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读书整理,附书单短评
这个月读了26本书,包括好几本文学评论类的书籍,也算颇有收获,遗憾的是南北史还没有读完,要拖到下个月了。
1、《为什么读经典》卡尔维诺 四星
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就喜欢看一本文学评论类的书开拓眼界,卡尔维诺的这本开篇很惊艳,把何为“经典”解释得非常到位,后面解读经典著作的部分有些许疏离感,可能是因为其中很多书都还没有读过,读书之路遥遥无期,只能尽力而为。
2、《城市与狗》略萨 五星
虽然略萨在我心中早已封神,但每次读完都会感慨太精彩了,其结构式的叙事技巧让情节展开如同流水击起千朵浪花最后汇集一处。他的很多作品被封禁多年,这本也不例外,如此不加掩盖地揭露事实也是在众多拉美作家当中难能可贵的一点。
3、《七夜》博尔赫斯 五星
博尔赫斯的演讲集,在这本书中可以找到许多其他作品的创作源泉,探讨梦魇和佛教的篇章让人折服,博尔赫斯诗意化的语言即使隔着一层翻译也能体会其优美隽永,是真正能把人带入到文字世界当中的作家。失明对于博尔赫斯来说不算一件很过分的事,它意味着另一种生活方式,在黑暗中专注而自由地发挥着想象力。
4《呐喊》鲁迅 四星
再读鲁迅先生的短篇,有种回忆往事的感觉,学生时代初读时的那种画面还历历在目,尤其是《故乡》《社戏》两篇,好像影像般在脑海中存放了多年。
5《阅微草堂笔记》纪昀 五星
这个版本应该删掉了很多内容,很多篇目过于散乱。而且可能跟纪昀的身份地位有关,所记载的东西过正,论趣味性远不如同时期袁枚的《子不语》,论深刻性也逊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优点是文风简洁朴实,纪昀的见解也有其独到之处,可以当作一本当时官方的乱力怪神集。
6《奥斯维辛·一部历史》劳伦斯·里斯 四星
劳伦斯·里斯作为历史纪录片制片人,曾经制作过许多有关纳粹和二战系列的影视剧,所以这本书看起来很有种纪录片的即视感,作者引用了大量访谈录,并且侧重于细节描写和当事人的心理活动,让这段惨痛的历史更加真实地重现在我们眼前。之前总觉得纪实类文学容易虎头蛇尾,开篇文字触目惊心后面力度会越来越衰弱,但这本结尾不乏精彩之处,关于受刑者被释放之后的段落现在读起来仍心有余悸,让人陷入深深的思考,历史不是剧本,过去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苦难的终结。
7《细雪》谷崎润一郎 四星
笔调温和却张力十足,人物个性鲜明,幸子夫妇可以说是完美的典范,虽有时不时的小抱怨,对家人却是尽其所能,相比之下鹤子夫妇显得格外世俗,雪子外冷内热,披着冷漠的外衣经常会不近人情,但其恬静的性格里潜藏着开朗的一面,妙子正好相反,外表要强,实际上出乎意料的软弱,很喜欢结尾处各人物命运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的感觉。
8《俄罗斯文学讲稿》纳博科夫 三星
感情分减一星,纳博科夫本应该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但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深深的偏见,导致我对他很有偏见。我甚至【满怀偏见】地觉得,所有认为托尔斯泰比陀思妥耶夫斯基更有深度的人都是缺乏深度的人。在我看来,陀氏显然是比纳博科夫更高层次的作家,纳博科夫写作技巧炉火纯青并且极具想象力,但其拘泥于文字执着于语言,对于人性只用笔尖轻轻一触,而陀氏则是狠狠一击,纳博科夫创作出来的是书籍,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出来的是社会。
9《天使,望故乡》沃尔夫 四星
在巴尔加斯·略萨的随笔集中了解到了这本书,略萨说:“任何故事的根源都是编造这些故事者的经验,生活过的内容是灌溉虚构之花的源泉。”作者沃尔夫说:“所有主题严肃的小说都带有自传的性质,这本书是以一颗纯真、坦白之心写出来的”。读完本书以后深有同感,童年时期那些做过的梦,有过的幻想几乎都能从书中找到影子,学生生涯的经历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躁动的年代,尤金有过迷茫,有过绝望却没有迷失自己,一直试图摆脱这种被埋葬的生活。
10《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 五星
不要再试图给予世人什么东西,哪怕是精神上的财富,因为世人已经承担得够多,给予往往伴随着痛苦,倒不如替他们拿掉什么,分担一些痛苦。
