的昆明回民全部成为国营或集体单位职工。在单位体制下,许多人从五坊搬到了单位宿舍。 20世纪80年代后昆明老城开始改造,传统民居逐渐变成商厦。1990年到2000年间,昆明城四区生活在五坊周围的回民比例从61.2%下降到34.5%,最核心的崇仁街和珠玑街道从4091人下降到1642人。 到2004年,随着顺城街改造的进行,传统的五坊穆斯林社区就此终结。 ( 见《 昆明穆斯林社群:1274-2000 》 ) 虽然传统的街巷变成了商城大厦,但由于清真寺的存在,这一带仍然有着许多清真美食。
顺城街
顺城街清真寺始建于明洪熙、宣德年间(1425-1435),最早定居在这里的穆斯林许多是随沐英镇守云南的官兵。顺城清真寺在清代两次被毁又两次重建,现在的建筑是2002年重建的。 顺城街是昆明清真饮食业最集中的地方。2004年拆迁前,顺城街附近生活着600多户,3000多回民,其中餐馆小吃店有61家,糕点店5家,宗教和民族工艺店6家,从业人员600多人。2004年到2009年中“顺城片区拆迁改造项目”正式实施,顺城街从传统社区改造成复合型商业街区,只有20%的回民得以回迁,顺城街清真饮食的比例从90%下降到不足5%,实际居住不到1000人。 见( 《 昆明顺城街回族节庆与饮食文化变迁——以都市化浪潮为研究背景 》和《 都市化过程中民族社区经济活动的变迁——昆明市顺城街回族社区的个案研究 》 )
2017年夏天的顺城街社区




在撒香特色小吃吃的煮米线和凉虾木瓜水





然后又在旁边的马宏面点买的苏子糖包



在云香斋饼屋(原昆明市回族糕点糖果厂)买的牛干巴月饼、烤乳扇、桃片和鲜花饼。 外地的朋友也可以加老板娘微信买。微信号zh365658649






顺城街社区的各种馆子其实还有很多,还有清真傣味小吃



迤西公清真寺
迤西公清真寺1899年由滇西穆斯林集资修建,现在是2003年重建后的建筑。 小电带我吃了寺门口棚子里的酸辣粉、牛肉串和炸洋芋,真的超级好吃。






在他们家还喝到了冰镇木瓜水玫瑰糖米凉虾,太清爽了!可惜昆明夏天也只有十几度的气温其实并不需要解暑呢。





永宁清真寺
永宁清真寺据说为元代赛典赤·瞻思丁所建,清代被毁后又重建。 永宁清真寺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整个一层是一个美食广场!在里面吃到了正宗的牛肉过桥米线。





南城清真寺
南城清真寺和永宁清真寺一样据说为元代赛典赤·瞻思丁所建,清代被毁后又重建,现在是1998年重建后的建筑。这次因为时间关系没有体验一下南城清真寺的餐厅,据说也很好吃。



牛菜馆
在昆明,传统清真饭馆习惯取名叫牛菜馆,很多牛菜馆都特别有名。小电带我在这家河边清真牛菜馆吃了油淋干巴、炸藕盒、牙签牛肉和苦菜。苦菜的蘸水要用菜汤和开挺有意思,藕盒里裹了鸡蛋很好吃,牙签肉底下是炸透的薄荷叶。








其他
在面包工坊买的咸奶饼、乳酪布丁和曲奇。






在弥勒竹园张氏吃的卤鸡卷粉。弥勒是云南红河州北边的一个县级市,卤鸡卷粉很出名。



在英凤烧饵块吃的烧饵块。从民国开始,顺城街到新开街(今五一路)一代就有有许多来自昭通、玉溪的回民摆摊卖烧饵块。 饵块和糍粑的做法类似,只不过饵块是大米,糍粑是糯米。



还有这家老昆明朵德·阿里烤牛肉串也很有名。这家店非常有意思,完全看不见店面,你只要走到这个牌子下面,就会有人问你吃不吃烤肉,然后烤好了再给你送过来,要不是小电带路我是完全找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