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曾经的少年
愿你走完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一
改变从来都不会晚
年龄似乎对男生远比对女生要宽容,所以男生似乎对年龄总显得不那么在意或者没那么重视。直到现在,80后最年轻的已经29岁,90后最小的也都读大学了。
我们好像突然一下子变成大叔了一样。起初不习惯被人叫叔叔,现在也慢慢接受了;不习惯父母不定期的催婚,现在也慢慢释怀了。人生不长,对于已经过了1/3人生阶段的我们而言,似乎提到自己的梦想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而言有些搞笑。
这个年纪似乎一切都已经定了下来,大部分男生已经结婚,有的孩子都上小学了,有的已经准备生二胎了。身边有些朋友会抱怨说:“我真的受不了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复一日,感觉没有创造任何价值,一眼可以望穿尽头。”
一旦你跟他们说你可以选择改变啊,你可以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往往是退缩的,他们的理由非常充分,例如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背着车贷房贷,不能够冒险;比如我现在拼不过那些20出头的年轻人了,现在改变根本没有用,或许他们说的都很有道理,成年人的世界里面没有“容易”二字。
正如网上很火的一句段子:“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房有车有娃的那些”。诚然,在这个阶段,我们背负了太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不是真的无法改变呢?
记得我很久之前看过一个台湾银行的励志广告《人为什么活着》,故事是关于五个平均年龄81岁老人骑行环岛的故事,他们中有一个患了重听,一个得了癌症,剩下三个有心脏病,每一个都患有退化性关节炎。他们为了实现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经过六个月时间的锻炼和准备,最终环岛13天,骑行了1139公里,完成年轻时候的梦想。
很多人觉得人一旦过了三十岁,人生就没有什么退路可言了,更别说改变了。但是我很赞同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希望我们也能像故事里面的5位老人一样,勇敢去追逐自己的梦,因为我们都是不平凡的普通人。
二
先学会如何爱人
同样的到了这个年纪,身边朋友大部分都已结婚,剩下零星半点没有结婚的我们便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周围不停的有人提醒我们,眼光不要太高,赶紧找个差不多的人结婚生子,过个安稳的日子。
这年头,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未婚的人不计其数,我想,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够好,也许只是暂时没有遇到那个合适的人,也许只是现在觉得条件不大成熟。倘若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彼此适合,结婚这件事,或早或晚都无妨。我特别不赞同所谓“是因为怕寂寞,怕孤独而找一个人在一起。”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最终是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和意义。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中提到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美好的亲密关系,但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能得偿所愿。在寻觅伴侣的旅途中,我们不断地寻找、失去或离开某个人,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寻得理想的伴侣,或者寻个勉强凑合的人,一辈子不如意。
如果我们没有培养自己爱人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不要期待有个人会来填补你的寂寞和缺憾。当我们准备好了去爱,而不是被爱的时候,我们才具备爱人的能力。喜欢孙燕姿的《遇见》里的歌词:“阴天傍晚车窗外,未来有一个人在等待,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还要拐几个弯才来。”真爱不怕等待。
我不想只是因为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就找个人结婚,我们都希望遇见真爱,所以在没有遇到ta之前,多多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内核,等遇到ta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容淡定的去迎接。
曾经的我们为了高考,起早摸黑做了一套又一套的卷子,只为进入理想学校;曾经的我们为了喜欢的人,奋不顾身纵然与世界为敌,只为博ta的一笑;曾经的我们,那个稚嫩的我们,一直默默地、努力地做出了许多改变。
既然曾经的我们可以做到,现在的我们依然可以。改变从今天开始,不断突破自己舒适区,不断成长,终身学习,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成长带走的是我们稚嫩的面庞,而留给我们是丰富的阅历和智慧,希望我们多年后仍能保持初心,愿我们都能走完半生,归来仍是少年。