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叫黄毛,不叫眼镜,他叫章宇
《我不是药神》在暑期档大卖,带火了电影里的一众演员,关注度蹭蹭上涨。最火的是不再参演《爱情公寓》电影而“任性”挑剧本的王传君。其次就是电影里的黄毛。
一直默默无闻的章宇通过《我不是药神》里的黄毛开始为大众所知。2018年里,他参演的三部影片都备受关注,热点的密集度甚至超过了一些大牌演员,用演技实力力压流量小生。这三部影片分别是《我不是药神》、《大象席地而坐》和《无名之辈》。巧的是,章宇在这三部影片中都是饰演混混的角色。三个混混,却混得不同。
社会我黄毛,人狠话不多。

《我不是药神》里的黄毛,大名彭浩,20岁,留着一头干枯的黄色长发,离家出走到城市流浪打工,一出场就干的是抢劫的活计——抢药。后来跟着程勇,成为他的亲密战友。吃火锅时程勇说不干了,一向默不作声的黄毛反应最为激烈,“你说的是人话吗?”说罢一口喝光啤酒,把杯子砸得粉碎。吕受益死时,他坐在楼道里边哭边吃橘子,这一段安静的表演催下我们无数泪水。最后,黄毛为了程勇,为了更多的病友,选择自己去顶罪,决然赴死的神情真的让人动容。暴力背后是舍己为人的决心,一言不发也掩盖不住重情重义的品性。《我不是药神》里的黄毛,是活生生的“仗义每多屠狗辈”。
82年生的章宇演20岁的黄毛,毫无违和感。一个大叔的年纪成功地把少年气赋予给这个角色。消瘦的脸颊,用一双眼睛盯着你看,不说话。动作多于语言,眼神多于语言的角色,全片台词应该没超过20句。但这不妨碍章宇的发挥,他完全没有浪费导演给的镜头,让一个原本存在感不强的配角深入人心。
角色的沉默不言正是章宇自己向导演建议的。最开始,文牧野让他参考的表演是韩国电影《亲切的金子》。但是章宇根据自己对角色的领悟,通过跟导演沟通,赋予这个角色另外一种气质,相对内敛得多的一种处理方式,“尽量把这个角色减到全片只开口十次”。
于城,于人于世,空虚又彷徨。

《大象席地而坐》里的于城是个带着狠气的社会混混。他抹着发胶,烟不离手,开个台球厅,身边跟着俩小弟。他睡了自己哥们儿的老婆,亲眼看着哥们儿跳楼身亡。他追不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反被对方说“恶心”。弟弟在学校被人推下楼梯,受了重伤,父母对他是埋怨和责怪。他逃避害哥们儿自杀的歉意,忙着去找伤害弟弟的小孩,更想避开一切去满洲里看席地而坐的大象。理想的生活已经远去,追求的爱情不可得,随着生活沉浮,和跳楼自杀的哥们儿的尸体一般,于己、于人、于生活都没有什么意义。
于城这个角色的话只比黄毛多一点,面部表情也不多,眼神空洞,一个空虚、彷徨的皮囊。章宇演绎这些复杂情感时依旧是不动声色,暗藏暴戾。他把角色的情绪藏了起来,沉下心气,把符合影片的负能量悄悄地释放给观众。
憨皮眼镜,可杀不可辱。

《无名之辈》里的“眼镜”胡广生是个一心想在小城中闯荡一番的憨皮劫匪,带着兄弟一起“一步一个脚印”,在劫匪这条道路上慢慢“做大做强”。他们在银行隔壁的手机店里打响了第一枪,抢了一堆手机模型,逃亡到了高位截瘫的毒舌马嘉旗家中。憨匪VS悍妇,二人方言互怼,爆笑开演,承包了影片前半段的笑点。当眼镜终于发现自己自己愚蠢地抢了一堆毫不值钱的手机模型,同时看到电视节目在取笑自己时,他一心想着归还手机模型,只为了找回自己作为一个劫匪的尊严。被阻止之后,戴着头盔的眼镜倒地大哭,宣泄出“匪可杀、不可辱”的悲愤。当马嘉旗的尊严也被敲碎,无力抵抗耻辱的两个人被相似的缺失绑在了一起。之后的温情,“我给你戴上耳机、像小狗一样趴着看你”的桥段给结局做了铺垫。为了生存而挣扎于世,却被生活践踏了尊严,无名之辈为了尊严而愤怒、而执着。
眼镜这个角色似乎把黄毛和于城说话的份额都用掉了,嘴巴像打机关枪似的,逞强不饶人。章宇的表演方式也与前两部影片截然不同,面部表情更为细腻,肢体语言更为丰富,感情更为丰沛,外放了许多。在这部影片中,章宇和任素汐的对手戏实在太棒,一个仅凭头部动作和言语,另一个利用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泼辣毒舌残疾人和一个表面霸道凶狠、实则是个憨皮的混混碰撞的火花。
他不是黄毛,不是于城,不是眼镜,他是章宇。
《我不是药神》大火之后,人们认他作“黄毛”,而不是章宇本人。某天,章宇被隔壁邻居认出来了,在电梯里,邻居大哥盯着他看了又看,忍不住问:“哎,你是不是《我不是药神》里面那个黄毛啊?”
演员最怕被观众标签化,比如王传君在《我不是药神》上映之前在大众心目中一直只是关谷神奇,又比如刘亦菲演的大多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一个演员能被标签化,代表在那一个时期内他饰演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也正是这个标签限制了他们的戏路发展和资源。可塑性好的演员可以做到演什么像什么,而有的特型演员只能像什么演什么。
同样是演混混,章宇却给我们呈现了三个完全不一样的混混,让我们看到了他作为演员的可塑性。他不仅仅是把角色演绎出来,他更是在创作这些角色。他会根据自己对剧本的判断,跟导演商量表演的分寸、台词的处理,尝试按自己的想法细化一个角色的性格特征的表现方式。

王传君在微博里这样写道:“正儿八经介绍:此人不叫黄毛,他叫章宇、章宇、章宇。昵称:我宇哥。一位非常非常好的演员,演了我非常非常喜欢的电影。兼职艺术家,有很多艺术作品。单身,烧的一手好菜。酒量一般,别的你们问他吧,总之是个有趣的灵魂。”
感谢宁浩导演,虽然他和章宇没能合作,但宁导给了章宇一个很高的评价:“他只是缺乏一个跟大家见面的机会和场合,我一直想要跟他合作,只是在找适合他的位置。”之后,宁导把章宇推荐给了《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文牧野。文牧野导演说,在那之前他一直打算为彭浩这个角色找一个“浑身上下经历很多,但因为年龄小,眼神很干净纯粹的人”。当他看到章宇时,他一眼就决定了。这才让章宇被大众所熟知。也感谢胡波导演和饶晓志导演,让我们看到章宇更多的可能性,让我们再次为他的演技打爆电话。
章宇之前的作品被看到的机会实在太少,可真的好演员被看到、被认可就应该是通过作品。就像章宇在一些采访里说的,他不喜欢“水到渠成”这个说法,因为水到渠成的前提是水先到,章宇认为“我把自己的事做好,渠成水总会到”。是他的实力和这些年的积累终于把他自己带到了我们面前。徐峥说:“好演员的春天到了。”如果有越来越多像章宇这般的实力派演员,带得起口碑扛得起票房,中国电影的春天也不远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