11《于絮儿·弥罗埃》巴尔扎克 四星
这可能是人间喜剧当中最不现实的一部作品,故事一波三折又有些俗套,巴尔扎克在这篇当中宣扬了典型的因果报应论,情节上冲突不断但是每次高潮部分都会渲染些许迷信色彩,医生托梦的情节简直是违背了写实手法。傅雷说这部作品暴露了巴尔扎克个人的癖好及其性格的复杂,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欧洲知识界的现状,从这个角度来说仍不失为反映现实的表现,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乃至法律准则很有帮助。读完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古鄙,这个魔鬼似的人物彰显出了人性的恶与复杂。
12《美国宪政历程》任东来 五星
强烈推荐,融学术著作的准确性和通俗读物的可读性为一体,在作者看来,美国成功的秘密或许不在于华尔街,也不在于硅谷,不在于空军,也不在于概论,不在于言论自由,也不在于自由市场,秘密在于长盛不衰的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有人说,这是一种由天才们设计,并可由蠢材们运作的体系。所谓法律,在多数情况下实际上只是对已有的社会习惯、程序的规范化和确认。
13《晓寺》三岛由纪夫 四星
对性的描写有点让人陶醉,不同于前两部,这本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美与恶的一面,本多繁邦由配角变成主角,形象也逐渐丰满起来,有了自己的高傲和阴暗,情节很突兀也有所暗示,清显,勋,月光公主的轮回注定了以死亡收尾。
14《伊利亚特》荷马 五星
多年以前初读的时候只是被双方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吸引,阿基琉斯的愤怒,赫克托尔的悲壮,狄奥墨得斯的勇猛,奥德修斯的机智还有帕特罗克洛斯的献身。现在重温竟然有些许的感动,交战过程中数不清的人物战死沙场后都会有几句对其的介绍或感慨之词,每一个逝去的生命仿佛都得到了尊重,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情之感。
15《漂泊的灵魂》黑塞 四星
黑塞的作品大都带有自传的性质,他深受西方宗教影响,一直试图从哲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每个人的生命代表一条通往自己的道路,代表他在这条路上所做的尝试,代表他在幽微小径中得到的启示。从来不曾有人完全成为他自己,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努力去尝试,有人懵懂,有人清醒,人人尽其所能。
16《存在的瞬间》伍尔夫 四星
我一直认为伍尔夫是意识流作家当中最细腻的一位,不仅是因为她的女性身份,还有她作品里那种急风骤雨般的思路历程或者无声无息处传达出的强烈抒情感,伍尔夫的短篇弱化了故事情节甚至根本没有情节,用最直接也是最模糊的方法把人物的深层意识传递给读者,在这无限的跳跃当中你总能捕捉到自己的影子。
17《鬼》陀思妥耶夫斯基 五星
“我们之必须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只是在我们遭受痛苦不幸,而我们承受痛苦的能力又趋于极限之时,只是在我们感到整个生活有如一个火烧火燎、疼痛难忍的伤口之时,只是在我们充满绝望、经历无可慰藉的死亡之时。当我们孤独苦闷,麻木不仁地面对生活时,当我们不再能理解生活那疯狂而美丽的残酷,并对生活一无所求时,我们就会 敞开心扉去聆听这位惊世骇俗、才华横溢的诗人的音乐。这样,我们就不再是旁观者,不再是欣赏者和评判者,而是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所有受苦爱难者共命运 的兄弟,我们承受他们的苦难,并与他们一道着魔般地、駸駸乎投身于生活的旋涡,投身于死亡的永恒碾盘。只有当我们体验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令人恐惧的常常像地狱般的世界的奇妙意义,我们才能听到他的音乐和飘荡在音乐中的安慰和爱。”
18《三大师传》茨威格 四星
茨威格的作品感情充沛,对人物的心理把握力度尤甚,其传记也更侧重于对内心的挖掘和对人道主义的歌颂,是仅有的能把人物传记写出极具浪漫色彩的作家。在他的笔下,巴尔扎克是社会的世界,是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作家。狄更斯是家庭的世界,是温和的革命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万有的世界,是人类的精神领袖。
