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贵族俱乐部
几日前,我曾跟朋友说我要写一本营养十足的鸡汤文书,给那些肤浅无脑不思考的读者去消遣。
但几日过后,当朋友再次谈起这个话题时,我毅然改变了主意。
如果说在那个令人捉摸不透,高不可攀的精神世界里,若有国内周国平老师,印度泰戈尔先生,俄国列夫托尔斯泰先生,以及叔本华,加缪,罗素,歌德等先生们,那么目前来看,我至少拿到了这个精神贵族俱乐部的入场券。而进入俱乐部后讨论什么,怎么讨论,和谁讨论,我想我都无须去关心。因为我最多就是个服务小生。只要这个俱乐部的成员们赏脸,让我做什么都行。但失去尊严,违背道德、泯灭人性、丧失人格的事我决不去做,甚至会做出强烈的抗议。因为我也是这俱乐部小小的一员。
进这个俱乐部说简单也简单,说难比入蜀道还难。就像美国标普500指数基金里的企业名单一样,自有规则,但难以琢磨。
如果我像魔鬼一样,冲动的写了类似于“不努力你就输了”“这个时代要快人一步”等等这样的鸡汤书籍。我想,就不说进入这个俱乐部了,我可能还会成为俱乐部成员辱骂、唾弃、嘲笑的对象,虽然成员们不太可能做这样的事情。
在一年前,如果 我要进入这个俱乐部,我可能还会堂而皇之的跑到俱乐部门前,唱个歌,跳个舞啊什么的,以获得成员们的关注,然后我就像机关枪一样突突突的聊个不停,聊苏州的静谧和古朴、聊北京和上海的现代罪恶感和压迫感、聊云南令人向往的丽江古镇,从南聊到北,从白天聊到深夜,乐此不疲。
但一年后的现在,我想,我应该不会聊这些了。要么就聊聊我们共同的朋友,要么就索性保持沉默。
你知道对于成年人来说,沉默是个宝贵的行为。写老人与海的那位美国老作家说“我们用两年时间来学习说话,却要用一辈子来学会闭嘴”。能明白此话的人,当然知道沉默和保持独立的空间对一个人的精神和灵魂来说有多么重要。
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先生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个人保持独立的空间和思考是多么的重要!
但现实是,今天这个病态的物欲横流的时代,丝毫不给所有人一点点情面,仿佛个人稍微有一点慢节奏的生活都会被当成这个时代的罪人打入十八层地狱,或者比那不可饶恕的七宗罪都可恶和丑陋。
如果,我们都慢一点,是不是刀郎老师就可以重新唱出那独具特色的雄壮的西北歌曲。如果我们都慢一点,是不是朴树老师就可以走出更不平凡的路途。
如果我们都慢一点,是不是......
有多少的政府官员,在那虚伪的充满正义和责任的面孔下,进行着一次又一次肮脏的钱权交易,金钱从来都没有满足他们对于地位和身份的追求,锒铛入狱对他们来讲又算得了什么呢?
有多少的企业,全然为了股东利益,一次又一次破坏着这个社会给予他们的期望和嘱托,长江黄河都变成毒液池水,他们会在乎吗?父母眼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有一天就因为吃错了东西突然逝去,他们会在乎吗?我们头顶这片充满梦境和向往的蓝天有一天全然漆黑,他们会在乎吗?
如果披上这副臭皮囊的我们,从来都不明白精神追求和思想灵魂是什么?那将会是一件极其惨淡的事情。
对于一个不爱阅读的人来说,他不能理解塞林格先生的麦田守望者究竟是什么角色和职业。
对于一个不欣赏艺术的人来说,他不能理解梵高先生那盆栽的向日葵到底饱含着他多么复杂的情感和哲思。
对于一个不懂音乐的人来说,他不能领悟最后的莫西干人用印第安笛吹出的凄凉和悲悯。
想想也是可笑,一年前,我也是那个无知的人呢。
可是我想,我现在不是了,大有一种顿悟的感觉吧,上帝让每个人诞生的时候,都给他安排了一个社会角色,有人用了20年找回了他的角色,有人用了40年,有人用了一辈子也最终没有找到。
在知道这沉默和独立的思考之后,我便不在很多人面前过多的谈天论地。而且这也是他们想要的,当一个人整日承受着他人的指使和派遣,做事从不经过大脑加工思考,智力程度还不如机器时,你能指望他们跟你聊些什么呢?
聊XX跟XX又劈腿了,渣男一个,或者女的先出轨?
聊XX游戏又出新角色了,还有一个角色又有新皮肤了?
聊XX女胸大屁股翘,但身材走样了,可惜的是孩子也已经能打酱油了?
聊XX 新闻里说今天发现这个了,明天那个了,结果后天才发现,哦,原来这不是真相,然后又一伙人去声讨谁先发出的这个新闻吗?
既然觉得这样的东西那么无趣又无聊,何不好好闭嘴呢。省的一开嘴,人家说你又讲错了,或者你也是俗人一个。
当然,我也好奇这个俱乐部里的人会谈些什么?
人们常说起这些哲学、思想大家都挺有精神信仰,但我想这样的信仰一定不局限于那些特定的宗教,甚至都不包括这些宗教。
当下全球恐怖活动闹得人心惶惶,圣战分子在为了所谓的圣战努力,大都信仰特定的宗教。
如果一个宗教可以让他的信徒任意践踏别人的家园,残害生灵的性命,干尽伤天害理的事情。这样的宗教,难道还值得世人去信仰和追随吗?或者说这样的精神追求又怎能让世人信服呢?
不论是信仰宗教,还是,信仰上帝,人首先信仰的人一定是自己,在自己的内心不相信一切的生命都是可贵的,一切梦想都是美好的,一切远方都是光明的,信仰其他外在的人或物又有何用呢?到头来还不是虚位作假,欺骗自己,何必呢?
阅读也是一样,这世上那么多的书籍,一个人即便是永不停息的存储器,也存储不了多少书籍。
中国有句古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与其将那一本本的书籍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理解其中大意,倒不如好生去理解几行段落,这样还有跟人谈论的资本。
那博大的精神和灵魂岂是几本沦为载体的书籍三言两语能讲清的呢。
那些个毫无水准,没有任何营养的书籍,就像那垃圾巨人吃下的垃圾一样,索然无味,毫无用处,只是平添消遣时间的工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