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余生,焦虑的日常
“ 百忧解,又叫盐酸氟西汀,属口服抗抑郁药。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百优解主要是抑制中枢神经对5-羟色胺的再吸收,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其伴随之焦虑,及暴食症。”
查自百度百科
最近陷入了焦虑的怪圈,身边有的人正在经历焦虑,有的人曾经因为焦虑就医。我想起了曾经经历的焦虑悲伤,以及现在还时不时陷入的情绪黑洞。
在我目前的认识里,应该每个经历生育的女人,都一定要经历一场抑郁,无论产前还是产后,准确的说是每个有目标,有想法的,并且经历生育的女人。如果并没有想要圆满的孕育,给予孩子最大程度的舒适的话,可能并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不用那些很专业的词汇来形容的话,大部分生产完虚弱的躺在床上的女人们,共有的特点应该是爱生气,发脾气,较真,很想哭。如果说生育可以让一个女人完整,那产后抑郁基本上成为大部分女人必经的一场苦难,和躲不掉的一场悲伤。
在周边很多人的眼里,我作为一个孩子已经4岁,年龄30+的女性,已经到了生二胎的阶段,而且被警告过很多次“再不生就晚了”。因此我暗暗愤怒过很多次,较劲过很多次,明面上看起来生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事情,但各种因素的干扰免不了使之成为一个母亲独挑的大梁。我一直想要为自己不生二胎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比如,房子太小,职称晋升,孩子没人带,生活压力大。后来我觉得生孩子,物质和客观因素要放其次,要不要生关键取决于夫妻关系,恩爱的夫妻愿意将爱凝结在孩子的身上,即便生活窘困,但为了让对方有个幸福的家,女方愿意以生育的痛为代价,让爱的人多一份亲情的陪伴;而不幸福的家庭往往愤然为何对方这样薄情,在我脆弱的时候你不管不问,那为何我要在后半生不计代价的为你奉献所有的岁月。
再后来,我觉得生不生,还是在于女人自己。对于我来说,我大概是害怕了生产后的情绪黑洞,原本我们都以为亲人,就应该会和你同甘共苦,毫无借口的给予支持,然而生为独立的个体,我们的大脑并不会因为血缘,情感与他人相通,也因此那些痛感,悲伤,苦闷,失望,压抑都只能属于自己,甚至有时是是无人理解的。在孩子出生后的岁月里,一个母亲又要因为养育中的种种麻烦和慌乱,生出许多的忧虑、焦急与挫败感,使得女人们经常反思,我究竟造了什么孽为何生活过到了这一步。所以不想生孩子,大概还是因为自己,女人的成熟可能真的要经历一次生育,在这之后会明白生命可以重要到何种程度,有一种付出可以让你不计代价,还有很多的苦难根本无人替代和化解。
和领导出差的路上,听说了身边工作的单身姑娘某某最近又去看心理医生了,很平静也很诧异,原来焦虑也不止属于已婚已育的妇女。领导还说到了自己爱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去医院开了抗抑郁药物的经历。这大概是抗击焦虑和抑郁一个无比正确的出口,寻求医疗帮助。回想很多家庭里,父母和爱人在一位日日寡欢的产妇面前,经常会说“想开点”,“有什么大不了的”,“心情要愉悦”、“出了月子出去转转就好了”这样的话,而我们的焦虑和抑郁全部被作为负面情绪,总是得不到正视。甚至有时,这些事情也是我们自己也想要掩盖的,觉得难以启齿的,我们总想让世界看到一个无比强大和阳光的自己。其实一个产妇在经历着角色转变、养育压力提上日程的同时,体内激素的跌宕起伏是自己无法控制的,焦虑和抑郁并不是心情不好,也不是想不开,它们并不会因为一顿美食、一场电影而得到彻底的改善,但大部分时候我们身边的人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想不到,我们该去看医生了。
每一个慢慢回归平静的女性都应该庆幸,我们没有最终走上极端的那条路,可能我们会感谢老公的忍耐,感谢亲友的宽容,但在心底都默默的熟知,真正能挺过来的精神支持还是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同时我们也知道,往后的路上,焦虑会是一个老朋友,每一次的送它远去后似乎在它无处可去的时候还会回来,但是我们会习惯,会学着和它相处,会慢慢了解它正确看待它。
最后,我们真的要感谢在情绪最难捱的时期,那些为我们递上百忧解和白开水的人,如果那个人是自己,那么,请爱惜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