19《等待戈多》贝克特 四星
晚上没有睡意拿出来回顾了一遍,对于这样的作品,过度解读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贝克特从始至终拒绝指明戈多的含义,作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他关注的从来都只是整个世界的虚无,是对戏剧前进方向的探索,突然又对存在主义感兴趣了,准备明天读加缪。
20《内心活动》库切 五星
每次接触文学理论类的作品都会感慨一番自己读过的书太少了,大师们的思想和眼界更是难以企及,库切的这本书仿佛把我带到了一场文学盛宴,其中有熟悉的索尔贝娄、惠特曼、贝克特、格雷厄姆、马尔克斯、福克纳、奈保尔,也有只闻其名还未拜读的舒尔茨、本雅明、格拉斯,斯维沃,更有闻所未闻但接触以后不明觉厉的诸位大师。本书中的很多篇章都曾刊登在纽约书评,看似分散实则有紧密联系,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21《堕落》加缪 四星
应该是加缪和萨特分道扬镳之后的作品,通篇都对存在主义充满了嘲讽,不过这种嘲讽带有怀疑和忏悔态度,加缪笔下这个叙述者是矛盾和分裂的,拥有流于形式的礼貌善良,然其内心麻木罪恶,为了德行而德行,甚至在无人旁观的黑夜对溺水者视而不见,总之,叙述者具有表演性质的伪善和隐藏在多情下的绝情,始终陷于自由和信仰的矛盾之中。这篇整体来看实在有点神神叨叨,适合割裂开来细嚼慢咽,他更多的是从主观感受方面阐述存在的意义,在精神上与荒诞世界决裂,对虚伪的信仰和自欺欺人的自由进行反抗。
22《木麻黄树》毛姆 五星
毛姆之所以不够伟大,是因为他不追求伟大。总觉得人生不读几本毛姆会失去很多乐趣,他从来不会特地营造气氛去制造一些不自然的巧合,这点和“欧亨利式”的结尾大不相同,他也不喜欢说教,作品里时不时的嘲讽会显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信》和《赴宴之前》这两篇看到过好几次还是一如既往地喜欢,《胆怯》里读出了几分来自内心的恐惧感,《驻地分署》两个各自拥有性格缺陷的殖民者上演的的极端冲突,《铁行轮船公司》英国女乘客经历生死炎凉之后的态度转变,《环境的力量》对夫妻之间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
23《婚姻中的陌生人》库斯图里卡
这本是豆瓣鉴书团赠的书,聚焦于巴尔干年轻人在动荡的社会中生活和成长的经历,围绕他们的旅行、冒险、家庭、爱情等人生主题展开。由于作者本身就是导演的缘故,几个短篇画面感很强,像一幕幕层次分明的黑白影片,但是这本书说实话读完以后没什么特别深的感受,缺乏亮点,文字也没有高于期待的地方。
24《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 五星
这本书内容太扎实了,抛开周老的人品问题不谈,对学术真得是精益求精,不愧是陈寅恪寄予厚望的弟子。巧合的是书里屡次提到的《酉阳杂俎》《读通鉴论》这些古籍我也在读,书中很多东西还没有接触到,等我读完南北史和通鉴论再来重读。
25《私人藏书·序言集》博尔赫斯 五星
早晨醒来以后拿出一本博尔赫斯来读真是一种惬意,这本序言集短小精湛,其实比很多长篇大论的书评要好得多。“一本书不过是万物中的一物,是存在于这个与之毫不相干的世上的所有书籍中平平常常的一册,直至找到了它的读者,找到那个能领悟其象征意义的人。于是便产生了那种被称为美的奇特的激情,这是心理学和修辞学都无法破译的那种美丽的神秘。”玫瑰是没有名字的,但愿你就是本书等待的读者。
26《逃亡》布尔加科夫 五星
对于布尔加科夫,之前读《大师和玛格丽特》的时候已经被其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所折服,这本戏剧集无论从思想性和可读性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剧中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或大义凛然、或贪婪成性、或玩世不恭、或滑稽可笑,让人啼笑皆非,一直在感慨如此讽刺的剧本在苏维埃那个年代屡遭封禁还能流存下来实属万幸。
推荐评分有个人喜好因素【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