捭阖篇,纵横家理论的基础
捭阖是谋略的根本方法,不仅仅是游说之法,更是国与国之间,国际局势的洞察和对各国情况的深入了解的法则,当然,在职场创业,立身处世中,也起着非凡的作用。《鬼谷子》继承了《周易》的阴阳理论,这种理论的转化,也影响着当时的谋士对时局的洞察和认识,阴阳之变化,随形势而变,合纵或是连横,根本的原因要看对自己利益最大的一方,这就是捭阖成为纵横家理论基础的原因。

“捭”即为开的意思,“阖”即为闭的意思,一开一闭,一阴一阳,或开或闭,变化之无穷。“捭”是针对对方而言,也就是对立方,可以是个人,可以是团体,也可以是大的集合体,或者国家,真正的意图,是为了能够当对方,也就是对立的一方暴露真实的意图和想法,从中获取有利的信息,抓住对方的弱点,从而取得胜利;“阖”是指本部人员,和“捭”一样,个体或是团体皆可,目的是要做到“合”,就是保密和自保的意思,能够在诱导对方吐露真言的同时,避其锋芒,保护自我,伺机而动,因时而应,在谈判辩论之中取得决定性的优势。这是捭阖篇游说别人的方法。
游说之法,只是捭阖篇应用的一个分支,捭阖篇更重要的应用在于国与国之间,长期的政治斗争之中,此篇特别强调了“圣人”应当善于观察社会动向,并且善于从事长期的政治斗争,这里“圣人”的定义,不同于孔孟学说中对“圣人”的定义,这里的“圣人”指的是“众生”,也就是自然中的一切生命。联系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发展,很容易理解书中为何把捭阖在政治斗争的应用,放在重要位置,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利益争夺是难以避免的,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让各个诸侯国必须更加擅长政治斗争,并且能够在政治斗争中获得胜利,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因《鬼谷子》一书秉承了阴阳学说,而且带有朴素的自然哲学思想,阴阳为对立的两个属性,捭阖篇也把游说的对象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别,对于不同类别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就像是人的智商,有高低之分,所处的环境不同,人与人的禀性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实现游说成功,必须要区分清楚,对方是什么类型,之后再采取不同策略。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对各种变化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这一点跟中国传统文化中,未雨绸缪的思想非常相似,提前准备并不是盲目的准备,必须先打听并了解对方的大致信息后,根据对方的喜好,性格,做事方法等准备不同的策略,以便能够随机应变。

游说之根本,就在于对于人性的把握,有人贪财好色,有人向往权利,也有人喜欢抚弄风雅,不同人心性不同,这一点在当今社会为人处世中,也有着很大的用处,只有清楚明白对方真正的喜好,进而投其所好,或者诱导对方,人往往会在谈论到个人喜好的时候,很容易失言,容易夸夸其谈,这时候借助对方的情绪,进一步引导,对方就会吐露真言,己方因此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取得胜利。

三十六计中美人计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古往今来,使用者不在少数,成功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三国时期,王允利用董卓和吕布好色之心,成功利用吕布将董卓除掉,当然,这其中还运用了反间计,以及后来一战、二战时期的美女间谍,丢失重要情报,也让很多国家损失惨重,因此,捭阖之术,并非独立存在,也不是单独应用,要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结合不同方法进行应用,方能取得胜利。正如书中的一句话,“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捭阖之术是处理万事的根本,是天地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